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小馬說泉(五)——乾元重寶「平頭通手」新版略敘

2023-12-07收藏

以下文章來源於泉幣探索 ,作者馬慶保

聲明:

1.很多部份圖片來自網路,解析度和拍照角度不是很好,望大家見諒。且已不知有些錢幣在何人手中,如錢幣擁有者介意,請您告知,我會加註藏家姓名或者將圖片刪除。

2.多數錢幣鑄造較差,加之銹蝕和流通等原因,很多細節沒有唐坑及水坑那麽明顯,實屬遺憾。

安史之亂,打破了唐帝國的中央集權,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拐點!自此唐帝國由盛唐轉向中晚唐,中國人的心態由外向開拓型轉變為內向細膩型(易中天)。安史之亂的動蕩致使黃河流域「人煙斷絕,千裏蕭條」,「民物耗弊,天下蕭然」,唐中央政府的財賦收入銳減,而軍費則節節攀升。為應對此種窘境,乾元元年(758年)肅宗根據禦史中丞兼鑄錢史第五琦的建議鑄行大錢,「宜職於諸監別鑄一當十錢,文曰乾元重寶」(【舊唐書·食貨誌】),與開元通寶錢並用。乾元二年(759年)三月第五琦入相,「又請更鑄重輪乾元錢,一當五十」(【舊唐書·食貨誌】)。

虛值大錢的鑄造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及盜鑄,「物價騰踴,鬥米錢至七千,餓死者滿道」、「民爭盜鑄,貨輕物重,谷價騰踴,餓殍相望」(【舊唐書·食貨誌】)。寶應元年(762年)代宗繼位,鑄錢史劉晏調整幣制,「五月丙戌改行乾元錢,重棱小錢一當二,重棱大錢一當三。丙申⋯⋯改乾元大小錢並一當一。」(【舊唐書·代宗紀】)由於當十及重輪乾元大錢法定價值低於其實際價值,迫使這兩種大錢逐漸結束了流通領域,恢復開元通寶幣制。

乾元重寶錢自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開始鑄行,到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鑄造時間雖不足五年,但各州錢監多有鑄造,另外由於減重及盜鑄,致使大小不一,輕重懸殊,因此乾元重寶版式繁雜,形式多樣,如乾元小平錢,僅常見版式系統面文就有二三十種。

在乾元重寶小平錢版式中尤以「開元手」中的「平頭通手」最受藏家所青睞,其細目變化豐富,種類繁多。平頭通手概念來源於日本,既乾元重寶四字中的「元」和「寶」二字與開元通寶「平頭通」版的「元」和「寶」二字相同。有人認為是由當時市場流通的開元通寶改範而來,將「開」「通」二字挖掉,然後嵌入新的「乾」「重」二字制成母錢,再進行鑄造子錢,吉田譜上稱為「鑲置錢」。

目前吉田昭二著【乾元重寶錢譜】所收錄的細目版式有:平頭通手本體、次出、闊緣大樣、削乾、背如意頭、大字、細字、細字狹重、細足元、肥頭重、肥頭仰重、肥頭重闊乙、大重、大重背闊緣(作者註:應該為大重背重輪,磨損嚴重導致背無法辨認是否闊緣或重輪)、方乙、方乙狹重、方乙不挑元、平乙、平乙闊緣、平乙上月、短乙(作者註:不是平頭通手類,應該為縮字)、小日、進卓、進卓仰重、狹乾、圓畫、寄郭、闊字、小重、勾重,以及新疆平頭通手肥重。以上除個別版別外,大多比較少見,價格從幾百到過千不等。

隨著玩家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實物的不斷現世,近些年不斷有新版出現,平頭通手新版的種類同樣也不斷在增加。現將這幾年我見到的平頭通手新版進行一個簡單的梳理。說來慚愧,這些新版我大多沒有,圖片大多來自朋友或者幾年來的存圖。如果有讀者看到此文,有下述所述藏品且想出讓的,可以聯系我,在此感謝。

以下分為三個部份進行介紹,第一部份面文在吉田譜中有載,但有變化;第二部份為新面文;最後部份為新疆或內蒙坑口中的新面文。

第一部份、面文在吉田譜中有載但有變化

1.1 平頭通手次出背星

平頭通手次出背星,對於日語「次出」我沒有查到特別準確的概念,一般是相對於本體錢而言的,外緣明顯變細,直徑減小,且鑄造精度下降很大。但是平頭通手次出,沒有明顯的外緣變窄,只是直徑略微減小且制造粗劣。經常能看到背星的情況,有多個位置,特別是左星,已經見到數枚,其他位置的星可能也是固定的,但需要更多的實物佐證。

1.2 圓劃左甲

吉田譜稱之為「平頭通手圓劃」,因為「乾」「重」二字筆畫比較圓,另外註釋裏也解釋說,作者在疑惑此版應劃分到「平頭通手」還是「低頭通手」。但其實此版應該是由開元通寶「小通」版而來,應該叫「小通手」最準確。

此版近幾年還發現有背左甲者,左甲位置比較固定,位置在穿左靠上。

1.3 平乙寶下甲

平乙寶下甲,此版在吉田譜有記載,就是上圖拓片所示,但是未作為固定版。此版寶下甲實際非常的固定,而且出自不同的坑口。有光背,亦有上月版。

1.4 小重上月

平頭通手「小重」,「重」字在平頭通手類中最小,「乾」字退且仰,吉田譜上有載一枚光背版。此版還有上月版。

1.5 勾重上月

平頭通手「勾重」上月,「勾重」,顧名思義,重字起筆處有明顯的勾起,起筆有力。吉田譜所載為光背,其實此版亦有上月版。

1.6 大字闊緣

右圖為吉田譜所載「平頭通手大字」的拓片,譜上對此版的解釋為四字都大且穿上月文。左圖為新見到的一版,面文與「平頭通手大字」比較接近,但外緣為闊緣,四字因此也整體縮小,背為光背,且內郭為圓郭。

1.7 小乾重輪

吉田譜中,有一版為「平頭通手大重」(上圖第一枚),以及其闊緣錢(上圖第二枚)。但其實兩版面文差距很大,不應該是同版,而且其錢背並非闊緣,而應為重輪,只是由於鑄造原因或者流通磨損導致錢背模糊得難以辨認。另外吉田譜中有另一版平頭通手重輪(上圖第三枚)與其比較類似,但兩版之間也有些許不同,特別是「乾」字的「日」部,大小差異較大。

下面將用實物具體比較一下。

1.7.1 小乾小卓

「小乾小卓」重輪,四字都較為規整,但「乾」字與其他三字相比稍小,特別是「卓」部,「乙」部起筆較重;「重」字較大較長,第一筆很長,且起筆較重呈三角狀(上圖圓圈標示);背重輪,上圖前兩枚內郭較肥,後兩枚內郭稍細。

1.7.2 小乾大卓

「小乾大卓」,上圖前兩枚為大卓,第三枚為小卓。大卓,「乾」字的「日」部較大較扁長,「乙」部與內穿之間有間隔;「重」字第一筆不像小卓那麽長,且起筆較輕。

上述兩版所見實物雖屬於不同的坑口,但多為唐坑,這也是一個挺有意思的現象。

第二部份、新面文

2.1 重離郭

此版也是近些年在北坑中新發現的一版,「重」字很有特點,離郭且隔輪,第一筆起筆處有小勾起,第二筆一橫很短,兩端都不超過重字「田」部;「乾」字的「乙」部起筆很直;背為光背。上圖第一和第二枚有共同的「寶」字「貝」部中間第二橫隱起的特征,外緣有闊緣和細緣兩種之分。目前所見超過5枚,基本為北方坑口。

2.2 曲乙

平頭通手曲「乙」,文字風格與平頭通手細字幾分類似。此版「乾」字的「乙」部勾起較小且較圓,「重」字稍降且仰,背上月為肥月,且較小。上左枚出自陜西唐坑,右枚為北坑宋坑所出。

2.3 平頭通手方田

平頭通手方「田」,顧名思義,「重」字「田」部較大,且較為方正,「重」字較短,第一筆較小;「乾」字「十」部縱劃俯勢明顯,「乙」勾呈直角;背為光背。此枚為宋坑所出。

2.4 圓乾

「圓乾」,上圖較為模糊且不太正,「低頭通低元手」或者平頭通手都有可能,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為開元手類。「乾」字的「乙」部比例較大,「乙」勾較圓,「卓」部呈仰勢,「日」部較小;「寶」字也較小;「重」字起筆較大,「脖子」很長;「寶」字第一筆也很有特點,起筆較重且歪向左側;可惜沒有背圖,聽說背已被磨平,也無法確認背郭以及月型。

第三部份、新疆-內蒙坑口中的新面文

之所以將新疆-內蒙坑口中的平頭通手單獨列出,是因為此類鑄幣形制風格迥異,與內地所鑄乾元重寶不論在銅質還是文字風格等,都有較大差異,自成體系。這類乾元主要出土於新疆地區,靠近新疆的內蒙地區也有發現,在內地則較為少見。

唐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年)設立北庭都護府管轄天山以北,安西都護府則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區。755年12月,安祿山起兵範陽,安史之亂爆發,中央政府抽調安西軍回內地平叛,吐蕃回紇趁機入侵,763-766年,吐蕃切斷河西走廊,西域守軍與大唐中央政府失去聯系。但西域守軍並沒有放棄,李元忠守北庭,郭昕守安西,苦戰堅持了幾十年。西域鑄乾元重寶、大歷元寶、建中通寶就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

吉田譜中有載一枚西域平頭通手,如上圖拓片所示,我稱此版為「西域肥重」,「重」字較寬較肥,「乾」勾很小且呈俯勢,光背肥郭。此版多出自新疆坑口,數量較少,細微變化也較多,鑒於此版細微變化豐富,以後有機會再單獨介紹。

下邊先介紹一些新疆-內蒙坑口中較為明顯的新面文。

3.1 西域降重

西域降重,「重」字與肥重有點類似,但「重」字下降,最後一筆都在穿口以下(箭頭所示);「乾」字「乙」部起筆明顯,收筆勾起較高;「寶」字「王」部左邊有加刀痕跡;背為上月,月型較小。目前所見5枚以上。

3.2 退「乙」

平頭通手退「乙」,「乾」字退,「乾」乙勾明顯超出穿口;「重」字第一筆和最後一筆未隱起,其他筆畫隱起嚴重;「寶」蓋最後一筆呈直角;背肥郭,上圖前兩枚為光背,第三枚,貌似上月。

3.3 闊乾

闊乾,「乾」字寬闊,左右兩邊都超過穿口,「乙」勾較大;「重」字也很有特點,降重,「田」部以下,筆畫隱起;上述兩枚具有同模特征,如「乾」字「乙」部都有相同位置的斷筆。不過上圖兩枚,「重」字有些許差異,右側這枚「重」字更大一些。背肥郭,上肥月。

3.4 斜乾

斜乾,「低頭通手」或者「平頭通手」,目前先暫且歸到平頭通手。「乾」字整體有向左傾倒的趨勢,「日」部呈平行四邊形,「乙」部起筆較重;「重」字有多處隱起;四字都較為規整;光背肥郭。

3.5 平頭通闊字

平頭通手闊字,其實此版並非開元通寶平頭通換字而來,但是吉田譜將此版歸到了平頭通手裏,那我也「將錯就錯」吧。不過此版很可能是由開元通寶換字而來,但是由於加刀,已經很難確定具體由哪一版而來。而且由於不斷的修字修模加刀,此版也產生了很多變化。參考文章【從拓片說起—試分乾元重寶小平「平頭通手闊字」】

3.5.1 平頭闊字背左月

平頭闊字背左月,面文與蘇意老師文章中所介紹的方重較為相似(下圖所示),但背左月,此枚也是我首次見到平頭通闊字這版背有紋飾的版。背月是鑄造過程中所加,還是對開元通寶進行換字前就帶有的,這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如果並非後期所加,而是由「開元母錢」所帶,這也有助於我們探討此版是由開元哪一版而來。

平頭通手闊字方重

3.5.2 平頭闊字雙挑元

雙挑元,「元」字第二筆雙挑。文字有明顯的加刀痕跡,同模痕跡明顯,特別是「重」字「田」部隱起明顯,據說還有元襠星的變化,但目前我並未見到實物或者圖片,因此不再這裏進行介紹。此版目前所見已經超10枚,新疆坑口。

3.5.3 平頭闊字削元

面文與上述雙挑元很相似,但是「元」字呈俯勢並加刀,其余字也加刀明顯。

3.5.4 平頭闊字削寶

平頭闊字削寶,這枚加刀非常嚴重,特別是「寶」字,「元」字有些雙挑。

3.5.5 平頭闊字窄寶

平頭闊字窄寶,也是加刀的產物,由於加刀,「寶」字變得很窄。

以上,可以看出平頭通闊字此版面文有著一個不斷加刀的過程,也造就了此版豐富的變化,也因此很難確定此版最開始是由何版演化而來。但相信隨著收集到的數量越多,對於此版的演化過程會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也需要愛好乾元的各位朋友砥礪前行。

小結

以上就是對乾元重寶平頭通手新見面文的一個小梳理。可以看到,自吉田譜成書以來的十幾年,新的面文和變化不斷湧現,僅平頭通手就有多種變化,況且以上也僅僅是我所見到的,還有些東西深藏在高人手中未曾向人展示。稀少版別的收集真的是既讓人欣喜、引人入勝,又不斷感嘆和遺憾,這些東西很難收集得到,泉緣、眼力、渠道和金錢缺一不可。

乾元重寶平頭通手整體數量較少,很多細目更是萬中無一,非常的稀少,價格從幾百到過千不等,是收集乾元重寶小平的最熱門的種類,是乾元玩家的追求目標。對於此版的收集,我認為可以先大目後小目,先收集一些較為容易的細目,先易後難。以下便是我對此版收集難易程度進行的的粗略分檔:

第一檔:本體、本體次出、削乾、如意頭(亦稱同心結)、平頭闊字、細足元。

第二檔:本體闊緣大樣、細字、細字狹重、方乙、方乙狹重、方乙不挑元、肥頭重、圓劃。

第三檔:平乙、平乙上月、平乙闊緣、肥頭仰重、小日、進卓、進卓仰重、大重、寄郭、圓劃左甲、平乙寶下甲、重離郭、平頭闊字左月、平頭闊字雙挑元、平頭闊字加刀類。

第四檔:大字、大字闊緣、肥頭重闊乙、狹乾、小重、小重上月,勾重、勾重上月、西域肥重、西域降重、小乾重輪、曲乙、方田、圓乾、退乙、闊乾、斜乾。

平頭通手的收集撿漏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只要對開元通寶基礎版平頭通有認識的泉友,應該都能很快地辨識此版,畢竟「元寶」二字非常相似,因此玩過開元通寶的泉友挑錢或者購買乾元的時候,稍微留心觀察,就能「撿漏」。

另外,還有一點想探討,就是上述新疆-內蒙坑口平頭通手鑄造地在內蒙還是新疆,亦或者甘肅。可以看到有些版別在多地都有出土,但是新疆所出占了大比例,因此我更傾向於當時西域鑄造。公元763年2月安史之亂雖得以平息,但763-766年,吐蕃出兵切斷河西走廊,斷絕了西域與內陸的往來,因此西域鑄造的乾元很少流通到內地,但是能夠少量流通至內蒙地區。例如「平頭通手闊字」這版,在內地坑口比較少見一些,在內蒙坑則常能遇到,但在新疆坑口甚至能達到5%的比例。不過也不能排除有些版出自於內蒙和新疆,亦或者是由甘肅的某個錢監所鑄,因此這也是各位方家以後可以討論的地方。甘肅地區出當五十大錢的一些少見版別,如當五十平頭元,是否由此錢監鑄造這類東西並流通到了臨近的一些地區,如新疆內蒙等地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真像早已經湮沒在了上千年的滾滾的歷史洪流當中。還請各位方家多多指導,交流不同的意見。

還有就是乾元重寶平頭通手並未成為新疆坑的主流面文,而是以「初唐四傑」的「長通寶小元手」為主,比例達到90%以上,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就是為了省銅。當時西域的錢監確實鑄造了折五十重輪,折十和小平錢,而且小平錢裏的大字版別也有鑄造,但卻並未成為主流面文,而是以長通寶小元手作為了主流面文,夾雜極少量的「平頭通手」、「低頭通手」以及一些「平頭通闊字」。從出土的實物看,「長通寶小元手」直徑基本在20-22mm之間,而「平頭通手」與「低頭通手」直徑都稍大,「平頭通手闊字」也主要以小樣為主,而大字版多在26mm以上。所以我做一個大膽推測,最開始,用了當時流通的各種開元通寶換字然後鑄造了乾元重寶,但在不斷鑄造過程中,為了節省原料,則選擇了直徑較小的長通寶小元手作為主要面文,也就致使此版在新疆坑口的高比例。

總之,我相信,乾元重寶小平錢平頭通手中的新版遠沒有到達終點,伴隨著歲月的流逝,相信還會有更多的版別出現;譜上已有的版別也可以再進行更為細致的分版,如平頭通手方乙、平頭通手大重等等。希望各位同好能夠繼續一起探討和研究乾元重寶的版別!

在此也希望各位泉友有好的泉緣,能夠遇到心儀的乾元重寶版別。

致謝

感謝蘇意老師對本文的校訂,排版以及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分享的知識,感謝一蓑煙雨1987李恩老師、乾寶堂汪卓老師和蔣宇老師分享圖片和知識,以及感謝網路上分享錢幣圖片的各位泉友。

再此,對各位老師表示真誠的感謝。

2020年11月18日

古泉文庫歷史作品:

古泉文庫成立宣言

古泉文庫第一種【壽泉集拓】

古泉文庫第二種 【古泉大全】

古泉文庫第三種【足齋泉拓】

古泉文庫第四種【古泉雜誌】

古泉文庫第五種【絲路集拓】

古泉文庫第六種 【海上絲綢之路古國錢幣要覽 】

古泉文庫第七種 【沐園百廿泉拓】

古泉文庫第八種 【沐園日記】

古泉文庫第九種【故宮清錢譜】

古泉文庫第十種【山陰道上集】

古泉文庫第十一種【戴門弟子藏泉選】

古泉文庫第十二種 董遹【錢譜】

古泉文庫第十三種 【開元通寶精品集拓 】

古泉文庫第十四種【衡門百泉拓存】

古泉文庫第十五種 【中日友好泉友交流紀念泉譜】

古泉文庫第十六種 【首屆元明錢幣研討會紀念拓集】

古泉文庫第十七種 【西夏錢幣集】

古泉文庫第十八種【北韓王朝古錢譜】

古泉文庫第十九種 【越南歷史古錢】中文版

古泉文庫第二十種【金匱論古合刊 金石編】

古泉文庫第廿一種【昭和泉譜】中文版

壽泉作品:

【續齋古稀壽泉集拓】

【可居九秩壽泉集拓】

【壽泉會復會紀念拓集】

【淳豐堂七旬壽泉集拓】

【無為七秩壽泉集拓】

【百福堂七十自選集】

【續齋喜壽拓集】

【龍泉齋七秩善泉拓集】

【福善耄耋集拓】

【戎畋松七秩壽泉集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