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洞庭湖面积缩小至全国淡水湖第五,学者去年曾发防洪治涝警醒!

2024-07-07科学

洞庭湖历史上曾经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后来面积逐渐缩小至第二大淡水湖,甚至在2022年和2023年干旱之年,面积缩小到几百平方公里,由全国淡水湖面积第二名跌到了第五名!

曾经的八百里洞庭湖风光

根据公开资料考证,洞庭湖在人与自然的生存搏弈中面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其中汉代时期,洞庭湖总面积为6000平方公里;

唐宋时期,洞庭湖总面积为3300平方公里;

元明时期,洞庭湖总面积为5600平方公里;

清康熙年间,洞庭湖总面积为4300平方公里;

清道光年间,洞庭湖总面积为3500平方公里;

清光绪年间,洞庭湖总面积为5400平方公里;

民国时期,洞庭湖水域面积为4500平方公里;

1949年,洞庭湖水域面积为4350平方公里;

1950年代末,洞庭湖水域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

1978年,洞庭湖水域面积为2691平方公里;

1999年,洞庭湖水域面积为2579.2平方公里;

2020年8月5日,洞庭湖水域面积为2368.73平方公里(卫星影像实测);

2022年9月29日,洞庭湖水域面积为436.09平方公里(卫星影像实测);

2023年7月21日,洞庭湖水域面积为605平方公里(卫星影像实测);

如果按照最新的湖泊水域面积计算,目前国内淡水湖前四名分别是:

第一名:江西省的鄱阳湖,2024年水面面积为3872平方公里;

第二名:江苏省的太湖,面积为2427.8平方公里;

第三名:江苏省的洪泽湖,面积为2069平方公里;

第四名:安徽省的巢湖,湖泊面积:1299.64平方公里。

其中太湖、洪泽湖和巢湖面积常年保持稳定,面积变动最大的就属洞庭湖和鄱阳湖了。目前,洞庭湖只能排第五了。

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和全国最大的淡水湿地,具有调蓄上下游洪水以及航运、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作用。洞庭湖南面和西面汇入湘江、资水、沅江、澧水以及汨罗江等中小支流,北接长江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这是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里描绘洞庭湖波澜壮阔、一碧万顷的景象。

近几十年来,为了解决粮食不足等问题,当地开展了大规模地农垦开发和水面养殖,不断地围水造田,使湖水面积不断受到蚕食。原来的八百里洞庭湖一度割裂成东、南、西三个小洞庭湖。在2022年气候干旱之时,甚至出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象,水域面积缩小到了400多平方公里。

据专家分析,近年来洞庭湖蓄水量减少有多重原因,比如三峡大坝的截流影响,还有每年上游带来约1.7亿吨的泥沙,使洞庭湖底不断抬高,同时还有气候干旱、上游及本地降雨量减少等等。

去年年初,全国政协委员陈赤平经过实地调研后认为,洞庭湖除了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恶化外,防洪标准整体偏低,防洪体系还未健全。他提出三条宝贵建议:一是由国家层面协调,推进洞庭湖水系综合整治和湖区生态疏浚工程建设;二是修复水生态环境,解决水「进得来」和「蓄得住」的问题;三是科学制定防洪治涝标准,补齐短板,加快重要堤防的达标巩固建设和排涝能力建设。如果有关部门真正把这些话听进去了,当成事去做了,防患于未然,警钟长鸣,就不会出现今年的华容决口之灾。

政协委员陈赤平

也有网友指出,气候不是一成不变,有大旱之年,也有大涝之年,前两年的干旱让人们忘记了防洪的重要性。现在应该退耕还湖,恢复洞庭湖原来的面积,让洞庭湖回归调蓄上下游水源的功能。

洞庭湖风光

还有人说,干旱之年正是清淤疏浚湖底的好时机,如果在干旱季节向洞庭湖下面深挖个五六米,那将增加几百亿的蓄水量啊,生态环境改善了,防洪的能力也增加了。同时,还可以在湖中心建造一个小岛,进行旅游开发。

清挖淤泥,增加蓄水量

湖心小岛

不过,现在说这些属于亡羊补牢,当务之急是调集力量尽快把决口堵住,守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缺少的这些功课,要在以后的时间里逐步补齐,把洞庭湖水系和防洪体系建好、守好,保障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和长江流域水生态的长治久安,使洞庭湖更好的造福于人民群众。

洞庭湖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