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訊息 ●長江商報記者 沈右榮
健康元(600380.SH)交出了一份低於預期的中期報告。
今年上半年,健康元實作的營業收入超過80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接近8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雙雙出現下降。
營收、凈利雙降,在2023年已有跡象。2023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及凈利同比增速均降至不到2%,全年則為雙降。
健康元主要從事醫藥產品及保健食品研發、生產及銷售,業務範圍涵蓋化學制劑、生物制品、化學原料藥及中間體、中藥制劑、診斷試劑及裝置、保健食品等多重領域。曾經,公司營收及凈利持續快速增長,去年及今年上半年意外連續下降。
行銷費偏高仍然是市場質疑健康元的重點。今年上半年,公司行銷費同比減少4億元左右,仍然達到16.40億元。
健康元資金充足,截至今年6月底,其貨幣資金超過150億元,而近四年,公司現金分紅率均低於30%。
營收凈利連續四個季度下降
健康元出現了營收、凈利罕見雙降。
根據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健康元實作的營業收入為82.35億元,同比下降5.56%;凈利潤7.76億元,同比下降4.7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扣非凈利潤」)7.62億元,同比下降2.54%。
健康元的前身是太太藥業,2001年6月登陸A股市場,公司一直主要從事醫藥產品及保健食品研發、生產及銷售。
單純從中期經營業績看,健康元營收、凈利同比雙降,上一次是2006年中期,這意味著,今年上半年,健康元時隔18年再現中期營收、凈利雙降。
分季度看,今年一、二季度,公司實作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3.40億元、38.95億元,同比下降4.81%、6.39%;凈利潤分別為4.40億元、3.37億元,同比下降4.96%、4.55%。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健康元單季度營收凈利雙降,從2023年第三季度就開始了。2023年三、四季度,公司實作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9.32億元、39.95億元,同比下降11.59%、3.28%;凈利潤分別為2.68億元、3.59億元,同比下降17.55%、4.54%。
針對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業績,健康元表示,外部國際環境復雜嚴峻,經濟復蘇乏力,生物醫藥產業面臨諸多變化和挑戰。在此環境下,公司專註醫藥主業的穩健經營和布局,化學制劑板塊促性激素、精神領域穩步增長,呼吸系統領域受集采影響,營收有所下降;原料藥及中間體板塊營收略有下滑,公司以智慧制造技術賦能藥品生產,毛利率逐步提升;保健食品板塊透過持續升級線上線下互相滲透和協同發展的市場策略,搭建完成了以使用者為核心驅動的數位行銷體系,銷售保持快速增長。
健康元直接間接持有麗珠集團(000513.SZ、01513.HK)45.22%股權。今年上半年,麗珠集團(不含麗珠單抗)實作營業收入62.56億元,同比下降約6.32%,為健康元貢獻凈利潤約5.79億元。健康元持有麗珠單抗股權權益為54.08%,今年上半年,對公司凈利潤影響金額約為-1.15億元。
上半年,健康元(不含麗珠集團、麗珠單抗)實作營業收入21.16億元,同比下降約3.55%;凈利潤3.22億元,同比下降約27.61%。
上半年行銷費減少4億
健康元的銷售費用較高,一度備受市場關註。
2023年下半年,一份疑似國家審計署出具的標題為【廣東省藥品耗材專項審計調查報告】在網上流傳,該報告顯示,2021年至2023年3月,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累計向2953家商務推廣公司支付服務、咨詢等費用30.82億元,其中向8家由麗珠集團員工開設的咨詢公司支付咨詢費1240.01萬元,資金到賬後被轉入相關員工個人帳戶用於藥品公關。
對於上述訊息,市場立即將麗珠集團與行賄聯系在一起。
當年8月7日,麗珠集團回應稱,公司已經關註到網傳公司「涉及違規支出公關費用」問題,其內容疑似審計內容,對於相關內容,公司正在調查核實內容與來源,若有必要會及時對外公告。公司目前沒有收到相關部門配合調查的通知,公司銷售費用占比是行業正常水平。
此後,未見麗珠集團對上述訊息做進一步回應。
麗珠集團是健康元的控股子公司,2021年至2023年,健康元的銷售費用分別為50.27億元、49.51億元、44.34億元;其中,市場宣傳及推廣費(以下簡稱「行銷費」)分別為44.78億元、43.72億元、37.77億元,占銷售費用的比重為89.08%、88.31%、85.18%,三年合計為126.27億元。
今年上半年,健康元的銷售費用為20.97億元,同比減少3.02億元,其中,行銷費16.40億元,同比減少4.37億元,降幅為21.04%。
由此可見,今年上半年,公司削減了4.37億元的行銷費用,凈利潤仍然出現下降。
健康元資金充足,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資產負債率為36.67%,期末貨幣資金152.59億元,對應的有息負債為49.94億元,貨幣資金是有息負債的3倍多。
2020年至2023年,健康元年度盈利均超過10億元,而其年度現金分紅金額分別為2.89億元、2.78億元、3.37億元、3.37億元,分紅率分別為25.76%、20.89%、22.41%、23.38%,均低於證監會要求的「30%」標準。今年上半年,公司未進行現金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