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博物院丨白釉多足硯:隋代文人的情懷

2024-09-09收藏

漢班固【白虎通·辟雍】:「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禮樂宣德化也。」

辟雍,本為西周天子為教育貴族子弟設立的大學。東漢以後,歷代皆有辟雍,作為尊儒學、行典禮的場所。這所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貴族學校,培育出無數先賢大家,文人更是以此為靈感,創造出了樣式獨特的「辟雍硯」。

白釉多足硯,隋代鞏義窯瓷器,器高7厘米,口徑25厘米。1981年出土於河南省鞏義市,現藏河南博物院。

瓷硯整體為圓盤式,硯面居中,硯面微凸,硯面邊緣有一圈環形凹槽,為硯池,用來儲存墨汁,屬於典型的「辟雍硯」。周圍施白釉,盤下有18個水滴形狀的泥珠作為硯足。造型獨特,制作精巧,釉色光亮潤澤。

辟雍這個名字,取自四周有水,形如璧環。

白釉多足硯,中間硯面微隆,邊緣有一圈蓄水的凹槽,它的設計靈感正是來自辟雍。

這方硯台融實用性與觀賞性於一體,將古代文人向往的辟雍學宮濃縮於桌面一角。或許主人在學習之余思緒紛飛,也希望能夠回到學風濃厚,學子們各抒己見、百家爭鳴的辟雍吧。

「文人之有硯,猶如美人之有鏡也。」白釉多足硯不僅向我們展示了鞏義窯精湛的制瓷工藝,更代表了隋代文人墨客的情懷。

專家解讀

據河南博物院工作人員介紹,白瓷的出現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項重要工藝成就,早在北朝時期,中原地區就出現了白瓷工藝,至唐代白瓷生產已極為繁榮,形成了與南方青瓷並駕齊驅的「南青北白」的生產面貌。

圓形淺盤樣式的多足硯,是漢代多足石硯的延續。在三國兩晉時期,三足或四足的瓷硯較為流行,到了南北朝時期,硯足的數量增多,有四足、五足、六足、八足、十足之多,隋唐時期,足的個數經常在十足以上。這件白釉多足硯,有十八個足,排列有序,間隔恰當,在當時可謂是走在流行的最前線了。

多足硯,形制與古代的辟雍相近,所以又叫辟雍硯。辟雍,本來是西周天子為教育貴族子弟設立的太學建築,校址呈圓形,四周有水,形如璧環。辟雍硯在三國至隋唐的墓葬中都有出土,而且大多數都為實用器具,是重要的文房用具。白釉多足硯的出土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制瓷工藝以及硯文化的演變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正觀新聞記者 許怡童)

版權聲明

本文(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音樂、視訊等)版權歸正觀傳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經正觀傳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映像。如需轉載本文,請後台聯系取得授權,並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同時註明來源正觀新聞及原作者,並不得將本文提供給任何第三方。

正觀傳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