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百聞不如一見|跨越4000年!大半個中國的美玉都來「開年會」了

2024-02-05收藏

美玉如斯

是文化交流的載體與歷史見證

距今約4000年的後石家河文化

從江漢平原、澧陽平原

向周邊區域放射線,澤被後世

在中華文明形成的關鍵期留下難以磨滅的銘印

適逢石家河遺址發現70周年

「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

近日在武漢盤龍城遺址博物院開幕

精粹湖北、湖南出土的精美玉器

以及來自龍山文化、淩家灘文化、良渚文化

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的170余件文物珍品

一場「美玉年會」

復原了4000年前中華文明的

激蕩與交融

描繪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發展格局

連續性

石家河玉器的奇美深深影響了中華玉文化

夏商時代的二裏頭、盤龍城、殷墟等重要遺址

均發現有「石家河風格」

兩周時期

不少貴族墓葬隨葬石家河風格玉器

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玉鳳

河南光山寶相寺黃君孟夫婦墓出土的

人首蛇身形玉飾

均與石家河遺址出土的玉團鳳、玉連體雙人頭像

異曲同工

從中一窺以石家河玉器為代表的玉文化

早已深深根植於中華大地

成就了文明的延續發展

創新性

創新,為中華文明連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從首尾上翹的石家河玉虎

至商代匍匐狀、覓食狀、半臥狀的銅虎

跨越數百年逐漸「肆意奔跑」起來

傳遞了二者在審美意趣上的共通之處

背後正是長江流域深厚的信仰淵源

與長時間深層次的文化互動

共通的精神觀念,亦轉移至青銅、黃金……

為中華文明貼上古老又常新的標簽

統一性

一樣的「神人」形象

一樣頭頂鮮明的「介」字冠

出土於山西襄汾的玉神面

出土於湖北的玉冠飾

有著奇趣巧合

作為後石家河文化中具有獨特象征意義的玉器

玉冠飾的造型、審美遠播他鄉

更加巧合的是,在石家遺址譚家嶺8號甕棺

玉冠飾亦與一組一分為二的玉璜同出

推測陶寺遺址中的玉神面和玉璜

應是來自江漢平原石家河遺址的「舶來品」

包容性

雙耳穿孔、菱形大眼、蒜頭鼻、闊嘴和短頸

或頭戴冠帽,或盤起「麻花辮」

石家河文化對三星堆文化的影響尤體現在人頭像

展覽中並列展出

雖然器型相差大約60倍

仍體現「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包容性

形似神似的石家河玉人頭像與三星堆銅人頭像

前者頭發均勻地盤成一圈

在腦後以冠飾固定

再戴以辮索狀發箍

後者梭形大眼的銅人「佩戴」同款發箍

和平性

溫潤的玉、對稱的形、精細的雕琢

無不蘊含著追求秩序、穩定內斂、愛好和平的文化基因

「石家河人用非凡的創造力

表達他們對祖先神祇的信仰,對自然生靈的崇敬

生動詮釋了‘玉,亦神物也’」

武漢盤龍城遺址博物院院長萬琳說

石家河玉文化以其獨有的魅力

在中華文明行程的關鍵時期廣泛傳播發展

推動區域社會的交流互鑒

最終匯入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巨流

監制:衛鐵民

策劃/制作:喻珮、談昦玄

記者:喻珮、肖藝九

編輯:陸燁

新華社對外部

新華社湖北分社

聯合出品

學術指導

盤龍城遺址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