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牛鈺 2024年半年度業績報告披露落下帷幕,A股上市公司的期中成績單匯織出國內經濟發展的重要圖景。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4日,共有5348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中報。2024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合計為34.84萬億元,同比下降0.54%;實作歸母凈利潤2.89萬億元,同比下降3.23%。
雖然上市公司整體營收和利潤同比下滑,但2024年的中報季亦有頗多亮點。除中期分紅金額創新高以外,受全球商品貿易企穩復蘇和出口競爭力提升驅動,A股上市公司的海外營收增速擴大。
經濟觀察報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在5348家披露了半年報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2812家公司披露了上半年港澳台及境外業務收入(下稱「出海收入」)數據,該數據合計為3.76萬億元,同比增長9.99%。
平安證券研報稱,2024年上半年,宏觀經濟持續受制於有效需求不足,實體企業盈利波折修復,結構性亮點在於出口鏈、漲價鏈、服務消費,以及科技板塊的景氣邊際回升。申萬宏源統計顯示,外需高景氣推動企業出海行程加快,在中期報告的披露口徑下,A股上市公司的海外營收占比提升至13.1%,創下2005年以來的新高。
增長新動力
在新一輪出海潮下,今年上半年,A股開拓海外市場、尋找新增長空間的上市公司有所增加。
經濟觀察報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與2023年底相比,2024年上半年新增披露出海收入數據的A股上市公司為51家,合計出海收入為4971.89億元。
招商證券研報數據顯示,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海外營收增速為7.2%,同比提高5.9個百分點,比2023年末提高3個百分點。A股上市公司海外營收占總營收的比重為10.3%,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較2019年同期提高3.2個百分點。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A股出海收入最多的十家公司合計收入為8070.93億元,占這十家公司主營業務總營收的41.49%。
具體來看,上半年出海業務收入超過800億元的上市公司分別為洛陽鉬業(603993.SH)、美的集團(000333.SZ)、立訊精密(002475.SZ)、比亞迪(002594.SZ)、中遠海控(601919.SH)、中國海油(600938.SH)。
其中,洛陽鉬業上半年海外營收為935.82億元,同比增加73.06%,占其總營收約91.08%。洛陽鉬業是銅、鈷、鉬、鎢、鈮生產商,主要業務分布於亞洲、非洲、南美洲和歐洲。作為上遊周期性企業,洛陽鉬業受產品價格波動影響較大。上半年銅價同比上漲4.45%,同期其在剛果的兩個世界級礦山實作產量集中釋放,使得該公司業績出現大幅增長。
中國交建(601800.SH)、中國銀行(01988.SH)上半年的出海收入分別為696.37億元、679.54億元,同比增長明顯。但由於這兩家公司的海外業務占比較小,均小於1/4,因此未對業績整體形成強有力的推動力。上半年中國交建及中國銀行的主營業務營收同比分別略微下滑2.27%和0.67%。
「海外營收占比更高的公司在營收、利潤的增速都呈現更優的趨勢。」申萬宏源研報顯示,例如海外營收占比在80%至100%的公司組別2024年第二季度的營收和利潤端增速分別為11.7%和33.2%,而海外營收占比為20%以內組別的公司第二季度的營收和利潤端增速僅為-2.9%和-2.7%。
預期如何?
當前全球正在進入第五次國際產業轉移,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加速重構。在這一宏觀背景和相關政策支持下,中企出海熱度攀升。
哪些行業近兩年海外收入增速最快?
招商證券研報數據顯示,2022上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相比2019年上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中樞明顯上移的行業主要有美容護理、機械裝置、電子、汽車、電力裝置、紡織服飾、基礎化工等,分別提升8.9、7.7、7.5、7.2、5.9、4.6、4.4個百分點。
從業績表現來看,平安證券發現,在中遊制造業,部份受益於出海的行業的景氣度較好,比如工程機械、航海裝備行業的中報海外業務收入分別同比增長9.4%和81.4%,中報盈利增速分別為6.3%和132.5%,顯著優於制造業板塊整體,市場也給予了更多關註和溢價。
此外,在下遊消費端方面,汽車、家用電器行業受益於出海和國內「以舊換新」政策帶來的部份增量需求,海外業務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0.7%和13.9%,實作盈利增速分別達22.1%和8.1%。
比如美的集團(000333.SZ)上半年海外收入為910.76億元,同比增長13.09%,高於國內市場收入8.37%的增速。其業績維持增長的背後是家用電器行業出口規模迅速擴張。據海關總署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家用電器累計出口金額3479億元,同比增長18.3%,保持較快增速。
從資本市場表現來看,Wind數據將120家主營業務收入較大部份來源於海外的公司列入出海指數(8841070.WI)。2018年至2020年底,出海指數的漲幅明顯低於滬深300指數,但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出海指數一直領先滬深300指數。
今年以來,出海指數漲勢不佳。今年以來至9月5日收盤,出海指數下跌13.73%,同期滬深 300指數下跌5.05%。今年漲幅較高的成分股有:鵬鼎控股(002938.SZ)的漲幅為55.56%,勝宏科技(300476.SZ)的漲幅為53.93%,洛陽鉬業的漲幅為35.31%,福耀玻璃(600660.SH)的漲幅為32.28%,比亞迪(002594.SZ)的漲幅為29.27%。
平安證券稱,企業出海尋求新增長的邏輯仍在延續。往後看,外部環境變化仍有較多不確定性,美聯準9月開啟降息已成定局,但後續降息節奏和對需求端的影響仍不明朗;地緣政治仍存不確定性,貿易保護主義仍在升溫。
華創證券研報指出,從總量視角來看,外需客觀有所降溫,後續出口下行壓力或有所加劇;且11月至12月風險或相對更大。一是,7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PMI(采購經理指數)時隔半年再度落入榮枯線以下;二是,8月主要經濟體制造業PMI均值延續回落趨勢;三是,從PMI新訂單指數歷史同期中值來看,11月至12月或季節性轉弱,也可能成為四季度出口波動加劇的潛在因素之一。
中金公司研報表示,企業出海的本質是「大盤成長」或「大盤再成長」邏輯,有全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定價需求側擴容,從原有國內市場空間延展至全球市場過程中,可能帶來重估,並成為未來投資核心邏輯之一。企業出海的過程也伴隨著產業升級的過程,偉大的企業往往誕生於變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