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澄凝瓊英(下)

2024-01-08收藏

清宮的玻璃工藝達到爐火純青,其產品深入到宮廷生活各方面,由於工藝難度造價成本的變化,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功能套用。

第三單元‬:流‬景凝霞—玻璃因取材方便、可塑可雕、晶瑩剔透等特點,作為一種新型材料裝飾著清代宮廷生活的點點滴滴,從書房案牘之間到閨房妝奩之內,大到可映整身,小則盈握在手。

與此同時,工業革命影響下的玻璃制造逐漸褪去手工技藝的獨特與稀缺,昔日珍稀之物日趨平常。玻璃類器物從賞玩擺設邁向裝潢建材等廣闊的實際套用。

雙連羊拐玻璃筆架— 熱鑄成型後雕琢而成,兩個羊拐相連式樣。羊拐,滿語稱為" gachuha "。清宮檔案中多次記載雙連羊拐玻璃筆架,如雍正五年皇帝下旨玻璃廠作"照雙連噶出哈、雙連夫巾、雙連牛骨式樣燒做玻璃筆架三十件"。

早期玻璃制品的價值曾經比肩玉雕,所以它們就被用來制作高檔的文玩,清代皇室鐘情於漢文化,極愛文房具,將之打造成實用與藝術的完美結合,玻璃文房用品也閃爍出獨特的魅力。

西洋鍍金畫琺根玻璃酒具 — 蛋形玻璃盒內盛一瓶六杯,模具吹制或工業壓模成形,19世紀捷克默茲爾(Moser)玻璃工坊的作品。該工坊1857年建立,致力於生產無鉛水晶玻璃,是波西米亞玻璃的代表品牌之一。整套酒具以鍍金、琺瑯彩繪裝飾,設計精致巧妙,受到新藝術運動影響,極富浪漫主義風格。

玻璃制品更多地運用於飲食起居,從鼻煙壺到各種精美的嬪妃首飾,無不體現著清代最高的玻璃技藝,展覽中有一些鐘表酒具等舶來品,也都是當時世界最好的工藝典範。

最令我驚喜的是看到玻璃大佛塔,它曾經是慈寧花園臨溪亭內陳設,應該是乾隆為崇慶太後所特制的,並且還不止是這一座,從老照片可看到它們當年的景象,每一座晶瑩的玻璃塔都高近兩米,可能是中國古代最大玻璃藝術品。

< 澄凝瓊英 >匯集了百多件宮廷玻璃是此類文物首次大規模在院外展出,但這並不是第一次宮廷玻璃的專展,2005年永壽宮曾舉辦< 光凝秋水 >展,從‬ 光凝秋水 澄凝瓊英、永壽宮 嘉德, 深藏大內的宮廷玻璃更華麗的呈現。

澄凝瓊英— 歷史上對玻璃的稱呼有許多,例如「璆( 音 球)琳」「瑯玕( 音 郎幹)」「頗黎」「琉璃」等。到了清代,宮廷普遍使用「玻璃」一詞,民間以山東博山為代表依舊沿用「琉璃」的稱呼。晚清民國時期,用「料器」指代玻璃的現象在北京興起,大約是源於玻璃制造行業中對於「玻璃料」或「硝子料」簡稱為「料」所形成的文玩行話。

中國生產玻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歷經2300余年漫長發展的歷史沈浮,至清代到達中國古代玻璃生產史的巔峰水平。清代玻璃不論是色彩的絢麗、造型的豐富,還是工藝的繁復,都是以往中國玻璃史上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