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貴州文化老人丨南明時期貴州的錢幣

2024-02-27收藏

【黔故續談】由貴州省文史研究館編輯出版,本書由館長馮楠擔任主編,館員陳福桐、張彥夫擔任副主編,楊祖愷、許國珩等參加編輯。本書從不同側面記述了近百年貴州社會歷史事件、風雲人物、英賢軼聞趣事,以及地方民族風情、歷史名勝古跡等。編輯中,突出筆記文學所具有的野史雜說的特點和地方特色,務求史科翔實,文風簡約,生動活潑,對近現代史聊補缺聞。

南明時期貴州的錢幣

錢存誥

貴州設定官局鼓鑄銅錢,始於明弘治三年(1490年)。嗣因兵災及農業歉收,一度減鑄、停鑄。其後,萬歷、崇禎兩代亦曾鼓鑄銅錢。崇禎年間(1628-1644年),所鑄「崇禎通寶」背面加鑄「貴」字的銅錢,成為貴州最早加鑄錢局名稱的官鑄制錢。

甲申年(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攻破北京。同年,清世祖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裔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鍵(1644-1646年)先後在江蘇、福建各自統治區內建立南明政權,改元「弘光」「隆武」,繼承帝位,遵明代錢法鑄行通寶年號錢。其時,貴州地方政權仍在明室遺官掌握之中,貴州境內行使的「弘光通寶」與「隆武通寶」,其形態、風格、輕重、大小與「崇禎通寶」背「貴」字錢極為相似。其直徑均為24~25公釐,幣重4克,特征明顯,與當時在江蘇、福建兩省境內流通的弘光、隆武小平錢不同。經考證,當時貴州行使的弘光、隆武通寶與「崇禎通寶」背「貴」字錢,都是貴州官局的鑄品。

清順治四年(1647年)農民起義軍——大西軍在孫可望統率下進駐遵義、貴陽等地。先後執行了禁用「海蚆(又寫作‘左貝右巴’)」,鑄行「興朝通寶」。「興朝通寶」背「五厘」「壹分」折銀錢,應系當年在雲、貴州兩省同時鑄行的不同版式的錢幣。

清順治三年(1646年)8月,隆武帝被俘,永明王朱由榔經兩廣總督丁魁楚、兩廣巡扶瞿式耜相擁戴,在廣東肇慶接帝位。次年(1647年),改元「永歷」。永歷五年(1651年),大西軍領袖孫可望實行「聯明抗清」政策,永歷帝移駐貴州安龍。大西軍部將田子祿奉派駐守遵義,開設錢局,鼓鑄「永歷通寶」背「五厘」「壹分」折銀錢。這種錢的形體較大,錢身厚重,與孫可望所鑄「興朝通寶」折銀錢極為相似。近年,在貴陽、安龍、遵義等地常有發現。

1987年,貴陽鋼鐵廠基建時,掘出「永歷通寶」小平錢36市斤,計7000余枚。光背,直徑2.7厘米、穿孔6公釐、厚1.5公釐、重4.5克,數量較多,版色單一,並未摻雜其它錢幣。其體形較一般小平錢稍大,書法字型與折銀錢相同,具有雲、貴錢幣風格,與兩廣、台灣等地常見的背「輔、明、定、國、留、粵、督、部、府、道」等字的小平錢迥異,成為南明永歷皇帝在黔期間鑄行「永歷通寶」的確證。

(來源:貴州省文史研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