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國寶金匱」雜記

2024-04-17收藏

作者 楊槐

國寶金匱錢具有十分奇特的形制:上半部份是直徑約30mm的圓形方孔圓錢,穿孔四周篆書錢文作「國寶金匱」;下半部份近於方形,邊長約28mm,邊框與兩條豎直紋線將其等分為三,中間篆書銘為「直萬」二字;上下兩者之間由一個比穿孔邊長略寬的短頸相連;不帶毛邊的凈通高約61mm(圖1),銘文全稱是「國寶金匱·直萬」,簡稱為「國寶金匱」。國寶金匱直萬錢幣實物的典型重量在40g左右。由於出土量少,十九世紀僅僅出土了兩枚半,故被泉家視為世間尤物或看作王莽錢幣中的奇珍異寶。

圖1. 1940年7月【泉幣】第一期附圖

一、最早披露的半枚國寶金匱

民國年間的錢幣專刊【泉幣】第七期刊有張絅伯的文章「國寶金匱直萬」 [1],文中參照了劉燕庭(劉喜海,劉墉之侄孫)1848年開始在浙江蕃屬蓬戀軒批註【古泉彚考】裏面的一段話:「 道光戊申冬日,鮑子年孝廉自青門寄一拓本,文曰國上寶下金右匱左,篆書甚遒勁,亦當是漢魏六朝之別品。雲陜西近時出土者。逾年巳酉,余歸京師,適蘇兆年自秦中寄售陳太史壽卿,壽即以贈余。因附記之於此。庚戍秋八月初五日。 [2]」 劉燕庭批註這段文字的時間是1850年9月10日(道光三十年農歷八月五日)。講的是1848年冬天,鮑康從古城長安寄給劉燕庭一張國寶金匱拓片,其錢幣新近出土在陜西。1849年劉氏回到京城,正趕上西安的古玩商人蘇兆年(蘇六)將這枚錢幣寄售給在京師任翰林院編修的大收藏家陳介祺。陳介祺又把此錢幣惠贈給劉燕庭。

清代李佐賢【古泉匯】貞二集給出一幅國寶金匱的摹本圖(圖2)[3],並明確指出「 國寶金匱錢,面背肉好周郭,近於西安出土,為劉燕庭所得。曰國寶,似正用品;曰金匱,或取珍藏之意歟。 」眾所周知,李佐賢曾於鹹豐三年(1853年)辭官歸裏,鹹豐七年(1857年)復居京都,集中精力編著【古泉匯】。鮑康為之作序的時間是1859年。【古泉匯】刊刻面世於同治三年(1864年)。

從時間節點排序上看,上述兩段歷史記載基本上是連續的,而且「國寶金匱」的持有人均為劉燕庭。因此,筆者認為,上述兩處記載說的應該是同一件事情。劉燕庭那枚只有四個字的國寶金匱,大致形象就是【古泉匯】上給出的摹本、即本文圖2 所示。鑒於該枚錢幣的左下角有殘斷,與完整的「國寶金匱·直萬」相比,只剩下上半部份,充其量只能算作半枚。故可認為,當年劉燕庭擁有的那枚國寶金匱,正是錢幣界盛傳已久國寶金匱兩枚半中的那半枚。

圖2. 劉燕庭的國寶金匱【古泉匯】

由於年代久遠,又不見實物,錢幣界有人對於此錢幣的真偽產生了懷疑。

霍宏偉先生認為「 可能是偽品。……也有可能是真錢。 [4]」

羅宏才先生曾經撰文[5]說:「 清代以降,秦中古玩作偽者代有人出,以蘇兆年、蘇億年(蘇六、蘇七)兄弟,張二銘,薛重泉父子等最為著名。但蘇氏兄弟、張二銘等重在三代銅器,而薛氏父子則重在錢幣。……按清末文物收藏大家陳介祺、鮑康、劉燕庭等均矚目關中,與蘇氏兄弟、張二銘、薛氏父子多有交往,蘇、張、薛三家多次為陳、鮑、劉收買古玩,大致陳重銅器符印,鮑、劉則註重錢幣。鮑、劉當時均精於錢幣鑒定,自謂所藏無贗品,鮑、劉二人既精於鑒別又深諳秦地偽泉內幕,故薛氏父子之假‘國寶金匱’錢很難騙過他們。因此,【古泉彚考】、【錢匯】所載劉燕庭對所收‘國寶金匱’大概不是贗品。 」。

羅宏才先生的判斷是合理的。試想,所討論的這枚殘缺不全的國寶金匱,若是偽作必有所本,那造假者做一個完整的「國寶金匱·直萬」,豈不是更有利可圖嗎?!

二、陳仁濤捐贈國博的國寶金匱

2021年10月23日宋捷先生領銜的古泉文庫舉辦【金匱論古合刊】先發式,筆者有幸應邀參加,並獲贈國寶金匱最早的拓片-張丹斧手拓並加蓋珠印的復制件。資料記載,閻甘園、閻履初父子攜國寶金匱至上海首先為張丹斧獲得,張丹斧又讓給余挺生,余挺生過世後到了張叔馴手裏,然後傳給陳仁濤。先發式上,宋捷展示了2017年西泠春拍所得64K本【張丹斧考釋古璽錢幣雜拓】,從張丹斧拓片上看「國寶金匱直萬」6字完美無恙,這對於我們判斷其在「兩枚半 」中的地位,可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展出的國寶金匱直萬,公認的看法是陳仁濤舊藏。關於此枚錢幣的傳承流轉,霍宏偉先生的「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國寶金匱考」 [4]一文已經講得非常清楚,不再贅述。此處則以張丹斧拓片為準繩,按傳承順序列於表1。

表1.陳仁濤捐贈國寶金匱錢幣的流轉匯總(圖非原大)

三、第二枚國寶金匱的流傳

確定了完整無缺的全品相國寶金匱正是陳仁濤捐贈給國家的那一枚,於是「直」字上面失真傷缺陷的,自然就是國寶金匱兩枚半中的第二枚,其傳承流轉列於表2。

表2. 第二枚國寶金匱的傳承流轉匯總(圖非原大)

表2中的3A、3B表示,第二枚國寶金匱直萬,從紐曼(牛門)出手以後花落誰家有兩種說法:陳仁濤(3B)說1930年春,紐曼以1300大洋轉讓給了張叔馴[6],這樣,張叔馴先後擁有了兩枚國寶金匱。1941年張絅伯在【泉幣】第七期「國寶金匱直萬泉」 [7]文中(3A),先說那枚全品相「本品為余挺生氏舊藏,後讓叔馴,計直二千金。」而後又說「金匱泉世僅二品,一則余得諸英人牛門氏,出土時,直字上稍受斧損,較之本品之精美完好稍有遜色。」問題是張絅伯得手之後,又是如何轉手到張叔馴囊中,以現有資料就不得而知了。

應當順便指出,【古錢大辭典】【歷代古泉圖說】上面給出的國寶金匱直萬拓片圖形,均為「直」字上面失真傷痕跡的第二枚,但文字說明部份又錯指為余挺生藏品,應該予以糾正,以正視聽。另外,有的書刊文章把「直」字上面失真傷痕跡的第二枚國寶金匱,錯指為陳仁濤藏品,同樣是不對。

四、 國寶金匱出土地「楊家城」辨析

對於國寶金匱直萬出土地點的記載,最早出現在1922年余大雄的「記新莽第一寶泉」 [8]一文,文章開頭就開門見山地說:「 新莽國寶金匱直萬泉,辛酉九月,於西安省城西北隅楊家城出土,城,即未央宮之故址也。 」(辛酉即1921年,有誤。)

羅宏才先生文章「新莽‘國寶金匱’錢流傳、作偽及出處」 [5]雲:「 傳世之‘國寶金匱’錢不論真假,俱出於西安無疑。真品者,均出於西安城西北隅楊家城漢長安遺址內。 」

霍宏偉先生經過調查之後,說[4]:楊家城是民國時期西安人對漢長安城遺址的泛稱。他對這種解釋並不滿意,說「 將楊家城等同於未央宮遺址,似有不妥。 」

對於國寶金匱出土地「楊家城」的找尋,最近筆者倒有一個意外的發現。2021年10月,新冠疫情肆虐期間,為查尋陜西銅元上鑄造地點時,購得一本【民國西安史料集萃】。2023年5月,再次翻閱此書,記錄「楊家城」[9]的字樣竟然有3處:

·光緒三十三年(1907),日本東洋史京都學派的代表學者桑原騭藏在【考史遊記·長安之旅·九月二十六日】中記曰:「由西安府城西郭門往西北行約十六七裏,至馬家寨西村,此處有未央寺。寺西北一裏余,有高台,平地隆起四五丈,長百余米,自遠處即可望見,此即未央宮舊跡。如今台上僅存康熙乙亥所立‘聖壽無量碑’。【益州於役記】載: 漢長安故城 ,(中略) 今呼為楊家城 。築用龍首山土,赤而堅。東西一望,禿垣數十裏不極,互若霓虹之倚天。赤壤炫耀,竟同燃灼。城西南有未央宮舊基。」

·民國二十四年(1935),陜西省立圖書館長張俊青編【西京勝跡·近郊·北路·長安故城】載:「 長安故城 在西北二十裏,俗稱楊家城 。本秦長安鄉,漢高祖七年修長安城,惠帝以其狹小,增廣之,周回六十五裏;南為南鬥形,北為北鬥形,至今人猶呼北鬥城。有八街、九市、九陌,十六橋、十二門。苻秦、西魏、宇文周、姚萇,皆都此。赫連勃勃號曰南台。自隋於龍首山建大興城後,唐至今皆因之,此城雖廢,今僅留痕跡。…… 未央宮 楊家城 內,今城西南隅有土阜高起,人猶指為未央宮遺址也。」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曹棄疾、王蕻編【西京要覽·北路勝跡·長安故城】曰:「在城外西北,即漢之京都,故亦名漢城,俗又稱為 楊家城 ,其中有未央宮,長樂宮,均為高祖七年所建;未央長樂之西,又有建章宮,為漢武帝建,當時城周圍六十五裏,內有八街、九市、九陌,十六橋、十二門;符秦、西魏、宇文周、姚長,皆都於此。現惟數堆土台可供憑吊,內藏漢瓦尚多,時有發現。」

順著上面的思路追根溯源,我們在元代至正初年曾任陜西行台侍禦(負責記錄的史官)李好文編繪的【長安誌圖】書中查到:「 漢城 惠帝時築。後趙石虎亦嘗修之。城在今奉元路西北十二裏。苻秦、西魏、宇文皆都之。隋開皇三年,遷都龍首川,此城遂廢,至今民猶呼曰楊家城。在唐隸禁苑,置四監其中,掌園囿種植之事,故其宮室因漢舊而葺焉。龍首川,【通鑒】作龍首山。 [10]」

如同淘寶一樣,筆者隔天從【長安誌圖·圖誌雜說·村名】中查閱到了漢長安故城為什麽被稱呼為楊家城的緣由。書中【村名】條下:「長安、鹹寧二縣,民多以故宮殿、門闕名其所居,然訛謬不可盡記。【誌】稱下馬陵訛為蛤蟆陵,秦壽陵訛為韓生冢,建章宮訛為貞女樓,翠華殿訛為祭酒台。不特是耳,至以 漢城為陽甲城 ,……有人嘗言:於京師一朝官家見一雜書,載 陽甲城之說曰:‘陽生於子,而天方開甲,始也。漢有天下,是為一代開天之始,如陽始生,以期福祿於未艾,觀其宮名未央可見。 ’愚案:此說似有道理,然如其言,則是 陽甲之名,漢已有之 ,何故傳記曾無一言稱之?…… 其後又轉而為楊家也 。[11]」這真是一舉兩得:首先解決了楊家城源於陽甲城的問題,而「民多以故宮殿、門闕名其所居」的記載,又可知楊家村的來歷。

五、21世紀新出土的國寶金匱概略

21世紀開始未幾,泉界盛傳西安地區有國寶金匱新出土的訊息,一時間引起了巨大轟動。其中有些已經見諸報道,現匯總舉例如下(均非原大) 。

(1)2004年【收藏】[12]雜誌社錢幣專欄資深編輯邊宗仁(夢泉叟)先生披露2枚(圖4):2003年12月中下旬,同一個30來歲的年輕人先後兩次來到編輯部要求鑒定。職業的敏感,讓他留下了這批新出土國寶金匱最早的記錄和拓片圖。

第一枚「青銅質,稍泛紅色,錢體布灰黑古銹,上部之內外廓及下部之豎線高聳清晰,錢文渾厚古樸,整個錢幣給人的感覺是大氣磅礴,神韻非凡。美中不足的是錢體頸部斷裂,錢文‘寶’字不顯。」

第二枚「銅質、銹色與第一枚完全相同。此幣錢體完整,惟‘直’字右方有一小孔,乃鑄造時形成。由於內外廓較錢文稍高,故拓印不太清晰。據持幣人講,這兩枚‘國寶金匱直萬’是西安西北部某地一農民蓋房取土時挖出的,同時出土的只有幺布2枚及大布黃千10枚,別無他物。」

圖4. 夢泉叟經手鑒定的國寶金匱

(2)2004年【陜西錢幣研究文集】[13],以「陜西新發現古錢幣-國寶金匱」為標題,公開2枚較完整的國寶金匱直萬彩照(圖5),但未加任何說明。

圖5. 2004年【陜西錢幣研究文集】

(3)2008年【收藏】[14]雜誌發表趙曉明先生的跟蹤調查報告「國寶金匱覓蹤」,披露了更多的出土實物(圖6),文章介紹說,他先後過目的國寶金匱實物有10余枚,無論完整與否,均為2003年底出土於西安附近。作者利用殘品件委托專業機構進行了合金成分抽樣檢測,檢測結果與新莽時期貨幣的金屬含量基本一致。由圖6-3、6-4,作者進一步指出國寶金匱錢幣的鑄造方法為疊鑄法。

圖6. 2008年第12期【收藏】雜誌上的國寶金匱彩照

(4)西安高陵錢幣博物館藏品。2014年【收藏界·錢幣】雜誌刊登張振龍、張宏父子二人的文章「國寶金匱直萬錢考」 [15],介紹了2005年出土的一枚國寶金匱圓錢,以及高陵錢幣博物館2006年入藏的一枚國寶金匱直萬(圖7)。

圖7.高陵錢幣博物館藏國寶金匱

(5)2005年【收藏界】第7期轉載【西安晚報】的報道:「天價國寶古錢驚現西安」 [16],稱「罕見的新莽時期的錢幣國寶金匱直萬,日前現身西安……這次發現的國寶金匱直萬古幣是目前國內現存的第二枚,對研究中國古代金融史和錢幣學極具學術價值。」隨文附一枚「直萬」 二字上面有一殘洞的國寶金匱直萬(圖8)。

圖8

(6)2019年【收藏拍賣】第01-02期,刊登了宋捷先生 「罕見新莽國寶金匱發現小記」 [17]的文章,介紹了北京保利的4枚國寶金匱直萬、中貿聖佳的1枚國寶金匱直萬、香港勞倫斯拍賣的2枚,以及新加坡等地的若幹枚國寶金匱直萬。現擇其要者轉引如下(圖9)。文內指新發現的10多枚殘損的國寶金匱直萬銅錢,都帶有或多或少的缺陷,其中包括有連體粘連泥範的殘次品,它們均出土於西安與鹹陽之間新建西鹹新區附近的一個灰坑之內。

文內給出的數據如下:

圖9-1,總高81.2mm 總寬43.2mm 上圓徑30mm 下邊長28mm;

圖9-2,總高80mm 厚度7mm;

圖9.北京保利拍賣的國寶金匱直萬

(7)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品

如圖10所示,大唐西市博物館網站公布過一枚館藏的國寶金匱直萬正面圖。

圖10. 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品

(8)原金泉錢幣博物館藏品

圖11見於戎畋松先生大作【讀史泉譚文存-中國歷代古錢精品輯要】 [18],實測數據:通長63mm;圓錢面經30.6mm,背徑32.0mm;方座27×28mm,厚4.0mm;重32.8g。

圖11. 原金泉錢幣博物館藏品

(9)互聯網上所見國寶金匱

在互聯網上,還可以查尋到如北京誠軒、上海崇源拍賣公司,以及古泉園地、華夏古泉網站上公開釋出的國寶金匱(圖12)。

圖12-11.天眷堂

圖12.互聯網上的國寶金匱

六、國寶金匱別品

在收集和整理國寶金匱直萬資料過程中,尚有兩種與國寶金匱直萬相類似的別品。由於面世數量甚微,於是,有人認為很可能是當年的備選方案,或者僅僅制作了少量樣品,以供最高決策者參考定奪。

(1)國珎金匱·五千

據2014年【收藏界·錢幣】雜誌的文章「國寶金匱直萬錢考」 [15]透露,2003年前後,西安市高陵區出土了一枚「國珎金匱·五千」(圖13),被公認為珍品無疑,歸藏於某錢幣收藏大家。

圖13. 國珎金匱·五千

(2)合背國寶金匱

2004年3月6日,有泉友在西安二環朱雀路口的西安古玩城,遇見一合背國寶金匱殘品,並及時拍照(圖14)。從圖片上看,是品僅存留上半部份圓錢,缺了下半部份帶「直萬」二字的方形底座,其斷茬尚在。從照片上看正背「國寶金匱」銘文清晰,四個字中每個字與過去諸品的寫法、即前面所介紹新出土國寶金匱的寫法,均有細微的不同之處(表3)。據說2006年9月5日成都考古研究所王副所長曾陪同杜維善先生到西安曾經親自上手,他認為即使是仿制也不是現代的,表面的銹色,斷茬處的銅色,是現代人仿不出來的。

圖14. 國寶金匱別品

2006年,互聯網上還釋出了另一枚完整的合背「國寶金匱直萬」,發帖者是山西省長治市城隍廟古玩市場的某位泉友,與上述的半枚色澤近似,銘文的風格也一致。遺憾的是,在更換電腦時把影像搞丟了。

對於此幣的鑒定,以及實際用途仍需探討。

表3. 國博藏品與圖11銘文對照

註釋

[1]張絅伯:國寶金匱直萬【泉幣】第七期1941年P4.

[2]翁樹培著、劉喜海批註【古泉彚考】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微縮復制中心1994年P630.

[3]李佐賢【古泉匯】貞二集五,北京出版社1993年P1568.

[4]霍宏偉: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國寶金匱」考【中國錢幣】2012年4期P64-71,彩四.

[5]羅宏才:新莽「國寶金匱」錢流傳、作偽及出處【中國錢幣】1994年2期P63-64.

[6]陳仁濤:國寶金匱錢考(日)【貨幣】第二百十八號昭和十二年(1936年).

[7]張絅伯:國寶金匱直萬【泉幣】第七期1941年P4.

[8]余大雄:記新莽第一寶泉【晶報】民國十一年三月二十七日.

又見丁福保【古錢大辭典拾遺】下編P14,總P2370.

[9]西安市人民政府參事室【民國西安史料集萃(上)】2017年P941,P122-123,44-45.

[10](元)李好文編繪,閆琦、李福標、姚敏傑校點【長安誌圖】三秦出版社2013年P413.

[11](元)李好文編繪,閆琦、李福標、姚敏傑校點【長安誌圖】三秦出版社2013年P430.

[12]夢泉叟:「國寶金匱直萬」再現西安【收藏界】2004年第8期P87.

[13]陜西新發現古錢幣-國寶金匱【陜西錢幣研究文集】2004年12月P彩頁3.

[14]趙曉明:「國寶金匱覓蹤」【收藏】2008年第12期P124-127.

[15]張振龍、張宏「國寶金匱直萬錢考」【收藏界·錢幣】2014年第6期P16-18.

[16]轉載【西安晚報】報道:天價國寶古錢驚現西安【收藏界】2005年第7期P36.

[17]宋捷:罕見新莽 「國寶金匱」發現小記【收藏拍賣】2019年01-02期P94-99.

[18]戎畋松:國寶金匱直萬【讀史泉譚文存-中國歷代古錢精品輯要】2022年P185-288.

初稿2021.10.30-2021.11.20,二稿2023.04.12.三稿2023.5.9,

附:文內未納入圖形

散見網上的國寶金匱圖片

2021.10.23宋捷贈

青海虎符石匱

西海郡虎符石匱 始建國元年十月癸卯 工河南郭戎造

古泉文庫系列作品

古泉文庫成立宣言

古泉文庫第一種【壽泉集拓】

古泉文庫第 二種【古泉大全】

古泉文庫第三種【足齋泉拓】

古泉文庫第四種【古泉雜誌】

古泉文庫第五種【絲路創會精品集拓】

古泉文庫第六種 【海上絲綢之路古國錢幣要覽 】

古泉文庫第七種 【沐園百廿泉拓】

古泉文庫第八種 【沐園日記】

古泉文庫第九種【故宮清錢譜】

古泉文庫第十種【山陰道上集】

古泉文庫第十一種【戴門弟子藏泉選】

古泉文庫第十二種 【董遹錢譜】

古泉文庫第十三種 【開元通寶精品集拓 】

古泉文庫第十四種【衡門百泉拓存】

古泉文庫第十五種 【中日友好泉友交流紀念泉譜】

古泉文庫第十六種 【首屆元明錢幣研討會紀念拓集】

古泉文庫第十七種 【西夏錢幣集】

古泉文庫第十八種【北韓王朝古錢譜】

古泉文庫第十九種 【越南歷史古錢】中文版

古泉文庫第二十種【金匱論古合刊·金石編】

古泉文庫第廿一種【昭和泉譜】中文版(即將面世)

古泉文庫第廿二種【中國甘寧青金銀錠】

古泉文庫第廿三種【益泉齋藏泉】

古泉文庫第廿四種【思古樓泉集·唐錢圖錄】

古泉文庫第廿五種【新訂乾元重寶錢譜】

古泉文庫第廿六種【讀史譚泉文存 中國歷代古錢幣精品輯要】

古泉文庫第廿七種【中國貨貝圖集】

古泉文庫第廿八種【清代四川州縣銀錠略考】

古泉文庫第廿九種【天壤閣雜記·王懿榮泉拓精選】

古泉文庫第三十種【梁五銖土範圖說】

古泉文庫第卅一種【幣緣堂館藏精品圖鑒】全五卷

古泉文庫第卅二種【戶部鐵錢局錢法章程】

古泉文庫第卅三種【鑄錢述略】

古泉文庫第卅四種【中國近代貨幣集拓】

古泉文庫第卅五種【丁氏古泉叢書】十五種

古泉文庫第卅六種【先秦貨幣組譯】

古泉文庫第卅七種【清錢編年譜】中文版

古泉文庫出品書目:

【讀泉記】||【無為七秩壽泉集拓】||【淳豐堂七旬壽泉集拓】||【館藏錢幣圖錄】江西農商銀行錢幣博物館||【平冠集】||【龍泉齋七秩善泉拓集】||【傳承與革新】泉幣研究的探索與實踐||【三國兩晉南北朝隋錢幣圖述】||【福善先生耄耋輯拓】||【戎畋松七秩壽泉集拓】||【話說青蚨】||【聽泉·鹹豐大錢蠡測】||【清代牙雕呈部樣錢】原拓本||【豐齋四十泉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