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交控科技郜春海:信号系统是轨道交通的大脑和神经,「第二曲线」布局低空

2024-07-14科技
央广网北京7月14日消息(记者 齐智颖 实习生 谢容容)「信号系统作为轨道交通的大脑和神经,公司掌握了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日前做客【沪市汇·硬科硬客】第九期节目「轨交制造全链领跑」时表示。
郜春海介绍,交控科技的自主创新成果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从最初的「跟跑」「并跑」到逐步「领跑」,极大推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轨道交通列控系统的自主化、系统化、产业化、智能化发展,有效提升了我国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的国际影响力。
「交控科技是2019年第一批在科创板上市的25家企业之一,对于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来说,创新的动力和紧迫性要比其他企业更强,不创新就没有机会。」郜春海强调。
郜春海认为,出海是一个长期战略,企业要具有全球化视野,积极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并积极推进中国标准国际化。
如今,经过高速成长阶段后,行业进入平稳期,交控科技也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将业务外溢到低空等领域。
交控科技董事长 郜春海
信号系统已实现自主可控
「十四五」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稳步发展。行业普遍认为,未来,在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线路改造、维保服务、市域铁路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谈及行业的发展现状,郜春海总结,目前行业很「卷」,企业都在求变,寻找创新路径。
「传统技术的边界效率越来越低,再叠加可能会出现产品过剩、人才过剩、技术过剩的问题。若想把过剩的资源要素结合起来,再上一个台阶,就需要去创新。」郜春海认为,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应用于各行各业,未来有可能会使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郜春海强调,交控科技是2019年第一批在科创板上市的25家企业之一,对于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来说,创新的动力和紧迫性要比其他企业更强,不创新就没有机会。
郜春海介绍,交控科技的自主创新成果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从最初的「跟跑」「并跑」到逐步「领跑」,极大推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轨道交通列控系统的自主化、系统化、产业化、智能化发展,有效提升了我国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的国际影响力。
与此同时,郜春海将信号系统比作轨道交通的大脑和神经,他表示,交控科技掌握了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通过项目的一代代迭代,现在信号系统已实现自主可控。
「企业要具有全球化视野,积极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并积极推进中国标准国际化,中国标准国际化的过程就是让国际市场共同认可中国标准的过程,因此要让国外的公司看到中国标准,认可中国标准。」郜春海提到中国标准被国际认可的重要性。
近10年来,交控科技持续开拓海外市场,跟随「一带一路」走出去。
2021年11月6日,搭载着交控科技互联互通CBTC系统的越南河内「吉灵-河东」轻轨正式交付并投入运营。这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互通信号系统首次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成功应用,也是交控科技通过与「中字头」抱团出海参与的「一带一路」项目。
2021年,搭载交控科技I-CBTC的越南河内轻轨正式交付运营,将中国标准、中国设备、中国经验推广至国际市场;2023年8月,交控科技的产品列车障碍物智能检测系统(TIDS)在香港荃湾线全面投入运营,低于万分之一的误报率及漏报率,产品性能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今年4月交控科技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签订香港迪士尼线信号系统工程改造项目,这也是该公司第一次将的PB-TACS新技术应用到境外改造项目中。
「我们要做差异化,用新技术解决传统装备解决不了的问题,查漏补缺,使系统更加安全,效率更高,维护人员更少。」郜春海认为,国际市场是需要长期布局的,作为中国企业来说出海是一个长远战略,十年、二十年,可能更长。
信号系统将受益于改造更新周期
申万宏源研究所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王珂表示,轨道交通的新建线路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但是会迎来改造的周期。
线路改造和维保服务方面,根据2023年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发展报告】,按照开通运营后15-20年进入改造周期测算早期建设的线路逐步进入大规模改造期,截止2023年底,已有开通超过15年的地铁运营线路共有29条,共计1183.2公里。预计到2030年,我国有将近85条轨道交通线路进入信号系统改造周期,线路总长度约2500公里。
2024年,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在政策的推动下,轨道交通设备行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特别是地铁,一般生命周期是15年。现在地铁运营的密度以及对客运量、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设备、车辆信号、供电的要求也在提高。」郜春海指出,信号系统是此次更新换代的受益者。
此外,郜春海表示,企业抓住此次设备更新改造的机会,能够使原来的路网规划更加合理。
「现在很多的地铁存在单条线,靠人去换乘的问题。更新改造后,能不能让1号线的车到2号线去,2号线的车到3号线去,不要让老百姓再去换乘了,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郜春海认为,轨道交通更新改造还有一个升级的过程。
郜春海表示,改造线路相比于新建线路而言,面临着设备陈旧、作业时间短、不能影响既有线路正常运营等「周期长、成本高、风险高、难度大」多个痛点。
交控科技现在的PB-TACS系统适用于改造线路,该公司正在实施北京13号线改造项目,并且今年与港铁新签订了香港迪士尼线改造项目。
「公司在改造线路上既有成功的工程项目业绩和经验,也具有先进的技术,更具竞争力。」郜春海表示。
「国外的地铁线路超期服役使得改造需求较大,改造线路要求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不影响运营,以较小的代价实施升级改造。」郜春海强调,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并且具有强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线路改造出海才有更多机会。
布局低空寻第二增长曲线
经过高速成长阶段后,行业进入平稳期,目前轨交公司都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低空经济是把新能源、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大模型等集于一身的经济形态。随着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大城市的低空空域管理仅靠人力难以实现,需要智能化、高安全性、可靠性的系统进行管理。」郜春海表示。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2021年达2.3万亿元,2022年达2.5万亿元;据【国家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产业规模将达6万亿元,年复合增速达7.6%。
2022年,交控科技开始关注低空领域,目前主要关注三大方向——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低空空域的调度管理系统以及特定场景的应用。
为抓住通用航空行业快速发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机遇,2023年12月,交控科技设立全资子公司——交控航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专注于为低空飞行提供安全、高效的航空器调度指挥系统和城市空中交通数据闭环,提升公司业务附加值。
郜春海介绍,目前,交控科技已经搭建了专业的项目团队开展研发工作,形成低空空域调度指挥系统的总体方案,对关键技术进行了识别,搭建了原型系统。
郜春海表示,一家企业在做多元化布局扩展第二曲线时,新业务要与既有业务有一定的共性核心技术,并且要把80%的精力聚焦于主业,拿出20%的人、财、物去布局新产业。
「轨道交通是二维的,空中变成三维的,规划的线路、航线越多,效益就越高,但是要保证安全。」郜春海认为,如果直接拓展到另外一个不熟悉的、跟既有业务一点关系也没有的领域,风险会比较大,而低空领域和轨道交通的安全逻辑是相同的。
据郜春海介绍,相较于轨道交通,低空领域有两方面优势。一方面,无人机产业基础设施很少;另一方面,低空领域的灵活性很强。
「比如修一条路、一条地铁可能每公里需要10个亿,而空中的一条航线相对来说要便宜很多,最主要的成本来源可能是飞行器。」郜春海举例对低空领域的优势作出说明。
与此同时,郜春海也表示,低空领域的挑战在于受气候影响比较大。
「国家现在在大力推广,原来空域的问题逐步放开,这其实让我们看到了低空的积极信号。但是现在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比如管理问题、标准问题、规则问题。我们也在积极参与一些标准的制定工作。」郜春海表示。(央广资本眼)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