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器上花開的意境,是對每個細節的呵護

2023-12-07收藏

大家好,我是沐言。

菊花是中國的傳統名花之一,在【禮記】【詩經】【離騷】等文學著作中都有古人鐘愛菊花的描述,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向南山」讓菊更多了「隱逸者」的象征之意。

既然如此受追捧,那在古代藝術品中,自然也不乏菊花紋飾。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件湖田窯剔刻纏枝花卉紋缽,又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視覺妙感?不妨一起去看看。

宋 湖田窯剔刻纏枝花卉紋缽(局部)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景德鎮湖田窯的發展得益於北方的戰亂,北宋末期,北方窯場大量優秀匠師南遷,為湖田窯的異軍突起儲備了產業人口,南北工藝的結合,也為這裏青白瓷的生產和裝飾工藝的進步註入了新的活力。

這件青白釉器物屬缽式造型,釉色瑩潤透亮,胎質潔白細膩,輕薄的胎體讓整器更顯輕盈飄逸。而這樣的缽式器型在湖田窯中本就少見,精雕細琢之作更為稀有。

經過兩宋時期的不斷探索,加之時代背景使然,宋瓷一改漢唐豪放外向的氣魄,用溫文爾雅、淡泊寧靜的境界追求取而代之,而湖田窯青白瓷無論從釉色還是造型上都與這種境界追求相匹配。不僅如此,南宋湖田窯的青白瓷更加精巧、晶瑩剔透,它是宋代晚期審美標準的重塑。

宋 湖田窯剔刻纏枝花卉紋缽(局部)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古代器物都是依靠線條來表達它的氣韻,從線條的流動和跳躍中,人們能直觀地感受到意象之美,它不僅能表現出沈靜肅穆之姿,亦能展現靈動活潑之態。

這件湖田窯花卉紋缽,線條中內建一落而成的順暢之感,勾勒出自然的靈氣、讓器物更增生命韻律,細膩雅然,聖潔雋永。

宋 湖田窯剔刻纏枝花卉紋缽 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缽外壁光素無紋,內壁采用剔刻手法勾勒纏枝菊紋。說起纏枝紋,實則是一種以藤蔓、卷草為基礎提煉而成的傳統吉祥紋飾,又名「萬壽藤」。紋飾布局委婉優美,富有動感。纏枝紋最早可以追溯至戰國時期,盛行於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隋唐之後在各種漆器、金屬器和瓷器中都可以見到其身影。

因纏枝的花朵不同而有各種名稱,以菊花為花頭的叫「纏枝菊」,菊花與牡丹、蓮等多種花為花頭的叫「纏枝四季花」。因結構連綿不斷,又具「生生不息」之意。

宋 湖田窯剔刻纏枝花卉紋缽 北京邢定文物商藏

宋代受裝飾性繪畫的影響,纏枝菊花紋有較大發展,它吸收了工筆花鳥畫的繪畫風格,花葉表現傾向寫實,風格嫻靜淡然,註重詩情畫意具有文學性 ,那一時期的菊紋有著明顯的時代銘印,宋代的更增加纖巧靈動,流暢飄逸的韻律線與寫實,單位花紋形成線與點、動與靜的對比,既動感強烈,又寓意美好。

剔刻工藝讓這件纏枝花卉紋缽內盛放的菊花更具立體感,葉片飽滿的大朵菊花為主紋,纏枝為輔紋,構圖主次分明,錯落有致,使主體菊花頭得到了很好的烘托。紋飾線條翩然靈動,讓菊紋充滿勃勃生機。宋代的纏枝菊形體上不同於唐代紋樣的富麗奔放,但較唐代卷草紋更富裝飾性,體現出精致內斂的結構樣式和裝飾效果。

宋 湖田窯剔刻纏枝花卉紋缽(局部) 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匠師似乎也深諳「留白」之道,紋飾並非將缽內壁覆蓋,而是在內底留白,給了我們更多的想象空間與美學的思考。

宋 湖田窯剔刻纏枝花卉紋缽 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底足未施釉,露胎處的胎體質地細密,修胎平滑,刀法利落不拖沓,盡善盡美是匠師對它的憐愛之情。

宋 湖田窯剔刻纏枝花卉紋缽 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精細表現在每個細節中,這件纏枝花卉紋缽即是湖田窯青白瓷中精細打磨之作,無論是造型的稀有,紋飾的靈動,還是修足的細致,都讓匠師精心呵護,也被歲月溫柔以待,才使得後世的我們見到了器上花開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