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沃森生物「窮而思變」

2024-08-02股票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鈴 2024年夏天,在交出六年來最不理想的財報後,疫苗巨頭沃森生物(300142.SZ)開啟系列變革。

7月9日,沃森生物公告,總裁姜潤生於7月8日辭職,將聘任原行銷總監姚偉為總裁。

半個月前,沃森生物剛剛完成大的組織架構調整。6月24日,沃森生物公告,面對市場需求和競爭格局的深刻變化,將原本相互獨立的研發板塊和市場板塊調整為六大事業部(BU)。

在對內調整之外,沃森生物自4月起和多位合作者「分手」,放棄包括4款新冠疫苗在內的多款疫苗——近兩年,新冠疫苗一直被市場視為沃森生物的累贅。

2023年以來,這家明星疫苗公司承受不小的經營壓力。2023年12月,姜潤生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說,由於市場波動、消費乏力、經濟增長放緩,沃森生物有外部壓力和內部困難。

2023年,沃森生物營收41億元,同比降19%,歸母凈利潤4.2億元,同比降42%。連續六年的超兩位數增長結束了。

沃森生物的股價也一路走跌,從2021年8月的1200億元市值跌至如今不到200億元市值,三年間市值蒸發千億元。

「變是內部的需求,也是我們發現自己沒跟上時代,或者說有些問題了,才會來變的。」沃森生物中層管理人士李巍告訴經濟觀察報,「變革是要下決心的,我的感受是公司下了很大的決心在變。」

有預謀的換帥

67歲的姜潤生是學院派出身,曾任昆明醫科大學校長,主要研究衛生改革與衛生資源配置利用,退休後到沃森生物工作。

姜潤生自2016年起擔任沃森生物總裁,原定任期至2025年10月。沃森生物稱,這一變動是基於新時期的戰略發展目標及組織架構,為實作其「專業化、年輕化、國際化、沃森化」幹部隊伍的建設目標。和姜潤生先後辭職的,還有沃森生物人力資源總監公孫青、副總裁章建康,他們的原定任期均至2025年10月。

姚偉比姜潤生小15歲,是行銷出身,在疫苗行業一線工作近三十年。進入沃森生物前,他歷任大連漢信生物制藥有限公司銷售部經理、副總經理,2016年起,他任沃森生物行銷總監,全面負責市場行銷。

對人事上的大調整,李巍並不意外:「我們內部都覺得很正常,企業是要生存的,生存的核心一定是從銷售來的,產品賣出去才能生存。」

醫療戰略咨詢公司 LatitudeHealth創始人趙衡向經濟觀察報分析,人事上的調整意味著內部權力板塊重新調整。沃森生物管線上的疫苗賣得都不太好,在業績下滑的態勢下,須加大銷售力度。

疫苗專家陶黎納告訴經濟觀察報,換帥的一種可能是,原總裁對銷售策略的限制可能比較多,一線人員「發揮」空間比較小。行銷總監升任總裁後,在行銷上或許會有更多選擇。不過,這也可能涉及合規問題。

姜潤生的離開和沃森生物近期的組織架構調整直接相關。沃森生物證券事務代表告訴經濟觀察報,該公司為求「年輕化」做組織架構調整,人員變動是為適應新組織架構。

在沃森生物調整前的組織架構中,研發板塊和市場板塊相互獨立,且沒有進一步細分,這不利於業務部門間的溝通和提升效率。調整後的組織架構為事業部制,分出國內行銷BU、國際行銷BU、細菌疫苗BU、重組織蛋白BU、mRNA疫苗BU、新業務BU等六大業務單元,這更利於一體化管理。此外,沃森生物還將市場板塊細分為國內和國際市場。

沃森生物表示,內部架構調整細分有利於選拔聘任國際和國內市場專業行銷人才和管理層,由專業管理者帶領專業團隊精確市場定位,也有利於績效考核目標的制定。

沃森生物的組織結構調整已醞釀許久。據其戰略規劃與組織變革方案的參與者華清智庫披露,6月7日,沃森生物變革研究小組舉行了變革研討方案終審會,會上,沃森生物董事長李雲春號召全體員工「深刻反思,主動擁抱變革」。變革研究小組共8個,其中一個為研產銷供效率提升小組,在這場會上,該小組對如何打通各環節間的銜接,提升研產銷供鏈條的運作效率提出了具體措施。

華清智庫披露的相關圖片還顯示,沃森生物的戰略藍圖中包括產品規劃達成、價值鏈效率提升、國內行銷優勢擴大、全球市場突破四大關鍵任務。

李巍告訴經濟觀察報,沃森生物在不斷進行戰略調整,以前的組織架構沒分那麽細,是集團公司的模式。最近可能發現舊管理模式難跟上快速變化的行業形勢,事業部模式也是在模仿同行的管理經驗。各事業部有更多的權力和責任,更清晰的權責有利於在各自板塊做出成果,同時在內部形成競爭,提升效率。

拋棄新冠疫苗「雞肋」

6月25日,沃森生物終止了與艾博生物的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和帶狀皰疹mRNA疫苗的合作。

2024年4月以來,沃森生物已終止5款疫苗的研發及合作,其中4款為新冠疫苗。除前述兩款外,還有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CHO細胞)、重組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疫苗(CHO細胞)、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黑猩猩腺病毒載體)。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初期,沃森生物就重金押註新冠疫苗,透過與多方合作,共布局5款產品。不過,直到2023年,這5款新冠疫苗中僅有2款產品被納入過緊急使用,且商業化銷售收入微乎其微。目前,沃森生物的新冠疫苗只剩與藍鵲生物合作的計畫。

停掉幾項合作後,外界有不少質疑聲。李巍透露,和艾博生物的合作早就有了一些問題,只是還沒到結束合作的時間節點。

在公眾層面,新冠疫苗免費接種政策正在結束。7月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一家醫院通知,稱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疫情防控組有關檔精神,自7月15日起將新冠病毒疫苗調整為自費接種。轉發這一通知的還有四川、福建等地的多家醫院。

趙衡分析,自費後,民眾的接種意願不高,疫苗銷量會進一步下滑。沃森生物砍掉管線可能基於經濟效益的考量,及時叫停很難帶來新增長的投入,轉向其他潛力品種。保留與藍鵲生物的合作,或是希望給市場留下一些想象空間。

李巍透露,沃森生物繼續與藍鵲生物合作,也是希望對不斷變化的毒株保持跟進。雖然新冠向著癥狀越來越輕的方向發展,但倘若病毒致死率再變高,疫苗的預防作用又會凸顯出來。

2020年—2023年,沃森生物研發投入分別為3.2億元、7.5億元、10.5億元、9.1億元,合計超30億元。作為對比,自2010年上市至2019年,沃森生物研發投入共計不到20億元。沃森生物雖然沒有單獨列出在新冠疫苗上的投入,但從公開披露的數據來看,其在新冠疫苗上的投入已超10億元。

在外界持續已久的質疑聲中,沃森生物正在迷途而返。不過,在終止與艾博生物的合作時,沃森生物同時強調,將持續對mRNA技術平台進行布局。

困境求變

無論是終止合作計畫,還是調整組織架構、人事,都和沃森生物近期不容樂觀的業績相關。

沃森生物是全球首家同時擁有13價肺炎結合疫苗和二價HPV疫苗生產上市的企業,此外還有腦膜炎系列疫苗、百白破疫苗、Hib疫苗,產品布局優勢讓沃森生物在2017年後營收連續六年超兩位數增長。

但在2023年,沃森生物交出了一份不理想的財報:營收41億元,同比降19%,歸母凈利潤4.2億元,同比降42%。除海外地區營收微漲1.46%之外,國內各區域的營收出現了6%—34%的下滑。2024年一季度,沃森生物的營收及凈利潤進一步下滑,營收同比降28%,歸母凈利潤同比降九成。

13價肺炎結合疫苗、二價HPV疫苗是沃森生物的兩款主力產品。2023年,前者的批簽發量下滑4.4%,後者銷售量也未達預期。

沃森生物披露,13價肺炎結合疫苗銷量下滑和新生兒數量下降關系密切。陶黎納分析,沃森生物的營收大盤在嬰幼兒疫苗,人口負增長下,這類疫苗的競爭變得非常激烈。

HPV疫苗競爭的激烈度不遑多讓。2023年以來,進口九價HPV疫苗擴齡後進口數量大幅增加,沃森生物又與萬泰生物(603392.SH)打起價格戰,這令其處於內憂外困的局面。2024年3月,萬泰生物以86元/支的價格中標一項疫苗采購計畫,將國產HPV疫苗的價格引入百元時代。

在趙衡看來,沃森生物多款新冠疫苗的研發未能成功轉化,業績持續承壓,急需新品種拉動增長。若九價HPV疫苗較早獲批,有望成為該公司的優勢單品並帶來新的增長,其他產品則有待觀望。

九價HPV疫苗擴齡後已不再一針難求,陶黎納說,手上有錢且接種意願強烈的群體會陸續接種,國產廠家入局後,要讓接種意願不夠強的人選擇打疫苗,只能降價。他估計,國產九價HPV疫苗單針定價會在千元內,和默沙東(MRK.NYSE)四價HPV疫苗在同一檔位。

2024年4月,萬泰生物九價HPV疫苗Ⅲ期臨床試驗揭盲且結果符合預期,在這個新戰場先行了一步。陶黎納分析,九價HPV疫苗不大可能被政府納入免費采購範圍,廠家需在自費市場競爭,這考驗鋪貨能力和與地方疾控部門的關系,在這方面,有多款疫苗上市的沃森生物會更具優勢。

沃森生物一位高管向經濟觀察報介紹,相比智飛生物(300122.SZ)這樣銷售實力更強、走「貿工技」路線的疫苗企業,走「技工貿」路線的沃森生物更追求在研發、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上布局。

系列變革後,行銷出身的姚偉是否會讓沃森生物的發展模式有所轉變?李巍認為不會,「在疫苗行業,還是要自己做強、做大,才能有機會勝出」。

沃森生物在年報中說,其上市產品均非獨家品種,傳統疫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這將不利於其擴大產品市場占有率和提高售價。對此,沃森生物會加快新產品研發和產業化進度,在國內拓展市場,在海外加快產品註冊和出口。「大環境變了,生存條件就不一樣了,我們是主動迎變。我覺得能在這種困境、逆境中有求變的勇氣,沃森生物就不會是一家平凡的公司了,至少我們比別人想到得更早。」李巍說。

(應受訪人要求,李巍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