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鄉村博物館:地方誌收藏全國第一

2023-12-18收藏

很早就聽說臨淄區朱台鎮的高玉森收藏地方誌,並且是全國收藏地方誌「第一人」。據說,高玉森收藏的地方誌之多超過了許多大型的國立圖書館。他的「弘陽博物館」也被稱為收藏地方誌的「全國第一館」。

雖然近在咫尺,同在臨淄區,但一直沒機會去參觀拜訪。最近應老同學鄒平電視台耿斌之托,我又在朋友的引薦下,在一個冬日的上午專程去拜訪了高玉森先生。

高玉森是淄博市臨淄區朱台鎮高家村人,他的「弘陽博物館」就坐落在高家村附近的308國道邊。

上午9點到達「弘陽博物館」時,高玉森已經早早的在等候我們!

進屋落座,品茶、寒暄、交流過後,我們在高玉森的陪同下參觀了弘陽博物館。

在我的想象中,鄉村博物館也就個藏書室,但是,當參觀了高玉森的「弘陽博物館」時,顛覆了我的想象。

高玉森帶領我們經過一個上方寫有「弘陽翰墨苑」的大鐵門,進入展室時,這個巨大的展室給人一種震撼,四周的墻上掛滿了裝裱後的書法作品,這些書法作品裝裱的大小尺寸整齊劃一,蔚為壯觀。大體目測了一下,這間展室有近1000平方米。展室內,除了這些書法作品外,最引人註目的是在整個屋子內擺滿一圈的玻璃櫃台,長度有幾百米之多,櫃台內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酒瓶,酒瓶內都裝滿了未開封的白酒,看這龐大陣勢,擺放的酒瓶不下幾千個。據高玉森介紹,這些白酒都是他搜集來的全國各地生產的異形瓶裝白酒,到底有多少個品種和數量,連高玉森自己都不清楚!在這間巨大展室的正中地面上,還擺放著幾十米長的拓片,同樣蔚為壯觀,猶如錦上添花,為這間巨大的展室平添了幾分恢宏的氣勢

隨後高玉森又帶領我們進入了第二個展室,這個展室雖不如上一個書法展室大,但面積也有五六百平方米,這間展室內陳列的全是古代陶器,有各式各樣的陶罐,也有一些陶俑等,規模也是相當龐大,其數量也有幾千件之多。

接下來進入了另一個展廳,這裏同樣面積巨大,展眼望去,四圍墻上懸掛著的全都是整張拓片,蔚為壯觀,數量也是大的驚人。從數量和內容上來看,搜集收藏這些拓片,高玉森傾註了相當大的時間和精力,看著這些大小不一名碑巨碣的碑刻拓片,高玉森對收藏的執著和癡迷,不僅讓人肅然起敬!

沿著回型的展室轉了一整圈,在四面看到了四個場館後,我們又回到了原來的入口處,出了大鐵門,高玉森又把我們帶到了另外一個院落,這個院落有獨立的院門,院的前方有一座三層小樓,此樓的門楣上寫著「弘陽藏書樓」。據了解, 為了收藏這些地方誌,高玉森專門建了這座小樓。這棟樓房,從一樓到三樓每層樓的每個房間都排滿了統一的書櫃,書櫃中藏滿了地方誌書

據高玉森介紹,這些地方誌主要是建國以來出版的地方誌,包括除台灣、香港、澳門地區外的,全國各地出版的省、市、縣(區)三級地方誌及部份江河山川誌、大學院校誌等。館藏的地方誌多達四萬冊,其中還有不少非正式出版物的內部資料。這些地方誌是按省、市、縣、區等進行分類有序排列,

數量之多讓人眼花繚亂,不愧被稱為收藏地方誌的「全國第一家」。

為了收藏這些地方誌 高玉森真是費盡了心血,跑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

高玉森邊陪同我們參觀邊介紹:「誌書的出版年限都比較長,一套省誌、市誌或者縣區誌,編修出版時間約二十多年,這些誌書既不流通,也不發行,有的還作為本地區的資料保密,怎麽相求都不肯賣。一般而言,十幾年前出版的書已是難求,二十幾年出版的則更難找到。自從高玉森下決心要收藏全國的地方誌書後,他先後六次專程赴京,拜訪過上百名地方誌專家和教授,與上千名地方誌學者主編進行交流。他每走到一個地方,都要到當地的地方誌辦公室打聽一下,看能否求到自己缺少的誌書。他與中國地方誌辦公室建立了聯系,先後從那裏購進1500多冊地方誌。」

有時聽說哪裏有自己還沒有的地方誌,就跑上三趟五趟,磨破嘴皮子,他也要搞到手。時間一長,他在這方面的朋友越來越多,有的甚至把自己保存多年的誌書無償贈給他。

高玉森憑著對收藏的執著勁,收藏的誌書也越來越多,在全國收藏誌書的知名度也越來越大。他的收藏事跡被淄博市、山東省、中央電視台專題報道。

高玉森是臨淄區朱台鎮高家村的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是臨淄區最早的民營企業家之一。1987年高玉森建起了紙箱廠,1991年又引進計畫建起了海綿廠,2003年建起化工廠,創業成功後手頭有了錢,高玉森從喜歡讀書發展到收藏書,最終形成自己的風格,收藏地方誌書。

據了解,博物館的投入到目前已超過千萬元,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高玉森有如此的人文情懷和過人的膽識魄力,實在是讓人敬佩。祝願「弘陽博物館」在成長中不斷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