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甘做配角的器物——博古架

2023-12-22收藏

喜歡收藏字畫的董其昌認為【玩骨董有卻病延年之助】,他寫過一本被今天玩古董者奉為圭臬的書——【骨董十三說】,裏面說到【今之骨董,古人用物也。其制作精工,非今人可及,故歷代寶惜愛護之,什襲而藏,不輕示人,非收藏賞鑒家不能知也。世俗所貴重者,但只有黃金而已。可使一磁盤、一銅餅幾倍黃金之價,非世俗所知也】。

黃金有價,古物無價,無價之寶不輕易示人,只給懂行的人看,各自拿出寶貝相互鑒賞,或放在博古架上,無事賞玩。

我們今天說古董而非骨董,是在清時期改過來,去骨存古,大概是【古】字更具古意吧,對今天的我們也更好理解。

在古董還叫骨董前,博古架還沒其名稱前,博古架存在於宮廷、官邸,後才在達官顯貴、文人雅士家出現。後叫著叫著就隨著古董稱呼的改變而隨之改變。

明代沒有博古架,多叫架格,是博古架的雛形,現在我們常用博古架就是典型的清代造型,雖說清代以滿眼雕飾為美,但縱觀博古架雖繁復,但無不精致典雅,更突顯古物之古。博古架有甘做配角的自覺,不愧為一知古賞今的大器物。

【禾豐鼎】制作中的犀皮漆博古架,仍在披麻掛灰中......

博古架有甘做配角的自覺,更有作為配角肩負的責任,那就是不奪主角鋒芒,又不失自我鋒芒。

犀皮漆博古架,紋理隱而不顯,發著含蓄沈斂的光,更加突顯古物古韻,襯托古物價值更上一層。

一個能發著光的器物,從選材開始就很謹慎、細致,再到器型,制作工藝,最後體現出器韻,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成就器物美。

披麻掛灰,嚴格來說是犀皮漆工藝流程的第一個步驟,任何一件漆器都免不了的一個步驟。

博古架采用緬甸花梨,天然木材有生命,會呼吸,有呼吸就有毛孔,披麻掛灰就是讓木材將漆灰呼吸進去,變得飽滿。

選擇三次披麻掛灰,而不是一次或兩次,有兩個原因。

一是讓漆灰有節奏滲透到木材裏面,每一次披麻掛灰後有一次擦生漆,能鞏固漆灰和木材的粘合度,為加固起個保險。

二是能確保每一處毛孔都被漆灰填滿,不會出現熱脹冷縮問題,保證器物不會出現裂痕,還能起到常用常新作用。

披麻掛灰後,木材不再有呼吸功能,漆和木材真正達到【如漆似膠】,要想分離幾乎不可能,兩者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生漆和木材間如漆似膠的關系是漆器耐用、耐腐蝕的關鍵原因,披麻掛灰起到決定作用。

天然生漆是好東西,會用,才能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