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喜好古玩的市民有很多去處。新藏寶樓、雲洲古玩城、虹橋古玩城……其中,普陀區靈石路嵐靈花鳥市場的「聚奇城」人氣最旺,被愛好者稱為「魔都潘家園」。每周五早上5時開門,十多年如期而至,成為古玩愛好者們的消遣聖地。
不過,最近住在附近的王大伯卻為此感到困擾。每周四深夜至第二天淩晨,五湖四海的古玩商販趕到嵐靈市場門口,在馬路上開啟了古玩夜市。「我們就住在臨街的一排居民樓,商販們直到淩晨都在樓下交易,說話聲很影響休息。」王大伯透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民聲直通車」平台提出建議,希望相關部門能引導商販遠離居民區,安排到其他空地。這個想法可行嗎?記者展開了走訪。
記者探訪:原生態擺攤變「後備箱經濟」
7月19日,記者進行了探訪。當天晚間10點30分抵達嵐靈花鳥市場門口時,有少量外省市牌照的車輛停靠在路邊,但不見擺攤身影。兩輛城管執法車輛在此蹲守,隔十幾米就有城管、保安站崗。
等到零時左右,又是另一番景象。從嵐靈花鳥市場門口的靈石路開始,靠西一側的馬路上,往北50公尺左右等候了裏外兩排汽車。車輛紛紛開啟後備箱,展示自己的「家當」。有商販開啟折疊椅,坐在車後,若有人前來,便招呼兩句。還有騎電動自由車而來的商販,在人行道上停留,將車座上的寶貝開啟。
7月19日淩晨0時後,靈石路一側停滿了兩層汽車。
有古玩商販用小推車推來了交易品。
一名來自蘇州的賣家開著小貨車,見記者光顧,將手電筒開啟,照亮車廂內的寶貝。瓷瓶、碗碟、花盆、折扇、鏤刻木門板、玉石依次整齊地放置。記者詢問為何在後車箱擺攤,賣家說,城管不讓擺在地上,以前都可以的。記者又問,今天是有說好的大交易才過來嗎?賣家搖搖頭,稱是約定俗成過來擺攤,「嵐靈的名氣大,來這裏碰碰運氣。今天人手少,不然還能搞搞直播。」一旁的顧客補充:晚市上曾有買家幾十塊買進,幾百萬賣出呢!蘇州賣家笑笑不語。而這樣的交易「傳說」一直流傳在嵐靈古玩「夜市」,吸引著古玩商販和愛好者前來「撿漏」。
商販在後備箱內進行交易。
一位看著30歲左右的年輕人騎著電動自由車而來,車身上載著一個巨大的綠色布袋,連雙腳都無處安放。後方的小後備箱掛著二手回收的廣告牌。一時間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將小夥子迅速圍攏。「快開啟,今天帶來什麽好東西呀?」只見圍觀者紛紛開啟手中的迷你手電筒,想一睹為快。小夥子不疾不徐地拿出一個精美的綠色繡花布藝盒,拆除封口的膠帶。圍觀者見小夥子動作慢,忙著掏出鑰匙鏈幫忙一起拆盒。只見是8只白瓷茶杯的組合,小夥子嘟囔「有2只碎了」。圍觀者紛紛將手電筒對準,仔細掂量察看,「便宜點,多少錢?」小夥子說「3毛」,周邊人附和「4毛,快給他!」。小夥子不再說價,亮出收款二維碼,隨後40元到賬。原來,古玩市場的貨幣單位有自己的一套「行話」,「一毛」相當於現實生活中的10元。
隨後小夥子又從布袋裏翻出來4個青銅模樣的鎖扣,引起一陣騷動。一位佩戴寬玉鐲的「老師傅」拿出放大鏡將鎖扣拿在手中仔細把玩。出價聲此起彼伏,又迅速被一位買家以100元拿下。
有古玩商販騎著電瓶車交易。
圍觀者正在觀察古玩商品。
不一會兒,另一名騎著電動自由車的中年男子匆匆到來,眾人又被吸引圍攏上去。男子從蛇皮袋內掏出一只巨大的老鷹雕像。眾人紛紛議論起來,輪番接過手打量。「這是用竹子雕的,下面這個是竹子的須。」「這轉手就能賣1000塊。」很快,有人出價120元拿下。買家一擺到地面上,附近的城管人員就前來提醒,不能擺攤售賣。對方說自己剛買下,臨時擺擺,不一會又離開了。
見有人將商品擺放在地面,城管人員馬上介入阻止。
記者蹲守發現,這個夜間市場主打古玩商販之間的交易。商販透過一手低廉的價格拿到寶貝,二手高價轉賣賺取差價。他們不約而同地來到花鳥市場門口北側聚集,而這裏正好位於水韻華庭小區樓下,受到的影響最為直接。「這還是城管加強管理後的規模。」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 去年嚴重時,攤販數量可達到上百家,上街沿下街沿都會被商販占據,第二天街道上都是包裝紙殼、碎石碎塊和飲食垃圾。
周四的夜市是十幾年的傳統
為何這些商販要在周四深夜交易至淩晨?為何不選擇在正規化的市場擺攤?在探訪時, 受訪的商販多數都表示第二天早上就會離開返回外地,並不會前往嵐靈的古玩市場擺攤。 「我們說白了就是做做小生意,嵐靈裏面擺攤要收錢,成本就高了。」一名商販說。
嵐靈花鳥市場內的營業時間是淩晨5時至晚間20時,古玩交易場所位於市場內的「聚奇城」大樓,建於2009年。按照慣例,每周五一早二樓、三樓的古玩市場才會開門營業。7月26日上午,記者來到聚奇城采訪。在三樓的「室內地攤淘寶交易中心」,這裏約300個攤位被劃定好位置並作好標記, 攤販提前預約就能擺攤,平均150元一天。 場地還有小賣部和盒飯供應。一名售賣玉石,拖著行李箱的攤販稱,參與完周四夜市的擺攤,第二天一開門就會來這裏。自己較年輕,能熬到中午收攤。對於擾民的投訴,他認為並不嚴重,隨後便再不願多說。
聚奇城內白天的室內地攤淘寶交易中心。
一名來自東北的消費者稱,其早年也經營古玩,今年早春去過一次夜市,那裏有貨真價實的古董,價格便宜因而搶手。「賣的是古董裏面的邊角料,聽說幾十塊的東西可幾萬塊轉賣。」
記者又來到聚奇城二樓的收藏品交易中心。這裏的古玩被放在固定櫃台和門面房裏,還售賣生活雜貨、舊物。在這裏, 一個櫃台包年的租金在5000元上下,算下來每周出攤價格比擺地攤還便宜。 經營者的平均年齡明顯比三樓要大,對於周四夜市了解更多。許大爺告訴記者,他有固定櫃台,並不會去擺攤,因為身體吃不消。「周四的夜市是十幾年的傳統了。最近因為擾民投訴,城管加強管理,已經少了很多。」
葛先生主要經營舊書和字畫,他認為,近期夜市商販增多的原因是因為夏季晚上門口擺攤舒服,還不花錢。售賣郵票擺的王師傅則認為,周四夜市是一些商販賺取外快的途徑之一,因為第二天他們還要回收或者打工,並沒有時間在白天擺攤。「應當給這部份群體留出一點交易空間,支持這部份夜間的地攤經濟。」
城管執法之外,疏堵結合能實作嗎?
記者走訪發現,上海的古玩市場上可大致分成兩種空間形態。一種如楊浦公園的花鳥古玩市場, 專門在市場範圍內劃出了 地面攤位 ,每周三及周末出攤,許多商販就住在附近, 攤位價格在100元上下,到下午收攤 。 另一種是 外擺地攤和室內場所兼而有之。 比如徐匯的雲州古玩城,有8層室內交易空間,每周四、周末會在大樓附近形成地攤集市,已有十多年的傳統。但據商販反映,今年6月初因周邊居民投訴擾民已暫停擺攤。
楊浦公園的古玩市場攤位收費管理員告訴記者,這塊場地已至少形成了五六年,是原來花鳥市場騰讓出來的空間。目前是 根據攤位緊俏程度數量定價,「周三貴一點,周末人少會便宜點。」 延吉街道的城管人員告訴記者,兩三年前,公園正門、控江路上淩晨2、3時會聚集擺攤人員,為減少占道經營和擾民,至今都會在淩晨4時派人值守,目前情況逐漸得到了控制。
楊浦公園的古玩市場攤位。
嵐靈花鳥市場位於普陀區和寶山區的交界帶,隨著市場經營年數的增長,曾出現過違法搭建、占道經營、私拉電線、臨時擺攤等現象。屬地開展過多方整治,才形成了如今市場內相對有序的生態。 深夜古玩市場的擾民問題也曾在多年前被媒體關註報道, 為了減少對周邊居民的影響,普陀區的城管部門展開多次執法。然而,擺攤範圍處於普陀和寶山的交界地帶,許多商販會在兩地遊走等城管部門,和城管人員打「遊擊戰」。
夜市如今重現,管理該怎樣跟上?為此,有市民提出建議,夜經濟能否進一步疏堵結合。 記者前往嵐靈花鳥市場招商辦,負責攤位管理的劉女士稱,目前,市場的空地都已被劃為停車場區域,並不會再考慮為夜市騰出用地。王先生也表示,城管部門工作人員曾答復他,曾想辦法將攤販疏導至花鳥市場內的正規場所。但由於沒能得到市場方面的支持,疏導工作沒有了下文。
在采訪中,記者碰到商販楊先生,他認為,如果價格合適,他也更願意搬到室內場所,「不受天氣影響,夏天還能吹空調。」這可能也代表了一部份夜間擺攤商販的心聲。如今,上海城區裏每一個帶有煙火氣的夜經濟市場,都承載著一定社群記憶和人文情懷。作為一種更具大眾特色的業態,如何平衡其自發性帶來的混亂嘈雜與市場需求,考驗著管理部門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欄目主編:毛錦偉
來源:作者:車佳楠 余秀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