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富士康曾决定扎根印度!两个都是千年的狐狸,最后谁能坑到谁?

2024-08-24科技

富士康跑了,莫迪想死的心都有。

而就在7月底,富士康董事长又在郑州停留了4天。这期间,有消息说郑州富士康新招了5万人, 这是打算从印度转回中国「老家」了。

毕竟,此前富士康跟印度说好的一系列项目都没落实,而印度政府承诺的激励计划,实际也成了一纸空文。

印度和富士康这两个千年老狐狸的「分手」,到底是谁坑得多一点,谁又是赢家?

印度:我有100亿,快来玩啊

没有和印度眉来眼去之前,富士康的目光就先瞥向东南亚了——越南是该公司「相中」的另一个目标。

明明在国内很稳,为什么还要三心二意?因为富士康是主做代工手机的,尤其苹果还是公司的大客户。

手机生产不光要有大量有经验的工人,还得具备完善而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恰恰上一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死活要跟我们打贸易战,动摇了手机制造和芯片产业的稳定。

这是富士康想要到他国建厂的起点,不过公允一点说,富士康想的并不是完全撤出国内,而是想在他国另建同等规模的产业线。好比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保公司在任何时候都稳定生产。

富士康的小心思,正好和莫迪政府另一个想法不谋而合。前两年,就在富士康大规模在越南布局产业链时,莫迪也在极力创造和富士康结合的机会。

印度这边,其政府处处将自己和我国对标,总觉得他们人口已经压过我们一头了,所以在经济发展和制造产业领域也能盖过我们。

尤其是前两年特朗普上蹿下跳,着实让莫迪看到了机会,于是印度政府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所谓的「对华产业替代」政策。

听名字就知道,这是印度政府野心爆表,想要在全球制造业领域将我国取而代之呢。这野心能出现,也仰赖于新冠疫情又打断了全球的供应链市场。

就这样,各种因素在一个微妙的时间节点结合在一起,富士康也终于看到莫迪在那里向自己「搔首弄姿」了。

富士康需要大量的人,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在国外建厂时,会首先看向越南和印度。这两个国家劳动力充足,尤其是年轻人的结构和规模,甚至比我国还要高。

尤其是印度,2022年的人口规模就达到了14.15亿,相比之下我国为14.13亿。人多,劳动人口的占比更是高达67%,每年新增的年轻劳动力都在1200万人以上。

这便是印度能「勾引」到富士康的基础。但光有人不行,市场和产业政策如何,也是企业优先考虑的。

印度政府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既然想在产业上取代我国,势必要舍得下本钱。2021年时,印度政府高调表示,未来至少拿出100亿美元,来扶持半导体和显示器制造的发展。

这期间,富士康的董事长也和莫迪进行过多次会面,双方「感情」就这样一步步培养起来了。

从现在的角度看,这是印度先忽悠富士康上了贼船。可在当时,富士康是相信了印度政府的「花言巧语」的。

而且从用工成本的角度看,富士康也不是没有怀着小心思。国内富士康工厂已稳定运营多年,工人势必要涨薪水,用工成本在逐年上涨。

印度则不一样,新建的工厂用工成本不高,再者印度整体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还不能和国内相比,这会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

就这样,印度和富士康便各自怀着小心思结合了。只是他们都没意识到,这不是互利而是互坑的开始。

说着玩的195亿美元项目

印度用100亿美元的激励政策,成功忽悠来了富士康,不到两个月,富士康就回赠了一个「大礼包」。

2022年2月,富士康和Vedanta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未来要投资195亿美元,要在印度创办一个大型的半导体合资企业。

该投资规模超过了1400亿元,是不折不扣的大项目,印度政府自然也相当高兴。一旦项目落地,就业、税收、产业链各个方面都将变成现实。

接下来,印度政府表现出一副相当配合富士康的姿态,只是印度人没有料到,富士康张口就俩字:给钱。

半导体产业自然是生产芯片的,印度政府在2021年已经宣布了,要对芯片的生产给予奖励补贴。所以从富士康的角度看,芯片生产的第一步,自然是向印度政府申请资金。

去年彭博社曾报道,富士康和印度的Vedanta集团,首批申请的资金数额在几十亿美元,用于下一步生产28纳米的芯片。

富士康的申请报告递交上去了,印度政府却迟迟没有动静。好不容易等来了回应,却是冷冰冰的拒绝,说是富士康申请的芯片标准不符合政府的设定。

接着,印度的市场监管部门又对合作企业Vedanta集团实施了处罚。政府给出的理由是,富士康和企业已经在生产芯片了,不过项目是与Vedanta集团的控股公司进行的,违反了披露原则。

承诺的激励资金没拿到,倒是先经历了各种波折。到了去年6月,芯片制造事宜还没有敲定,而印度政府又通知富士康,让他们就相关申请重新提交文件,政府也要重新评估。

来来回回折腾几次,一年多的时间就过去了,两家公司的合作落地看起来遥遥无期。这时候的富士康或许才意识到,印度政府承诺的奖励,就是忽悠吧。

眼看项目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富士康也不会甘愿受印度政府的摆布。去年7月便宣布,与印度公司的合资企业不做了。

富士康给出的公开理由是「项目进展不够快,还存在无法克服的挑战性差距」。

所以你看,印度政府先是用奖励忽悠了富士康,后者也用所谓的合资项目放了印度人鸽子。双方互坑的第一步,也算是「礼尚往来」了。

你以为互坑就止步于此了吗?错了,这才仅仅是开始。接下来,印度会好好教富士康「做人做事」的。

人员素质差,良品率只有五成

富士康以为印度人多,将来建成更大的工厂招工很方便。然而却忽略了很关键的一点,印度人没有制造手机的经验。

在国内,制造业发展了40年,智能手机更是在出现伊始,就是在国内大规模生产的。无论是郑州的富士康还是东莞其他品牌的手机制造,不仅仅是人多,而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这一领域的工人个个经验娴熟。

印度人在这方面自然没办法跟我们相比,工人技能参差不齐,尤其是每开设一条新生产线,富士康还得投入更多的成本和人力来教他们怎么制作手机。

按说只要教会了他们,然后生产的多了就好了。然而印度人和我们相比,技能以外的其他方面也比不上。

我们现在一直吐槽内卷,但是客观来说,内卷的背后,其实是我们中国人工作效率超高。人人都很勤奋,并且拥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这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最大的优势。

反观印度,他们大量的人口受教育程度没有我国高,素质整体很低不说,关键是印度人有不守时的坏习惯。

而像富士康工厂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个工厂都是十几万甚至二三十万工人聚集在一起工作生活。

这么多的人,企业希望井井有条,希望用更低的成本来管理和约束。但是在印度,工人素质的参差不齐,势必会让富士康的管理成本增加。

如此一来,最终受影响的就是产品本身了。去年媒体就多次进行过报道,同样是生产苹果手机,印度生产线上的良品率,对比之下只有五成。大量的产品不合格,又进一步推高了企业的成本。

基础设施问题不断

除了工人的问题外,让富士康头疼的,还有运输、电力、零部件进口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带来的问题。

印度不像我国,拥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富士康工厂无论是成品出去还是原材料进来,运输费十分昂贵。此前苹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吐槽过,每次去下一趟印度工厂的车间,来来回回都十分麻烦。

另一方面,在印度用电也是麻烦事。电力整体供应不足,偷电也是普遍现象。哪怕像富士康这样的大型企业,用电居然也不能得到保障,限电甚至停电频频出现。

上述不利因素,最终都以成本的方式分摊到了企业的各个环节。而经过这一系列暴击之后,富士康才彻底看清印度就是个十足的坑货。

可这其中不仅仅只有印度的责任,富士康当初看上印度,不也是冲着他们人多以及100亿美元的激励措施去的嘛。

只不过印度的吃相太过于难看,很快就露了底,富士康随后的各种举动,也不过是在及时止损罢了。谈不上谁坑谁更惨,双方半斤八两。

结语

上个月,10亿元资金投向郑州,这被外界看成是富士康的回归。iPhone 16马上就要生产了,新机型和高端机型的制造,还得靠国内生产线。

这也是为什么近半个月来,郑州富士康工厂在海量招工的缘故。被印度坑过后,富士康明白,高端机型未来还要靠国内的生产线。

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富士康并没有完全撤出印度,说明其依然抱着一丝侥幸心理。

去年有消息说,未来富士康想把高端手机制造业务放在国内,而一些普通机型或者旧款的苹果手机,则留在印度继续生产。

这样的布局实则还是为了利益的最大化,因为旧款手机的生产成本更低,放在国内生产用工成本高不划算。

所以说来说去,富士康虽然被印度坑了几次,可出于利益的考量,依然不想完全退出印度市场。

接下来,印度会不会再坑富士康,以印度的做事习惯,大概率还是会的。

参考资料:

【印度吸引力减弱?富士康「归来」发展新事业】 环球时报 2024年8月10日
【5万人涌入?郑州富士康大量招工,知情人士:董事长刚在郑州停留4天,非常少见】 每日经济新闻 2024年8月11日
【富士康为何退出印度195亿美元半导体项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年7月13日
【产业链转移:与越南相比,我们更应该警惕的是印度】 第一财经 2022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