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爱因斯坦的另一面:至今还深陷论文抄袭风波

2024-01-11科学

2003年,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名为【爱因斯坦的妻子】的纪录片,指出狭义相对论并非完全由爱因斯坦独立完成,他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玛丽克也参与了其中一部分的研究。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有传闻米列娃是这对情侣中的真正的智者,甚至有人认为狭义相对论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由米列娃完成的。

在【爱因斯坦文集】中,揭示了爱因斯坦在学生时代,一直与米列娃通过信件讨论研究工作。在他们1903年结婚之前,米列娃一直在资助爱因斯坦寻找工作。

那么,动摇经典物理学理论基础的狭义相对论,究竟是不是完全由爱因斯坦独自完成的呢?除了米列娃之外,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是否有可能借鉴了其他科学家的论文呢?

米列娃·玛丽克,1875年出生于塞尔维亚蒂泰尔,是一位天赋异禀的女科学家。在瑞士苏黎世大学攻读医科后,她转到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专注于数学和物理的学习。

在1897级学习理论物理的五位学生中,她是唯一的女性。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期间,米列娃与爱因斯坦相识,并迅速陷入爱河。

从爱因斯坦的情书可以看出他对米列娃深深的爱意,如他写道:「我是多么幸运,找到了你,一个和我平等又和我一样坚强而独立的生灵!

除了你,我和任何人待在一起都会感到孤独........在这里,想你是唯一让我觉得生命是真正有意义的事,要是思维也能有一点生命,有血有肉,那该有多好!

」两人之后形影不离,共同学习和探讨科学。在这一过程中,米列娃经常帮助爱因斯坦核对计算和查询数据。虽然是否在狭义相对论中做出了贡献仍有争议,但从爱因斯坦留下的文献和两人的通信记录中,可以发现一些暗示米列娃有所贡献的线索。

爱因斯坦与米列娃:一对科学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 1901年,爱因斯坦写给米列娃的一封信中表达了对她的深深依赖和感激之情:「如果我要完成相对运动课题,只有你能帮助我。

我是多么地幸福和自豪!」随后,1903年两人结婚时,爱因斯坦在写博士论文时也承认:「我需要我的妻子,她能为我解开数学上的难题。

」尽管后人有「米列娃完成了狭义相对论部分工作」的猜测,但波士顿大学爱因斯坦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爱因斯坦文集】的编辑约翰·施塔赫尔认为,在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过程中,米列娃从未扮演过重要的或是具创造性的角色。

从他们的通信中,我们看到米列娃对爱因斯坦的许多想法表示了倾听和理解,但并没有对相对论的实质贡献。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爱因斯坦与米列娃的爱情故事就平淡无奇。

他们是一对科学才子佳人,他们的爱情与科学共同成长,共同成就了一段传奇。

对于米列娃是否真对狭义相对论有贡献以及爱因斯坦是否对此进行了署名的问题,可能存在一些家务事的因素。但在1904年,荷兰科学家洛伦兹提出了「洛伦兹变换」,而在同年,法国科学家亨利·庞加莱在爱因斯坦之前发表了相关论文【论电子动力学】,并认识到洛伦兹变换构成群。

然而,在1905年,爱因斯坦在创立狭义相对论的论文中得出了与庞加莱论文一样的结果。这表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文章观点,与洛伦兹文章的一部分以及庞加莱的文章非常相似。

然而,更大的问题是爱因斯坦的文章在后,而洛伦兹和庞加莱的文章在前,且爱因斯坦在文章中没有注明任何参考文献。

因此,有人指责爱因斯坦抄袭了洛伦兹和庞加莱的物理想法,并怀疑他没有注明参考文献是为了隐瞒相关物理想法的来源。

对此,爱因斯坦表示他读过这两人在1904年之前的文章,但在完成狭义相对论第一篇文章时,没有读过他们1904年之后的文章。

尽管广义相对论在1915年由爱因斯坦提出,但在他提交最终定稿前,天才数学家戴维·希尔伯特已经完成了相似的理论。

由于两人的工作相似,他们互相指责对方抄袭。然而,实际情况是广义相对论是一个当时前沿的课题,许多人都在进行研究。

爱因斯坦之所以被授予荣誉,主要是因为他在文章中引入了一个新的时空几何模型,这在广义相对论中是至关重要的场方程。

希尔伯特的文章中并未包含这一部分。总的来说,对于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是否抄袭仍存在争议;而对于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研究更深入,理论更扎实,说他抄袭证据不足。

爱因斯坦的学术成就备受赞誉,但在情感上的表现却令人唏嘘。他曾与米列娃有过一段如胶似漆的爱情,但却在关键时刻对她的事业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当年,米列娃为了爱情不惜放弃学业,怀孕后不得不回到父母身边产子,之后爱因斯坦却从未见过他们的第一个女儿丽莎。

米列娃在爱因斯坦的压力下,最终将丽莎送养。这段婚姻虽然育有两个儿子,但终究无法维持。

爱因斯坦在去德国柏林的路上,爱上了表姐艾尔莎·洛文塔尔。然而,他的婚姻却因此遭遇了困境。当米列娃阻止他去德国皇家普鲁士科学院工作时,他非常生气,提出了四点要求以保持婚姻完整。

最终,两人的婚姻名存实亡,于1919年离婚。离婚后,爱因斯坦很少见到他的两个孩子,而米列娃为了给小儿子爱德华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后来只能靠教钢琴为生。

然而,她的命运并没有得到改善,她在瑞士孤独地度过了余生,并于1948年因中风去世,最后被埋在没有记号的坟墓中。

在此期间,爱因斯坦一直生活在美国普林斯顿。

爱因斯坦曾与艾尔莎结婚,但对这段婚姻并不满意,评价为「偶然维持的失败婚姻」。艾尔莎对物理学毫无了解,前妻米列娃能在学术上帮助他。

艾尔莎的「宽容大度」使得爱因斯坦能够保持风流韵事,而她容忍了爱因斯坦的桃色绯闻,使得婚姻得以维持。尽管爱因斯坦在柏林和美国都有情人,但因为艾尔莎的容忍,他们的婚姻最终得以维持。

1936年艾尔莎去世后,爱因斯坦没有再婚,但与多名女性有染。爱因斯坦喜欢有女性陪伴,但每一次恋情都很短暂,激情来得快去得也快。

有人认为,爱因斯坦需要热恋来刺激自己的事业,但同时也避免了感情的束缚,以保持事业的独立和自由。总的来说,爱因斯坦在家庭和情感上确实不负责任,曾抛妻弃女弃子。

尽管爱因斯坦是否抄袭的真相难以确定,但以他的才华而言,他不应该屑于模仿他人。然而,爱因斯坦在情感和家庭问题上确实没有展现出负责任的一面。

也许,正如那句老话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爱因斯坦并不是神,而只是一个智商颇高的人。如果我们以看待普通人的眼光来看待他,反而更能看到一个真实,既有伟大之处也有渺小之处的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