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四川及西康通信的全部家底只有198路电报电路(含无线电路)、222路长话电路和14处无线电台。电话「装不上、打不通、通不畅」,成为老一辈人心中的「新蜀道难」。
对甘孜州电信局原副局长白国祥来说,从「摇把子」电话到步进制、纵横制、数字程控电话的跨越,不仅承载着他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更见证了高原通信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历程。
1971年11月,毕业于重庆大学无线电系的白国祥从甘孜康定乘车到石渠县三岔河,再骑马到邓柯县(1978年撤县),开始了他在高原上的通信生涯。
初到高原,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夜里,白国祥睡在牛毛帐篷里,被子上结了一层薄冰,不时被冻醒。
在那个电力稀缺的年代,发电报只能靠手摇发电,白国祥和他的同事成为了通信生命线的守护者。
邓柯县全县仅有一台人工交换机和40余门电话,电话线是铁线铺设。由于不通公路,白国祥需要自带干粮,骑马或骑自行车维护线路,路程短则二三十公里,长则150多公里。在邓柯县农村,通信更为不易,电话信号差到必须靠吼才能听清。自然灾害频发,线路中断成为常态,查找故障点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2000年10月22日,随着得荣县光缆工程建成,标志着甘孜州实现光纤全覆盖。如今,许多老通信设备已成为历史遗迹,陈列在四川国际电台通信博物馆中。它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彰示着新时代的到来。而这些物件及其使用者的故事将继续鼓舞着后来者,为四川乃至整个中国的通信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进入光纤通信时代,网络触角不断延伸,跨越巴山蜀水,触达最边远的乡村,真正实现城乡「同网同速」。
海拔1400多米的大凉山中,坐落着一个悬崖之上的小村庄---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因其险峻的地理位置,被称作「悬崖村」。以前,村里没有通信基站,全靠山下发射的微弱信号接收手机短信和打电话。如今,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村民们通过直播平台,将土特产和壮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彝族文化展现给世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铺就了一条致富新路。
巨变背后,是电信人不懈奋斗的身影。2016年,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先后专项投资近300万元,抽调40余人艰苦奋战,为「悬崖村」铺筑「信息天路」。
中国电信昭觉分公司项目经理林波回忆,该项目仅前期勘察设计便历经两个多月时间,用时是一般工程的四五倍之多。此外,施工过程中的艰辛更是令人难以忘怀。
长期以来,「悬崖村」依靠一条沿陡壁垂直而下、800多米长的山路与外界相连,施工材料全靠人工搬运。工人们腰间系着安全绳,悬挂在坡度近90度的悬崖上,脚下是万丈深渊,每一次搬运都惊心动魄。就这样,电信的工程团队在陡峭山崖上同心协力,肩挑手扛,建立起一个个通信基站,将为「悬崖村」量身定制的网络解决方案变成现实。
2017年1月,「悬崖村」提前全面开通光纤宽带与4G业务。从此,村民们彻底摆脱了「满山找信号」的艰辛,享受到了光纤宽带带来的便捷与快速。
随着电信网络的覆盖,不仅村民的日常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村庄的经济发展和信息交流也打开了新的大门: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孩子们能够通过网络课程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天翼大喇叭让村民及时收听到党委、政府各项利民政策的广播……远程教育、电子商务、在线医疗,一切都变得触手可及。从信息孤岛到智慧乡村,经历了华丽蜕变的「悬崖村」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标杆。
2018年,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启动盐源、木里、雷波扶贫专项建设。1300多名工程建设人员历经8个月奋战,克服工期短、任务重、海拔高等不利因素,新建杆路700余杆公里、光缆4000多皮长公里、基站300多个。
2019年6月25日,随着雷波县牛滚凼村的最后一个基站开通,盐源、木里、雷波三县行政村实现100%的宽带和4G网络覆盖,为凉山各族群众脱贫奔康插上更为强劲有力的翅膀。
与此同时,「提速降费」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取消长途、漫游通信费、流量漫游费,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成本,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让企业受益,让用户受惠,增强民众获得感。
2019年,随着5G建设推进及应用创新的落地,四川在光网千兆的基础上,进入双千兆智能时代,并率先对全省农村4G网络大提速,极大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
如今,信息高速公路已然成为连接山乡与世界的桥梁,为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未来,随着5G技术的深入应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必将继续引领创新,为建设网络强省、数字四川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中国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