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聊聊T75青銅器郵票中的金文錯誤

2024-08-13收藏

大家好,我是艮嶽軒,從小愛收藏。

在我的集郵生涯中,我有幸接觸到了一些自己認為的「俏票」,它們不僅是文化的載體,更是歷史的見證,有的雖然時隔近三千多年,但隔著郵票畫面,仍然能散發出 睥睨天下的王者之氣。

1982年發行T75【西周青銅器】郵票,它也算是JT郵票中的俏品之一,其最大的特點是采用雕刻版印制,多位當時頂尖雕刻大師之作,而且該套郵票其中有一枚還曾被評為「最佳雕刻版郵票」。

但就這樣好的一套郵票,在發現不久後就被懂金文(鐘鼎文)的專家指出其「中國人民郵政」金文書寫方式有誤。一時間引起諸多集郵愛好者的探討和爭議,那這底是怎麽回事呢?

本期,艮嶽軒就來和大家一起聊聊這套T75西周青銅器郵票背後的「國」字金文錯誤之爭的故事吧。

各位看官,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T75西周青銅器郵票發行

1982年12月25日,為了展示中國古代銅器藝術的輝煌成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原郵電部發行了一套誌號為T75的【西周青銅器】特種郵票(以下簡稱「T75青銅器」)。

該套郵票全套8枚,分別選用了何尊、伯矩鬲、利簋、牛首夔龍紋鼎、折觥、蟠龍獸面紋罍、燕侯盂、日己方彜八件青銅器。艮嶽軒本文一開頭也說了,這套郵票采用雕刻版印刷,參與其雕刻的大師分別為:

(8-1)高品璋 、(8-2)(8-3)孫鴻年、 (8-4)呼振源、 (8-5)閻炳武、 (8-6)趙順義、 (8-7)李慶發 、(8-8)姜偉傑,而郵票設計師是邵柏林老師。

邵柏林

閻炳武

下面艮嶽軒將從這八枚郵票中青銅器的形制、來歷這兩點,分別介紹一下這八枚郵票。

  • 【何尊】(8-1)
  • 這第一枚郵票圖案上的青銅器,名字叫「何尊」。上部呈喇叭形圓口,下部為方形,周壁有四條扉棱,從口部延伸到底部,通體有以獸面紋為主的花紋。紋飾采用高浮雕手法,使獸面巨目利爪,粗大的卷角聳出器面造型凝重、雄奇;紋飾嚴謹,富有變化。

    圖案選用的「何尊」青銅器是1963年在陜西寶雞賈村鎮出土的西周青銅器何尊。畫面上端印有「何尊」「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紀一公元前七七一年)一九六三年陜西寶雞出土。酒器。器高三八·八、口徑二八·六厘米,重一四·七八公斤。銘文記載周武王、成王治理天下,營建新都成周的重要史實。」等字樣。

  • 【伯矩鬲】(8-2)
  • 這第二枚郵票圖案上的這件青銅器名字叫「伯矩鬲」,雙立耳,三款足,有蓋。三足以上的腹部各有一個巨角圓睛的獸面紋,角尖突出表,蓋上有兩個相背的高浮雕式獸面,中央有一個突的牛頭狀蓋鈕。整個器物的造型非常生動,富有立體感。

    郵票圖案選用的青銅器「伯矩鬲」是1975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的西周青銅器伯矩鬲。畫面用上端印有「伯矩」「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紀一公元前七一年)一九七五年北京房山出土。炊器。器高三口徑二二·八厘米,重八·二五公斤銘文記載燕侯向伯矩賜貝事。」等字樣。

  • 【利簋】(8-3)
  • 第三枚郵票上的青銅器名字叫「利簋」,是一件有方座的簋。深腹,雙耳,圈足,腹部和方座四壁都以獸面紋為裝飾。

    郵票圖案選用的青銅器是1976年在陜西臨潼出土的西周青銅器利簋。畫面上方印有 「利筐」「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紀一公元前七七一年)一九七六年陜西臨潼出土。食器。器高二八、口徑二二厘米,重七·九五公斤。銘文記載了武王滅商的日期。」等字樣。

  • 【牛首夔龍紋鼎】(8-4)
  • 第四枚郵票圖案上的青銅器名字叫「牛首夔」,龍紋鼎腹部有三個獸頭器,與鼎的三足對應,造型別致。鼎口下一周紋飾是由兩條夔龍紋相向組成的饕餮紋,其中更有一浮雕牛頭。鼎寬體垂腹,器形宏偉。

    郵票圖案選用的青銅器是1979年在陜西省淳化一座西周墓葬中出土的青銅器牛首夔龍紋鼎。畫面上端印有「牛首龍紋鼎」「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紀一公元前七七一年)一九七九年陜西淳化出土。炊器。器高口徑八三厘米,重二二六公斤。銘文記載了武王滅商的日期。」等字樣。

  • 【折觥】(8-5)
  • 第五枚郵票圖案上選用的青銅器名字叫「折觥」,形制通體由蓋和橢方形器身組成,蓋前端是一只曲角鼓目、獠牙巨鼻的羊;後端是一條雙眉卷曲、巨目咧口的夔龍。蓋部突起的花棱間有兩個不同形態的獸首相伴隨,兩側均有卷尾夔龍紋飾。觥體橢方,前面有一個傾倒酒液的流。通體飾以獸面紋和夔紋。觥的(把手)采用渾雕, 由獸首,鷙鳥和象鼻組成,既造型奇特,又能實用。器形整體呈兇猛異獸狀,雄奇瑰麗,制作精巧,充分顯示出青銅鑄造藝術所達到的高度水平。

    郵票圖案選用的青銅器出自1976年在陜西省扶風縣莊白村出土的西周青銅器折觥。畫面上端印有「折觥」「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紀一公元前七七一年)一九七六年陜西扶風出土。酒器。器高二八·七、長三六·五厘米,重七·五五公斤。銘文記載折受周王賞賜而鑄器。」等字樣。

  • 【蟠龍獸面紋罍】(8-6)
  • 第6枚郵票圖案選用的這件青銅器名字叫「蟠龍獸面紋罍」,這件青銅器的形制罍為圓形,小口,圓肩,雙耳銜環,腹下部有一獸形鼻蓋,蓋上有一條昂首蟠龍,周身有繁縟的獸面花紋。

    郵票圖案選用的青銅器是出自1973年在遼寧省喀左縣北洞村出土的西周青銅器蟠龍獸面紋罍。畫面上端印有「蟠龍獸面紋」「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紀一公元前七七一年)一九七三年遼寧喀左出土。酒器。器高四五·二、口徑一五·三厘米,重八,二公斤。」等字樣。

  • 【燕侯盂】(8-7)
  • 這第七枚郵票圖案上的這件青銅器名字叫「燕侯盂」,形制為圓口,深腹,雙附耳,圈足,器身以紋為主要裝飾花紋。器內底有銘文「醫侯作餑盂」五個字,表明為燕侯所用的器具。

    郵票圖案選用的青銅器是出自1955年在遼寧淩源縣馬廠溝出土的西周青銅器燕侯盂。畫面上端印有「燕侯孟」「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紀一公元前七七一年)一九五五年遼寧淩源出土。食器。器高二四、口徑三四厘米,重六·四五公斤銘文說明此孟為燕侯所用。」等字樣。

  • 【日己方彜】(8-8)
  • 最後這枚郵票為全套大筋票,圖案上的這件青銅器名字叫「日己方彜」,呈長方形,四壁較直,四角有扉棱,器上有四坡形的蓋,器的四面以獸面紋和鳥紋為裝飾。

    郵票圖案選用的青銅器是出自1963年在陜西省扶風縣齊家村出土的西周青銅器日己方彜。畫面上端印有 「日己方彜」「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紀一公元前七七一年)一九六三年陜西扶風出土。酒器。器高三八·五厘米,重一二·八公斤。」等字樣。

    西周青銅器是中國青銅器史上的裏程碑

    看完郵票,有的朋友可能覺得不過癮,那艮嶽軒就索性帶大家一起來深入探討一下T75【西周青銅器】郵票中提到的西周青銅器。

    西周時期是中國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青銅器不僅是日常生活用品,更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征。郵票上的青銅器,每一件都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藝術價值。

    青銅器,是中國燦爛文化藝術史中的一個高峰。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便發端於黃河流域,出現了紅負或黃銅鍛打而成的刀等簡單工具。而到了殷代,青銅藝術已由成熟走向鼎盛。

    西周迄自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正是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青銅工藝沿襲了商代後期凝重典雅的風格,酒器稍減,食器增多,銘文加長,器制沈雄厚實,充分表現了早期人類社會所創造的稚拙之美。這套郵票八件器物均為稀世奇珍之品。

    而西周青銅器主要包括青銅禮器、樂器、兵器、工具和其他日用雜器等。西周是中國古代銅器發展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間,青銅冶鑄技術繼續發展,銅器的數量有較大的增長,但種類有一個較明顯的淘汰和更新過程。西周時期有許多鑄工精湛、造型雄奇的重器傳世,且多有長篇銘文,它是研究西周社會歷史、文化、藝術等的重要資料。

    每一件青銅器都是一件藝術品,其上的紋飾、造型都體現了古人的審美觀念和藝術創造力。

    未封口的金文「國」字之誤

    1982年發行的T75【西周青銅器】郵票,是JT郵票中的精品之一,其最大的特點是采用雕刻版印制,曾被評為「最佳雕刻版郵票」。

    原來, 郵票上的"中國人民郵政"系金文(即鐘鼎文),其中一個「國」字的右面,少寫一豎敞開而不封口,令人疑而不解。

    「國」字的甲骨文、金文(鐘鼎文、大篆)、小篆文

    後來,經多方查對,在歷史學、古文學家陳直教授的【讀金日紮】中找到了答案。陳教授對這一寫法,作了令人信服的考證。中國郵人民郵政的「國」字的確右邊沒有封口。

    歷史學家、古文學家陳直教授

    榮譽表彰

    1983年,【西周青銅器】第五枚【折觥】被評為「1982年最佳雕刻版郵票」。

    集郵歷史文化

    集郵是一項充滿樂趣的活動,它不僅能讓我們欣賞到郵票的藝術美,更能讓我們學習到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透過集郵,我們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識,翻閱大量的集郵工具書和史料,探索郵票背後的設計過程和文化背景。

    從這套T75西周青銅器郵票中,我們不僅學到了各西周青銅器的歷史故事,而且還學到了關於金文的一些小知識。集郵不僅能讓我們從中學習到新的集郵知識,同時也提升了我們自己的歷史文化素養。

    好啦!今天「艮嶽軒」就給大家分享到這裏,非常感謝您能耐心閱讀完此文。

    鄭重聲明:本文系作者「艮嶽軒」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本人及「艮嶽軒」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喜歡的朋友們歡迎轉發、關註、評論、收藏,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