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回顾:985教授夫妻,将女儿培养成顶级科学家,结果变成了美国人

2024-01-11科学

科学能改变世界,亦能推进文明的脚步。

人类历史上曾涌现过许多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有物理的,有生物的,还有化学的领域等等......毫无疑问他们都曾为这个世界作出过巨大贡献,果然科学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自然比一般人看的更长远。

说起近代的中国科学家,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邓稼先、钱学森、华罗庚等人;谈到现代科学家,我们会想起袁隆平、钟南山、张文宏;但要是说到现代女科学家,脑海里想起的人物则寥寥无几。

其实我们国家的优秀女科学家也很多, 这里面必须提到一位杰出的女性科学家:鲍哲南。

现代科学领域的泰斗

鲍哲南这个名字,对科学不甚了解的同学可能感觉很陌生,凡是涉入过科学领域的人,都听说过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她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成为化学和电子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成功担任美国斯坦福大学首位华人女院长。

鲍哲南从小就好奇心旺盛,秉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去研究科学,她的父亲对此很是欣慰,非常耐心地培养她的动手能力,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就让她自己去做实验,从中找到答案。

在她众多的成就当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在人工皮肤领域。当初她带领团队时曾提出过一个大胆的想法,将来要研究出像人造皮肤那样的电子器件来改变现在的生活。

这样的假设要是真能成功,不仅仅在医疗领域上达到空前绝后的效果,还能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让残障人士借助人工皮肤能更方便地行动。

只是这个大胆的设想遭到了人们的质疑,觉得这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实现。 鲍哲南面对外界的质疑声罔若未闻,只是带领团队埋头进行研究,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这并不是天方夜谭。

一次又一次地失败, 鲍哲南等人 始终没有放弃,依旧坚持不懈。最终在团队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研究进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010年,杂志【自然】公布了鲍哲南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成功研制出可以感知到微压力的人造皮肤。这一突破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个福音,一时间在社会上产生极大的反响。

她不仅仅在科学研究中获得重大的成就,还发表过许多著作,据统计大概有三百来篇的论文,在发表短短两年内能得到千余次的引用, 除此之外她还曾获得过三十多项的专利。

鲍哲南在2017年获得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的奖项,这一奖项每年全世界仅仅只有五位女性科学家有幸摘得,可对她来说只是添砖加瓦罢了,毕竟她是个拿奖拿到手软的人。

对于现在所取得的成就她并不感到满足,人生就应该不断地冲刺去突破瓶颈,她曾说过,下一个目标是获得诺贝尔奖!

大家或许会觉得她天资聪颖,她取得的成果也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但是如果认真地回看她走过的路,会发现她的成功是有迹可循的。

天资聪颖,努力加成

现在的孩子都是打小抓起,从小开始培养各种兴趣特长,为了就是别输在起跑线上,然而鲍哲南就属于越过起跑线的那一类人。

她出生于1970年的南京,父母都是南京大学的教授,分别在物理系、化学系任教,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她优渥的家境是多少人所盼不来的。

鲍哲南的父母早年经历过国家战乱、政治动乱,深知科学技术是中国能获得更大话语权的最优途径,只有国家有足够强大的科学知识储备,人民才能希望。

他们夫妻俩已经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国家,自然也希望子女能成为人中龙凤。他们很重视对孩子的知识培养,有其独特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她勤于动手、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 这些习惯伴随着鲍哲南走上了科研道路。

鲍哲南本就遗传父母良好的基因,再加上生长在一个有着浓厚学术氛围的家庭中,耳濡目染,自然没有辜负父母对她的期望,从小就是优等生的存在,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别人家的孩子。

高中期间她一直面对的就是老师的夸奖、同学们艳羡的目光,每次考试成绩一出来,她都榜上有名。

高中这段时间里,鲍哲南对理科产生极大的兴趣,关于化学物理的内容,只要一有试验她都要自己动手做一遍,确认最终答案。她没有不满足于课堂出的试题,有空闲时间她会主动找高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并且多角度去阐释答案。

她从南京第十中学毕业后就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大学录取,进入母亲所在的化学系。

南京大学作为全国排名前几的大学,肯定有其独到之处。当时校内有个全国知名的重点实验室,首要研究的重点就是高分子复合材料,里面的项目基本都是南京大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系教授薛奇在负责。

不用想就知道这所实验室是那些准备走科研道路的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竞争自然非常激烈。不过那时才刚升上大二的鲍哲南就轻易得到了这个机会, 为此还惹来许多非议, 有些人总在背后嚼舌根说她是靠着关系考上的大学和进入实验室的。

说真的,凭借鲍哲南的实力真的不需要走这些关系,她的学习成绩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 只是因为父母刚好在自己所在的大学任教,和薛奇教授又是关系不错的同事,再加上年龄偏小的她还能被选入实验室的事情让一些没能如愿的同学眼红了,不敢明面上得罪她,只好背地里冷嘲热讽。

鲍哲南对这些冷言冷语固然感到很委屈,只是她从不爱解释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击败谣言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行动打他们的脸,她更加努力地待在实验室做研究,最终成功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赴美后的辉煌成就

因父母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做学术研究,需要在那停留一段时间,鲍哲南要跟着他们一起到美国读书。

当时她还在读大三,还没有拿到本科文凭,就算来到美国也不能进入芝加哥大学就读。所幸芝加哥大学对她在南京大学三年的学习成果进行调研,决定给她一个月的时间考GRE,如果成绩达标可以考虑录取。

鲍哲南不负众望,仅用20多天的时间进行复习,考出一个令人震惊的分数,芝加哥大学得知她的成绩,遵守约定破格录用她为公费研究生。

来到美国后,鲍哲南的父母为培养子女的独立能力,不再给鲍哲南提供生活费。 她为了维持生计,只得一边学习一边利用空闲时间去打工挣得生活费。

就读芝加哥大学的鲍哲南选择高分子化学教授于鲁平作为指导教师,于教授对她并不严厉,但鲍哲南知道自己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她日夜苦读,有时一整天都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里,一研究题目就废寝忘食。

最令鲍哲南高兴的是,她在读博期间就已经触到全世界最前沿的化学领域研究,这让决定从此今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实验中,希望通过科学研究为世人做些有用的事情。

为了能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鲍哲南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又申请了贝尔实验室的博士后。 贝尔实验室很欣赏她的才华,竟然直接聘请她为室内研究人员。

贝尔实验室绝对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实验室,对学术研究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实验室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可以说它几乎能影响到人类文明的进程。

曾经这所实验室走出了13位诺贝尔得奖者,每个能进入实验室的科学家都一定在某个领域里占据着主导地位,鲍哲南能被贝尔实验室所认可,可见其能力之高。

进入实验室的八年时间里,鲍哲南努力发挥着自己的才华,通过实验完成多项研究成果, 她的成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成为化学领域炽手可热的新贵。

不过,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些挫折与磨难。鲍哲南就曾在贝尔实验室陷入了一场由同事引发的学术造假风波。

她和同事舍恩关系不错,平时经常一起做研究,两人有时会联名发表论文,本来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然而有一天舍恩突然出事了,原因是在她众多的科研成果里,有一个号称世界上 最小的纳米晶体管的研究引起了多位科学家的质疑。

当一位科学家发布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只要别人对此感兴趣,都是可以直接进行重复实验的,那么得到的结果肯定是一样的。

问题就在于舍恩发表的关于纳米晶体管的研究结果和其他科学家所验证的结果却不一致,被大家怀疑有学术造假的动机, 偏偏这篇论文的主作者中,鲍哲南的名字赫然在列,一时间舆论的漩涡席卷着她,她深陷其中抽身不得。

这个事件是当年学术界街头巷尾的丑闻,鲍哲南自然被大家纷纷议论,对于一直努力研究走在科技前端的她来说, 这个事情无疑是巨大的打击,甚至有可能因此断送她的科研生涯。

国际科学协会对于学术造假的问题特别关注,一旦罪名坐实,这就不仅仅是学术上的问题,已经上升到人品、人格的问题了。

特别是美国这种对学术问题十分重视的国家,如果没有办法给自己洗脱嫌疑,以后她想要继续在化学领域深造是很困难的。

所幸经过后面一系列的调查,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她在研究期间不知晓舍恩私自篡改研究数据一事,导致论文作假, 这才平息了堪称诺贝尔奖级别的风波。

面对所有人质疑的目光,鲍哲南没有停止手头上的实验研究,依旧像往常一样埋头潜心于学术,这并不是她无所畏惧的表现,恰恰是她清楚只有更努力地研究,积攒足够的能力才能为以后的科研道路扫清障碍。

这场喧嚣平息不久,鲍哲南的生活一如往前,这时她刚好结束了贝尔实验室的研究,正打算前往下一个事业站。

她思考再三,坚决放弃了许多殿堂级大学所给出的高薪待遇,选择进入斯坦福大学当一名教授。

那时的鲍哲南在考虑改变科研的方向,刚好在斯坦福遇上合拍的工作伙伴,渐渐地就把研究重心从化学领域转移到电池能源领域,期间他们研制出最新型的可拉伸太阳能电池,这为推动能源电池的发展取得不错的研究成果。

2017年,鲍哲南成功升为斯坦福化学工程学院院长, 她是斯坦福迄今为止第一位华裔女院长。

培养人才方面更是了不得,光是从她手里带出的美国博士生就有30余人。可她并没有被眼前的荣誉迷失了方向,她的理想总在节节高升,不停歇地给自己制定下一个目标。

生活虽美满,国籍惹争议

不少人或者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作为一名如此优秀的女性科学家, 是怎么兼顾家庭和事业两者的平衡呢?

在科学研究领域尽享盛誉的她,并不影响在家庭生活中成为一名普通的女性。她有相濡以沫的丈夫,有两个聪慧可爱的子女,可以说,她是家庭与事业两者兼得!

不说事业出色到顶尖的她,哪怕是生活中一个普通女性,想要平衡两者都不容易,更多时候选择忽略家庭去追求事业,鲍哲南却不一样,她认为两者都一样重要,不管缺了哪一样,人生都不完整。

上班的时候需要专心致志搞事业,下班后则第一时间和家人呆在一块。 家里是亲情弥漫的地方,不能用工作去填补,否则两者都顾不好。

鲍哲南的做法给了一些女性不少启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把单身贯彻到底,有些人是真的觉得单身快乐,更多的人觉得婚姻和家庭是负担。鲍哲南走的这条路,把事业的美满和家庭的幸福融合在一起,这一做法值得大多数女性去学习和深思。

一路走来的她都是张开双臂迎接鲜花和掌声,是个实实在在的人生赢家。于国人而言,她唯一惹争议的地方就是加入了美国国籍。

争议是有人认为祖国培养了她,她不能有所成就后抛弃国家,虽说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也有人觉得鲍哲南有一定的理由,毕竟想要接触到更高端的科学技术,才能为科研道路的长久打算,那么加入美籍是不可避免的条件。

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鲍哲南改国籍一事并非个例,我国有太多高新科技人才流失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得从科学教育和国家政策方面入手。

事实上那时候的中国的确不像现在一样,经济飞跃发展。国内的基础设施和科学设备相比起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还差之甚远。

特别是鲍哲南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当她见识过美国那些繁华的都市,很难不产生别的想法,况且她在美国待了那么长的时间,早就适应了那边的生活习惯和语言文化。

不管这个事情有多少争议,对于全社会来说,鲍哲南的贡献和成就都是无法质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