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魏任斌:占领争夺国际高端人才制高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10-20科技

2024年10月19日,知名学者魏任斌教授在全球人才与发展论坛上发言时指出,我们要占领争夺国际高端人才制高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球范围内,各主要国家为了在关键和新兴领域保持竞争力,纷纷出台政策以吸引和培育人才。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国家均发布了国家战略,强调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半导体技术和生物健康等领域的人才培养。例如,美国在2023年发布的【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中提出了十个优先事项,包括评估人工智能劳动力、支持高等教育人员、强化培训等。此外,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为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顶尖青年人才发放补助资金,以防止人才外流。

留学生是国际人才的重要来源。许多国家通过提供奖学金、优化签证政策等方式吸引留学生,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澳大利亚政府延长了留学生工作签证的资格清单,以吸引相关专业的留学生留澳工作。加拿大政府将留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许可延长至18个月,以吸引更多留学生留在加拿大工作。美国新增了8个STEM专业,进一步扩大了吸引留学生的范围。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技能劳动力短缺的挑战,发达国家积极吸引和培养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加拿大政府投入2.5亿美元实施技能提升计划,帮助工人转型到高增长行业的新岗位。韩国法务部实施了「3.5万名熟练技能人才创新性扩大方案」,增加熟练技能人才签证名额,以吸引外籍技能人才。新加坡精深技能发展局发布报告,解读未来行业发展和职业技能需求,确定「优先技能」并提供培训建议。

为了加强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一些国家通过建立人才联盟或科教联盟来吸引和利用全球人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印度签署合作,简化科研资助流程,扩大资助领域。澳大利亚和印度签署了相互承认学历的框架机制,支持学生、研究人员、学者和机构之间的流动和合作。新加坡—中国青年实习交流计划正式启动,双方将每年各派最多500名学生到对方国家进行最长为期六个月的实习。

当前西方等发达国家与中国进行人才争夺呈现新的突出动向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人才流动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和数字化趋势。一方面,由于文化、地理和政治因素,人才流动趋向于区域化,例如欧盟通过「欧盟研发框架计划」和「欧盟劳动力流动计划」等措施,促进内部人员自由流动。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打破了物理空间限制,推动了人才的远程工作和在线合作,加速了知识的在线流动。

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线上人才流动呈现爆发式增长。国际学术会议的线上参与人数显著增加,教育资源、学术资源和智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享。例如,世界经济论坛推测,到2025年,新兴职业从业者占比将显著增长,同时将有大量新工作岗位诞生。此外,远程办公和灵活工作的接受度越来越高,预计到2024年,全球远程工作者将达到6亿人左右。

当前,世界各国对高端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通过改革移民政策和签证政策,试图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例如,美国政府提出为我所用的人才政策,支持扩大高技能签证的数量,并为在美攻读STEM类理工博士学位的外国毕业生提供绿卡。英国则推出了「全球人才签证」,吸引科学、工程、医学等领域的人才。

日本也在改变其严控人口流入的政策,逐渐放松外国人居留资格,实施「高级人才」优待制度,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和投资创业人才。新加坡政府为确保企业引进高质量人才,调整了准证和工作准证申请者的薪资要求,同时也在疫情期间放宽了对部分行业员工的工作限制,以解决人手缺口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面临着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国通过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逐步从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主要人才回流国。中国的人才政策强调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同时,中国也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人才交流合作,如新加坡—中国青年实习交流计划,以增强双方人才交流与合作。

中国在全球人才规模方面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根据全球化智库发布的【全球人才流动趋势与发展报告(2022)】,中国的人才规模指数在全球38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一,这得益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教育体系的快速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使得受过高等教育的适龄劳动力人口数大幅增加,为国家的人才储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人才环境方面,中国同样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全球人才流动趋势与发展报告(2022)】显示,中国在人才环境指标方面仅次于美国,名列全球第二。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国在打造人才工作平台、优化人才生活环境方面的长足进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发展环境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

此外,中国在人才投入方面也显示出后发优势。虽然与丹麦、瑞典等国家在教育、研发、医疗投入的绝对量上存在差距,但中国在人才投入总额上已经显示出追赶的势头。中国政府在科研经费投入上的持续增加,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尽管中国在人才规模和环境方面具有优势,但在人才质量和效能方面仍面临挑战。【全球人才流动趋势与发展报告(2022)】指出,中国在人才质量方面的指数相对较低,这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就业人数有关。人才质量指标主要考察人均情况,包括每万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和每万就业人员中科学研究人员数。尽管中国在这些方面的绝对数量不断增长,但人均数据仍然较低。

在人才效能方面,中国在全球排名中位于第26位,这表明中国在人才使用和产出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人才效能涉及到劳动生产率、劳动力人均有效专利数等多个方面,这些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人才使用效率和创新能力上的表现。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阻碍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藩篱,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和产出效率。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继续加大人才对外开放力度,引进国际顶尖人才,同时加强自主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外,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和潜力。

当前,中国正逐步从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主要人才回流国,这得益于中国政府实施的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中国在人才规模方面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使得受过高等教育的适龄劳动力人口数大幅增加。同时,中国在人才环境方面也展现出明显的优势,政府对人才发展环境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然而,中国在人才质量方面的指数相对较低,这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就业人数有关。人才质量指标主要考察人均情况,包括每万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和每万就业人员中科学研究人员数。尽管中国在这些方面的绝对数量不断增长,但人均数据仍然较低。

为了提升人才质量和效能,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阻碍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藩篱,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和产出效率。同时,中国也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人才交流合作,如新加坡—中国青年实习交流计划,以增强双方人才交流与合作。通过这些措施,中国有望在国际人才流动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为国家的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