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郵票這個話題大概沒什麽人願意看。
記得我學生年代,集郵還是個時髦的愛好,同學之間相互炫耀、交換,有很多話題可以說。
讀書時沒什麽錢,到處花言巧語找鄰居:「爺叔阿姨,信封上面的郵票能不能給我?」這一招,通常還是蠻靈的。
拿到從信封上剪下的郵票,第一步是把跟信封黏在一起的郵票放在溫水裏浸泡,等到泡透了,郵票背面的漿糊才會融化開,第二步是拿小鑷子把郵票撈起,用涼水將漿糊沖洗幹凈,最後小心地貼在幹凈的玻璃上。
等處理好的蓋銷郵票幹透以後,平整,挺括,幾乎和新的一般模樣。
慢慢的我就有了自己的第一本集郵冊,每一枚郵票都包著玻璃紙,插在冊頁中。如果要取出郵票,不能用手,而是用鑷子,一切都是輕輕的,連喘氣都是輕輕的。
工作以後,開始去郵票市場領行情,知道了關於品相、誌號、橫三連、四方聯、小型張……好多集郵術語,並樂此不疲。
不過如今已經演變成一年買一次郵票年冊,買完就放著,甚至都懶得開啟。
郵票最早於1840年出現在英國。三十多年後,我們也開始使用郵票,主要是處理老外之間的往來信件,照例由總理衙門負責,而上海則專門設立了海關郵務辦事處。
光緒四年(1878年)由上海江海關造冊處印刷了中國第一套郵票,采用蟠龍圖案,一套三枚:銀一分(綠色)、三分(棕紅色)、五分(赭黃色),這就是世界集郵家所追逐的"海關大龍票",最高拍賣價格達到近5400萬。
當時,在上海的老外卻並不買賬,自己搞自己的一套,極少使用中國郵票。他們為各自的通訊便利,強行設立郵便館,用的都是自己國家郵票,比如:北京路上的英國書信館,福州路上的德國書信館等等。
不但可以郵寄本國,甚至中國國內也可通行,這是嚴重侵害主權的行為。
這樣的局面一直延續到了民國初年,隨著全國600余所郵局的建立,外國郵票才逐漸被禁止使用。
民國最有名的郵票是在1913年前後發行的一組,共分三種,帆船、火車和農夫。
北伐成功後,最有價值的郵票當屬1932年的孫中山像票。這是一枚錯票,當時委托倫敦印刷,短暫發行後才發現,他們將徽章內單圈誤印為雙圈,所以稱為"總理雙圈票"。
共和國建立後,也出現過一次影響很大的錯票,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北京郵票廠印制【祖國山河一片紅】。
該票於1968年11月在北京先發,發行半天便因圖案中的地圖不準確,被國家郵電部召回,但市面上還是有少量票流出,成為中國郵票中最珍貴的郵票之一。
2022年,一件【全國山河一片紅】雙連票在網上公開拍賣,最後成交價定格在225.5萬元,買方是一位上海匿名收藏家。
現在大家最熟悉的郵票,是1980年發行的編號為T46的庚申年猴年生肖郵票,面值8分。該票原計劃發行500萬張,不過在印刷的時候出了點意外,實際發行的數位約在440萬張左右。
2005年時,單枚的猴票市場價首次突破1500元,5年後更是越過萬元大關,那時不管你集不集郵,都知道這只猴子,它成了財富神話,也是郵市最後的瘋狂。
鼎盛時期,中國的集郵人數一度達到1700萬。到了今天,猴票單枚價格已滑落很多,我們似乎告別了郵票的黃金時代。
隨著快遞業和網路支付的日漸發展,郵票幾乎失去了貨幣票券的功能,變成純粹的收藏品,加上管理部門無節制的濫印濫發,郵票已經很少有人去關註。
2024年上半年,中國郵政總共發行了14套郵票,年初發行的生肖龍郵票,僅套票發行量就超過7508萬套(數據來源於互聯網),按面值2.4元計算,發行金額達1.8億元。
這1.8個億的郵票實際上沒有使用價值,自身升值空間也有限,即使有,一般藏家也並不容易脫手兌現 ,最後大多沈澱在角落裏。
發行量,還不是決定郵票生存的關鍵,能不能用、怎麽用,才是最重要的,管理部門和發行者對這一點似乎並不感興趣。
原先大部份的郵票消耗在寄件上,現在不存在了。至少我不知道郵票的使用場景在哪裏,或許有,恐怕也是極少。
早先的我們是一張張收集郵票,偶爾得到個四方聯,可得顯擺一陣,現在都是一大版,一大版地收,這已經和收藏愛好沒什麽關系了。
他們都是沖著錢去的。
當郵票沒有了使用價值,只剩下金融內容的時候,郵市變成為職業炒家的天下。
郵票是用來炒的,不是用來玩的。
郵票由於門檻極低,三教九流人物混雜其中,其炒作的惡名遠高於股市、匯市和房市。股市再怎麽樣,至少可以分紅,還有公司本身的價值在,房子好歹還能有租金收益,有使用價值。
郵票是什麽?一張花花綠綠的紙而已,5元的郵票,在現實中完全不知道怎麽去使用。
在郵市黃金時期,0.6元發行價的奧運遊資片,短期內可以炒到10元,然後跌至0.1元。
郵票市場的做莊手法等同於赤裸裸的欺騙,而且是沒有任何監管的行業。
也許有人會拿猴票,梅蘭芳小型張,文革的錯票等說事,但這些畢竟不具備普遍性,可遇而不可求,如同股票認購證,錯過就永遠不會有了。
現在的郵市越來越圈子化,別看圈子裏面熱鬧,那是他們在自嗨。
郵市不是股市,想要變現不容易,
至於,把郵票當作藝術品,更是一個偽命題,這個世界上工業印刷品永遠不會成為藝術品。
現在,我買郵冊和欣賞、保值都沒關系,只是一種懷舊,一種情懷。
開啟櫥櫃,看著那一摞摞郵冊,和自己說不能再買了,可每年年初還是會買,一年買一次 。
郵票愛好者除了少數純粹愛好者,很多人都是看好它的儲蓄保值功能,如果連這一點都沒有了,集郵,你還會堅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