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別再上當!一篇告訴你到底什麽是「琺瑯」?

2023-12-07收藏

提到琺瑯,可能大家都比較陌生,但是大家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見過它,只是在生活中你見到它都會叫他「搪瓷」。沒錯,其實琺瑯,又叫搪瓷,是將無機玻璃質材料透過熔融凝於基體金屬上並與金屬牢固結合在一起的一種復合材料,所以琺瑯也可以簡單粗暴的理解為玻璃和金屬的結合物。

琺瑯,最早在中國隋唐時期已經由古西域地區傳入中國。它是一種矽酸鹽類物質,基本成分為石英、長石、硼砂和氟化物等,與玻璃同屬矽酸鹽類物質。琺瑯能夠附著在金屬表面,擁有寶石一樣的色澤和質感。琺瑯工藝在傳入中國後,琺瑯器很快成為各個朝代皇帝的禦用品。元朝時,統治者在征戰中把阿拉伯地區掐絲琺瑯工藝帶回來。琺瑯在明代開始大量燒制,工藝成熟,並於景泰年間達到高峰,當時燒制的琺瑯多以孔雀藍為主,人們就把這種工藝稱為「景泰藍」。

明代傳世琺瑯以銅胎掐絲琺瑯和鏨胎琺瑯為主流。清代,西洋琺瑯從廣州傳入中國,廣作琺瑯俗稱「廣琺瑯」。 西洋琺瑯受到清朝皇帝的喜愛與重視,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在北京皇宮造辦處及廣東兩地設立琺瑯作坊,並多次從廣東選送優秀畫琺瑯工匠進京效力,大量生產,所作琺瑯制品皆供皇室使用。此外,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國營瓷廠生產的琺瑯彩瓷器也頗具時代特色,這個時期的琺瑯彩瓷器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巔峰技藝,也是世代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中國的經濟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家家戶戶的經濟都不是很富裕,都希望用最便宜的價格買到價效比高的產品,而搪瓷不僅價格便宜,而且也非常美觀,無機玻璃在高溫的融化下,可塑性非常強,能夠塑造很多造型和紋理,有金屬結結合後更加好看。因為搪瓷本身是金屬材料,質地非常堅硬,耐摔,耐磨耐用。因此,搪瓷憑借這三點獨特的優勢,在當時風靡一時,得到廣泛套用,並成功走進了千家萬戶中。

而近期由於國潮文化的崛起,並在黃金市場熱潮的推波助瀾下,琺瑯迎來了再次火爆。並且市場上出現了多個琺瑯的相關名詞,比如滴膠,燒藍,琺瑯、寶石琺瑯、空窗琺瑯等等,並且還有低溫琺瑯、高溫琺瑯,這些到底是什麽意思呢?他們的區別又在哪裏?

2022年中國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發表了【琺瑯鑒定與分類】,在裏面明確的規定了,琺瑯的定義、分類、鑒定方法和命名規則。琺瑯是透過特定工藝技法填嵌或繪制在金屬胎體上的釉料粉末,經500℃以上的高溫加熱熔融後,冷卻硬化附著在金屬胎體上具裝飾性的無機非晶態玻璃質材料。由樹脂和添加劑混合組成的有機物,可加入無機物粉末填料,經過常溫或加熱固化成型的、附著於金屬飾品表面具有豐富色彩的材料叫做 鎏彩,市場上也叫滴膠或低溫琺瑯。 而燒藍,只是 琺瑯的制作工序之一,其實就是琺瑯釉料燒制的過程。

根據藝術表現形式分為內填琺瑯、畫琺瑯、空窗琺瑯和仿寶石琺瑯,根據胎體的制作工藝分為掐絲琺瑯、錘胎琺瑯、鏨胎琺瑯和鑄胎琺瑯。市場上宣傳的寶石琺瑯,就是仿寶石琺瑯,是將琺瑯釉料填充在金屬胎體上進行多次燒制、磨光,用於模仿某種天然寶石的顏色、特殊光學效應等外觀特征的琺瑯制品,屬於仿寶石的一種,可透過鑲嵌等方式固定在飾品上。市場上認為經過700-900℃的高溫焙燒,琺瑯釉料融化成稠狀液體,冷卻後會具有寶石般的光澤和質感,耐腐蝕、耐磨損、耐高溫、防水防潮,硬度高,不老化不變質,能歷經千百年而不褪色、不失光彩的琺瑯制品稱為 高溫琺瑯(又稱寶石琺瑯)

鑒別「高溫琺瑯」和「低溫琺瑯」的區別,首先可以用肉眼觀察,因為兩者成分不同,燒制出來的呈現效果不同,「高溫琺瑯」表面呈玻璃般的冷光澤和硬硬的質感,而「低溫琺瑯」性質偏軟,表面有油脂感和塑膠感,也容易刮花;其次就可以用手摸,「高溫琺瑯」燒制後,是需要砂紙進行反復打磨的,所以手摸起來非常潤滑,而「低溫琺瑯」大多數都是用點漆技術塗上去的,手摸起來可能有點發澀;再次就是可以用放大鏡看,「高溫琺瑯」燒制後在透射光下可見大量細小圓形氣泡,而「低溫琺瑯」則無此效果;最後,「高溫琺瑯」燒制後的摩氏硬度在5-7,用指甲掐或者劃都不會留下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