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营销翻车、性别对立、金融挤兑……京东最近是一难接一难,而造成这一切的,是杨笠「代言京东」的一则消息。
京东请杨笠代言却得罪主要客群
京东和杨笠代言事件,可不只是一次简单的「翻车」事故这么简单,当下社会中性别冲突、价值观差异、品牌管理的复杂问题,都能从中看到端倪。整个事件表面看是杨笠的言辞引发了部分男性的不满,但只要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它反映了当下企业在平衡「她经济」和「他经济」时的窘境,也折射出社会性别议题在商业领域的敏感性。
让我们先回到事件的核心:杨笠是谁,为什么让人这么反感?
杨笠凭借脱口秀迅速走红,而她的脱口秀以尖锐、讽刺的语言,往往直击性别话题,更准确地说,是直击男性。 她那句「男人为什么看起来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成为了她标志性发言 ,尤其在女性观众中获得了强烈共鸣,以至于出现了一个新的网络词汇——普信男。对女性而言,这句话击中了社会上长期存在的性别不平等,让很多女性在幽默中找到了共鸣和力量。
这种一棍子打死所有男性的偏激观点,也让很多男性视之为「冒犯」,觉得杨笠的调侃是在贬低男性, 甚至认为杨笠就是在故意挑起性别对立,而杨笠自己也确实凭借这一点得到了无数好处 ,自此,杨笠的形象从一个脱口秀演员变成了一个性别话题的象征性人物。
「她经济」和「他经济」只能二选其一吗?京东都想要
京东选择杨笠作为双十一的代言人,也许是想借她的流量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年轻的女性消费者, 毕竟「她经济」近年来势头强劲,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能力隐隐有成为市场的主力军迹象。 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女性消费者在电商平台的消费力远超男性,企业自然希望迎合这种趋势,抓住女性市场。
网传的「消费能力排行」中,女性遥遥领
不过这一次选择代言人时,京东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在争取「她经济」的同时,保持对传统男性消费者的吸引力,避免让男性用户产生疏离感。杨笠作为代言人,直接引发了男性用户的不满, 特别是京东的核心消费群体——京东Plus会员中,男性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而杨笠过往的所有争议,几乎全部以「贬低男性」为话题,这次代言人选择直接得罪了自己的主要客群,也正是因此京东被迅速推向了风口浪尖。
「普信男」一词也是出自杨笠
这个事件的核心冲突,不只是因为杨笠,而是背后复杂的性别议题以及现代社会对性别角色认知的分裂。杨笠的言论引发男性不满,归根结底反映了部分男性对女性激进表达的排斥。越来越多的女性站出来表达她们的诉求,这是社会上女性觉醒的正向预兆,但是一些女性的过激做法却起到了反作用——而杨笠就是其一,而且是其中的典型,这类人的行为言语让男性觉得自身的 权利不 被重视,甚至被践踏。而这种情绪很容易被放大并转化为对品牌的抵制,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网络舆论容易激化的时代。
杨笠在脱口秀中对男性从不吝惜措辞
京东「教科书」式的失败公关
从京东的危机公关来看,他们应对这场风波的方式可谓「失误连连」,你甚至已经可以想象到淘宝、拼多多已经咧到耳根的笑容了。 京东在一开始选择了沉默,企图通过「躺尸撞死」让事件热度自行消退 ,这本身就是一个天大错误。最终事情的发展也并没有如京东所愿,舆论不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但是京东依旧装死,直到京东金融被拉下了泥潭—— 有网友发布消息称大量京东金融的用户从京东金融提现遭遇困难,京东金融似乎出现金融挤兑困境。
迟来的且显得轻飘飘的致歉
事实上,若不是事情发酵到出现涉及京东金融挤兑谣言,我甚至怀疑京东根本不会发布道歉声明。 而这份迟来的份道歉声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显得毫无诚意, 消费者认为京东根本没有真正反思问题的根源,只是想着敷衍了事,甚至企图通过删除与杨笠相关的内容和承诺不再合作来平息风波。
京东金融的回应也避重就轻
消费者的信任一旦受到损害,光靠道歉是远远不够的。京东的道歉里完全没有提到代言人选择的失误,也没有对用户做出任何补偿。这种「甩锅式」的道歉不仅没有赢得用户的理解,反而让事态变得更加复杂,轻飘飘的几句话不会平息广大消费者的怒火,只会让火越烧越旺。
不少网友甚至大V纷纷从京东金融撤退
性别问题从来不是小问题
更值得深思的是,京东的这次失误并不仅仅是品牌管理的问题,它折射出当下社会中关于性别议题的深层次矛盾。 女性消费者群体崛起,正在影响企业的营销策略和产品设计,市场的一大趋势如此,企业顺应趋势也无可厚非。 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避免性别对立,如何平衡不同性别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必须正视的问题。
更何况杨笠代言翻车事件此前就发生过一次: 2021年,英特尔请杨笠代言,最终英特尔和杨笠双双遭遇大面积网络围剿 ,尤其是以男性用户为主要消费群体的英特尔,更是落了个股价大跌的下场。本次京东「杨笠代言」事件和2021年的英特尔何其相似?
2021年英特尔请杨笠代言翻车
杨笠代言事件正好警示了企业,简单地选择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来博取眼球,不仅会让品牌面临公关危机,还会引火烧身,得不偿失。 企业在追逐商业利益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责任。 在性别平等的道路上,任何品牌都不应该成为两性对立的推手。
性别平等不是一个可以轻易操作的营销噱头,而是需要真正理解和尊重的价值观 。如果企业只是为了迎合某一群体,而忽视了另一个群体的感受,终究会被这种短视的策略反噬。要想赢得市场,光靠流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用真诚和责任感去赢得消费者的心。
「成也流量,败也流量」,京东这次就是被流量反噬的典型案例。 真正成功的企业,不只是能通过营销活动赚到钱,更要在处理复杂社会议题时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和责任感。 在面对日益多元化的消费市场时,品牌如何找到性别平衡的切入点,才是未来的关键问题。
本次双十一的大促,京东后续会如何挽回消费者,又是否会因此损失惨重?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