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文/默涵:玩石頭,玩出個博物館

2024-05-23收藏

龍鄉博物館裏,一些收藏愛好者在文物前低聲議論品鑒,不時發出贊嘆聲。

此時,博物館館長臧先生正在和遠來的一位客人談收藏和文物保護。近年來,全國各地的文物愛好者每每來赤峰,都要到龍鄉博物館看看,和臧先生聊上一會兒。

笑佛,賺來第一桶金

臧先生鐘情文物收藏,是從1987年開始。那一年,臧先生因公出差,在列車上,一位長者聽說他是赤峰人,便熱情邀請他到軟臥包廂裏,和他談起巴林石。

那時候,臧先生對巴林石還一無所知,而長者卻滔滔不絕,談巴林石的品質,談巴林石的文化內涵。熱談中,臧先生充滿了好奇,巴林石究竟妙在何處?

懷著強烈的好奇心,臧先生出差歸來後便直奔設在郵市的巴林石地攤市場。

那一塊塊靈動飛揚、五彩斑讕的石頭令他大開眼界,他第一次領略到了捧石在手那凝脂般的感覺,也真切地領悟到了老者對巴林石情有獨鐘的緣由。

他傾其所有,當即買下了一尊看上去玲瓏剔透,令他愛不釋手的「笑佛」。

此後,一有時間,他就在石攤上轉悠,如果發現中意的石頭,他不惜舉債也要設法買到手。

那時,他的月薪資只有40多元,久而久之,他竟為石頭花去了3000多元。這使他的生活不時出現窘態。

家人開始埋怨,鄰裏們指責他不務正業。生活的壓力使他不得不面對現實,忍痛賣石糊口。

一位南方藏家看中了他最初買的雕件「笑佛」,張口開價5000元,這使他吃了一驚,當初花了不到40元買的石頭竟升值了百倍以上!盡管情感上有如嫁女般依依不舍,但他還是出了手。

這第一桶金也使他眼前豁然開朗,臧先生找到了收藏的新路,這就是藏銷互濟,以石養石。

品藏,解讀奇石神韻

靠這5000元起家,臧先生建起了屬於自己的「三寶石齋」。

一日,一石商搬來一塊近百斤重的巴林石毛石,憑多年的藏石品石經驗,臧先生立即花巨資買下了這塊其貌不揚的毛石。

他請來石匠打磨加工,其天生麗質很快撥雲見日:此石集雞血、福黃、芙蓉三種極品於一體,黃色如金,凍質若玉,血色似霞,堪稱「一石聚三寶」,「三寶石齋」也由此得名。

如今,臧先生的巴林石收藏系列已有雞血石、福黃石、凍石、彩石、圖章石五大類別上百個品種5000余件,品種齊全,精品薈萃。

其中許多藏品被收入【中國國石】、【巴林石精品集】等圖書典籍,更有一些藏品被選送參加國家和一些省、市、自治區舉辦的大型展覽。

藏家慕名而來,巨資求購珍品,但如今臧先生有了新的想法。他說:「品石藏石,在於發掘巴林石的文化神韻,如果只把巴林石看成是商品,終究品不出巴林石的真諦。

巴林石亦如人一樣,有靈性,也有個性,感悟巴林石的深刻寓意,欣賞巴林石的大雅脫俗,領略巴林石的博大精深,是我人生的最大樂趣。」

臧先生認為,每一件傳世文物都傳遞著歷史的資訊,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凝結著人類的創造,解讀它便是解讀歷史,便是與古人對話,便是傳承民族文化精髓。

因此,臧先生在收藏巴林石的同時,也把目光瞄向了文物、古玩,他決心把收藏業做大做強,向更廣闊的領域邁進。

臧先生最熱衷的還是赤峰歷史文物的收藏。他說,赤峰有著8000年的悠久歷史,紅山文化、草原青銅文化、契丹遼文化等享譽國內外,歷史曾一次次在這裏形成文化的高峰,我們有責任去保護和傳承這一系列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建館,保護傳承民族文化

如何保護傳承優秀文化?必須得有個合適的載體。「成立一家博物館」,帶著這種想法,臧先生張羅開了。

2008年12月25日,龍鄉博物館成立了,成為赤峰城區第一家民間文化博物館,臧先生任館長。目前,博物館內館藏文物及藝術品約3萬余件,設4個展廳,在不足一千平米的展區裏,各個時期的歷史文物琳瑯滿目。「因為展廳面積的限制,這裏只能展示出一部份藏品。」

博物館內,不僅展示文物,還設有文物鑒定中心和文物修復室。在文物修復室,一位文物修復專家正在聚精會神地修復一件陶罐,桌旁是一堆破碎的陶片、瓷片,櫥架上是一件件修整復原、靈光閃爍的文物。

臧先生說,創辦龍鄉博物館就是透過依法收藏民族民間的流散文物、傳世文物、具有獨特價值的各種藝術品和自然遺產標本,達到對民族民間珍貴文化遺產的整理、搶救、保護和傳承的目的。

此外,透過加強民間收藏文化的科學研究,可以把藏品資料所承載的文化資訊,提供給社會共享。

透過舉辦常設性、定期性、輪流性藏品展覽,擴大藏友間的交流和溝通,陶冶人們的藝術情操。

一塊塊精美的石頭,深藏著一個人的熱愛,藏著深深的牽掛,深藏著一個人的鄉愁,那是家鄉的味道,那是深深和樂趣,那是成長的痕跡。

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