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机器人新进展,预示人形市场达8700亿
腾讯最新的机器人研究进展表明,到2030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可能达到8700亿元的规模。这一领域的持续创新和突破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尤其是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核心技术领域,许多公司正在加快开发与落地应用。
在9月24日,腾讯RoboticsX实验室展示了其最新研发成果——第五代机器人「小五」。这款机器人采用了四腿轮足复合设计,并配备大面积触觉皮肤和多指灵巧手,进一步提升了机器人在人机交互中的安全性与操作能力。实验中,「小五」在养老院的场景中成功完成了一系列任务,包括为老人取快递和帮助老人起床。这些应用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服务行业中的巨大潜力,尤其是在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问题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
203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或达8700亿元
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人形机器人行业新闻不断。8月18日,智元机器人发布了包括「远征」和「灵犀」两大系列在内的五款商用人形机器人产品,并宣布将在今年10月开始量产。而在8月6日,FigureAI发布了其最新人形机器人Figure02。更早的7月31日,英伟达GEAR实验室的负责人JimFan通过社交媒体宣布,已解决机器人领域中长期存在的数据训练难题。这一系列创新与进展,无疑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并加速了市场规模的扩展。据中国电子学会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700亿元。
从中信证券的分析来看,随着科技企业纷纷进军机器人行业,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加速机器人在各类场景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机器人运动与感知能力上,相关技术的突破为行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目前,传感器和驱动器是该领域的核心技术。传感器领域既包括内部传感器(如位置、角度传感器),也涉及外部传感器(如物体识别、距离、触觉等传感器)。因此,未来几年,传感器及相关技术的研发将成为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上市公司参与
一些领先的上市公司已经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柯力传感公司开发的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已成功应用于人形机器人手腕、脚腕以及工业和协作机械臂的末端设备中。他们掌握了结构解耦、算法解耦和高速采样通讯等核心技术,且其产品已经进入多家国内人形机器人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北特科技也在这一领域积极布局,专注于为人形机器人生产关键的丝杠零部件,并实现了全工序独立生产。目前,北特科技已具备样件生产能力,并在推进自动化生产方案。
未来展望与挑战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未来无疑充满机遇。然而,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尤其是在精密制造、传感器性能提升以及机器人与人类安全交互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助于加速机器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并进一步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展。
科技进步不仅使机器人变得更智能和灵活,还推动了它们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以养老院场景为例,腾讯「小五」展示的功能预示着未来服务型机器人将在医疗、护理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技术企业的持续创新也为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预计未来几年内将涌现更多的企业加入这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