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文玩手串的配飾,為何有時比手串本身還貴?

2024-08-13收藏

本文來源於 頑仙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玩手串的配飾,有的時候比手串本身貴,這種情況玩友們應該已經司空見慣了,對於這種現象,有的玩友表示不理解,有的玩友則表示接受,我們來看看大家都是怎麽說的。

玩友A:不理解,也不接受,好好的手串加那麽多配飾幹嘛?又不是小姑娘,叮叮當當的!我就是喜歡手串最原始的樣子,加那麽多東西,不倫不類的!
玩友B:手串加配飾,不是挺正常的嗎?我看很多手串都會加配飾啊,只要搭配得好看,貴點也能接受,文玩不就是玩個心情嗎?
玩友C:貴有貴的道理吧,只要喜歡,能承受,就可以了。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素串。

對於手串加不加配飾,玩家們各有喜好,本來文玩這東西,就是很個人化的,只要自己喜歡就好。而對於配飾的價格,有些玩家表示不理解,為何有的時候,配飾的價格甚至超過了手串本身的價格?其實,這種情況,並不是現在才有的,這還要從文玩手串加配飾的淵源說起。

手串加配飾,並不是現代文玩的獨創,這種給手串加上裝飾物的行為,自古有之,在古代,手串是作為一種佩飾而存在的,人們會根據自己的身份地位、審美觀點,來給手串加上各式各樣的配飾,讓自己的手串看起來更加漂亮、更加與眾不同。而且,這種現象不僅存在於中原地區,在藏族地區,也存在這種現象。

如果說要給手串加配飾這種行為追根溯源的話,可能要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不過那個時期,生產技術和工藝水平都相對落後,手串的配飾也相對簡單,多是石珠、骨管、牙管等比較簡陋的材質。

到了元明時期,手串配飾的材質和形狀,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這個時期的手串,已經初具現代文玩手串的雛形,尤其是配飾方面,由於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國家,蒙古族歷來有佩戴首飾的習慣,尤其喜歡用寶石來做裝飾品,因此,這個時期的手串配飾,多以松石、珊瑚、蜜蠟等為主,而且,這些配飾的形狀,也更加豐富多樣,除了傳統的圓珠形,還出現了桶珠、瓜棱珠等形狀。

手串發展到清朝,到達了一個巔峰時期,尤其是手串配飾,無論是從材質上,還是形狀、搭配上,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我們知道,清朝是滿族人建立的王朝,而滿族人的祖先女真族,向來有佩戴手串的習慣,尤其到了清朝時期,這種習慣被發揚光大,我們在清宮劇裏經常能看到,清朝的皇帝、後妃、宮女、太監等,都會佩戴各式各樣的手串,尤其是朝珠,更是清代官服特有的配飾,根據官階的不同,朝珠的質地和樣式也會有所不同。

朝珠的正規化,與孝惠章皇後有密切的關系,這位來自科爾沁草原的皇後,率先以朝珠作為禮服配飾,後來經過乾隆時期的改良,朝珠逐漸正規化,成為了官員們官服上特有的配飾。一串標準的朝珠,共計108顆,每隔27顆珠子,就會加入一顆大珠,大珠共有4顆,被稱為「分珠」,這4顆分珠將朝珠分為四份,每份27顆。除此之外,還有佛頭、背雲、記念等配飾,一串朝珠共計110顆珠子。

根據官階的不同,朝珠的質地也會有所不同,如皇帝、親王、郡王等尊貴身份者,所佩戴的朝珠,多用東珠(珍珠)、珊瑚、青金石、綠松石等高貴材料制成,而一些品階較低的官員,則只能用菩提子、水晶、核桃核等相對廉價的材質。一串朝珠,不僅象征著官員的身份和地位,更代表著清朝嚴格的等級制度。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手串加配飾,是一種由來已久的行為,而手串的配飾,無論是從材質上,還是形狀、顏色、搭配上,都經過了漫長的發展和演變,才形成了現代文玩手串的樣式。

現代文玩手串的配飾,價格之所以高昂,一方面是因為很多配飾的材質,屬於不可再生資源,數量稀少,價格自然就高;另一方面,也與市場炒作有關。不過,無論價格高低,玩家們都應該量力而行、理性消費。

很多玩家都呼籲「讓文玩手串配飾價格回歸理性」,但是,這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炒」是文玩收藏行業由來已久的現象,而且,很多文玩手串的配飾,的確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

也有一些玩家表示:玩文玩手串,就是為了那股天然的靈氣,過多的配飾,反而會掩蓋手串本身的靈氣,我們為何不能「返璞歸真」,就玩手串本身呢?想法雖好,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很難實作,畢竟,給手串加配飾,已經成為了一種行業慣例,而且,很多玩家也表示,加了配飾的手串,看起來更加美觀、更加與眾不同。

其實,無論是素串,還是加了配飾的手串,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你喜歡素串的簡潔與大方,就只盤素串;如果你喜歡加了配飾的手串,就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經濟能力,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配飾。畢竟,文玩這東西,講究的就是一個「玩」字,只要玩得開心、玩得盡興,就足夠了。至於配飾的價格,高低貴賤,自有市場定奪,我們無需過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