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我们的宇宙居然是「坚硬」的?引力波的发现,揭示宇宙空间的诡异

2024-04-24科学

若爱因斯坦未曾预言,百年科学界或将索然无味。

基于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引力波概念,科学家们历经一个世纪,如抢夺绣球般竞相追逐,力求证实这一「绣球」的真实存在。

至2015年,三名美国物理学家成功获得了「绣球」,因此荣获了2017年的诺贝尔奖。

在初始阶段,许多科学家,包括他们,对引力波的存在仍抱有疑虑。这并非因为他们的探索方向有误,而是因为从理论到实际观测,引力波所带来的潜在变革性实在太大。

【时空扭曲下的引力波】

三十年前,科学界已间接证明引力波的存在。当两个像太阳般巨大的天体相互绕旋时,会释放出引力辐射,这为引力波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

简而言之,你可以将这一现象想象成一块坚固的铁板受到碌碡或压路机碾压时,整块铁板会产生剧烈的震动。这种震动与引力波的产生过程相似,都是由于某种力量对物体产生的扰动。因此,你可以将铁板上的震动理解为引力波的一种简化形象。

有人以投石入湖,泛起涟漪来比喻引力波,形象生动。然而,这种比喻可能会让人误解为引力波的产生轻而易举,实则不然。

爱因斯坦曾预言,引力波的产生并不容易。他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结构,天体在其中根据引力大小运行。因此,引力波的产生需要特定的条件和情况。

大天体吸引小天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皆因引力作用。爱因斯坦推测,这种引力现象源于大质量天体周围时空的扭曲和塌陷。引力让宇宙万物相互牵引,形成奇妙的宇宙景象。

如同一个大型海绵垫,其上放置了一个10公斤重的球,导致垫子的周围部分都向下凹陷。随后,当在垫子上再放置一个1公斤的球时,由于垫子的形变,小球会不自觉地滚向大球。

设想一下,若将这块海绵垫子无限制地延展,直至覆盖整个宇宙,上面散布着无数这样大小的球体。它们之间产生的引力,就像它们各自的重量在海绵垫子上施加的扭曲效应一样。这样,每个球体都对垫子产生影响,造成周围空间的弯曲,与宇宙的引力场相似。

当你在这张垫子上放置一个玻璃球,甚至是一颗微小的芝麻时,垫子本身并不会发生任何改变。这是因为这两种物品的重量过轻,无法对垫子的整体构造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简而言之,它们的重量不足以引起垫子的任何显著变化。

从相对的角度来看,宇宙时空显得非常坚硬。科学家们更倾向于使用弹簧或弹簧床垫来比喻,而非海绵垫子。这种描述凸显了宇宙时空的坚硬特质,强调了其不易被压缩或变形的性质。

为了压缩弹簧,必须施加一定的力量。同样地,构成整个时空结构的弹簧异常坚硬,只有巨大的能量才能使其产生微小的形变。

引力波并非所有天体都能产生,因此科学家们花费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来寻找它。幸运的是,近年来他们终于探测到了引力波的存在。

在某次探测中,我们恰好观测到了两个巨大质量的黑洞合并的壮观景象。一个黑洞的质量相当于太阳的29倍,另一个则是太阳的36倍。这两个巨大的天体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更为庞大的黑洞,而在碰撞的瞬间,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

【怎么来探测它的存在】

虽然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引力波所蕴含的能量似乎十分巨大,理应容易被探测或捕获。但实际情况是,尽管我们已经进行了多种探测尝试,但人类仪器所能捕捉到的能量波动却异常微弱,甚至需要极其精确的仪器才能成功捕捉。这表明,尽管引力波的能量看似强大,但在实际探测中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造成此现象的首要因素是,其源头深藏于宇宙的遥远角落。由于距离我们所在之处的遥远,这些能量在抵达地球时,已变得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计。

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尽管引力波自身的能量巨大,但当它们作用于实体物质时,其影响却异常微弱。正因如此,科学家们坚信宇宙时空极为坚固,唯有无穷大的能量才能引发其产生某种反应。

要捕捉其能量信号,监测设备遍布广阔区域。

汉福德位于华盛顿州,列温斯顿位于路易斯安那州,两地相隔3000多公里。尽管如此,科学家仍在这两个地方之间布置了探测器。

两地的仪器呈L型布局,其中一台设备的测量臂长达4公里以上,垂直设置,两端配置有反射镜面。在操作过程中,激光会在测量反射臂上不断反射。任何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变化,都将作为引力波存在的证据。

尽管理论上可行,但两地设备在1999年便基本建成,2002年开始运行后,科学家们并未发现任何迹象。

在过去的十年里,尽管两地的仪器一直在不间断地运行,但却始终一无所获。直到2015年,科学家们对设备进行了升级,仅仅在机器重新运行的第三天,就捕捉到了来自13亿光年外的某种奇异变化。

原先配置的两套仪器是为了相互校验数据,从而排除偶然误差。在本次观测中,两地的监测时间差仅为7毫秒,这进一步证实了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实验正值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概念一个世纪之后。

三个月之后,探测仪器捕捉到了新的引力波信号,其产生的机制与先前相同,是由于黑洞合并时相互绕旋而产生的。

尽管已经检测到两次,但科学家们仍持谨慎态度,并经过多次数据比对,直到2016年2月才正式对外发布相关结果。

经过全球范围内的选拔,探测团队集结了上千位杰出科学家,其中不乏来自清华大学的精英研究团队,他们共同肩负着探索未知世界的重任。

自2009年起,清华大学研究团队积极投身于该领域,聚焦于数据计算,致力于提升分析速度与效率。同时,国内的研究者们还广泛参与了引力波暴及数据分析软件等多项工作。

在2017年,科学家们在之前的两次监测的基础上,成功捕捉到了新的引力波信号。这次的引力波源自两颗中子星在合并过程中的能量释放。这一发现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进一步推动了引力波研究的深入。

全球范围内,为了进行监测和捕捉,共部署了70个地面站点的设备,其中包括我国在南极昆仑站设立的巡天望远镜。

我国南极巡天望远镜收集的数据显示,当中子星合并时,会释放出相当于3000个地球质量的物质。这种惊人的能量使得抛射物质的速度比光速还快0.3倍。

你没看错,宇宙中确实存在超光速现象。这暗示着,时空扭曲后时间改变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与先前观测到的黑洞合并相比,中子星合并释放的引力波更具突破性。这是因为黑洞本质上便能扭曲时空,自身并不包含物质。

中子星,作为一种实际存在的天体,拥有实质的物质构成。对于科学界而言,深入研究中子星将对理解引力波的本质乃至宇宙的奥秘产生深远影响。

【引力波能帮助科学家发现什么】

2017年的探测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它运用引力波直接测算了源头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并在此过程中捕获了电磁信号,从而得出了相应的速度数据。

科学家借助这两点信息,能够精确地测量和校准宇宙的膨胀速率。这样,人类对宇宙的起源和终结点的理解将逐渐变得明确和深入。

从信息来源分析,探测不仅能「观测」到引力波,还能「感知」其存在,这些不同的感知方式为科学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展望未来,跨领域合作和全球协同探测将成为天文学研究的新趋势。

科学家在探索宇宙时,历来以电磁波为主要手段,尽管电磁波能够捕捉到诸多信息,但其局限性在于无法观测到众多宇宙物质。换言之,电磁波最多只能「听到」宇宙的声音,而无法真正「看到」其全貌。

随着引力波的成功探测,未来我们有望利用这种时空涟漪来深入探索更多天体的奥秘。从黑洞到暗物质,科学家们将能够揭开更多宇宙的秘密,让曾经遥不可及的天体无所遁形。

例如,金、铂等超铁元素在宇宙中的诞生之地便是中子星合并。此前,人类一直未能探测到这一过程,而现在的探测成果为我们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让我们对大量超铁元素的起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一发现不仅拓宽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也为我们探索更多未知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尽管科学家从监测到的信号中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但仍有许多谜团尚未解开。例如,对于两颗中子星合并后将形成何种天体,目前科学家们仍然无法确定。

科学家已经探测到五次引力波信号,这仅仅是个开始。未来,我们有望见证更多这一神秘现象的发现。

【我国在引力波探寻上的发现】

华中科技大学设有引力波研究基地,它坐落于地下深处,延伸超过500米的山洞之中。这个独特的地下环境因其与外界隔绝,无电磁波干扰,成为了精密物理测量研究的理想场所。

山洞内的温度维持稳定,波动范围限制在0.2度以内,这是为了提供一个精确的测量环境。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捕捉到来自宇宙深处的微弱引力波信号,它们是如此微小,以至于需要极高的精度才能检测到。

除华中科技大学研究设施外,我国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天眼,在引力波探测领域也有着卓越贡献。2023年7月,多家国内研究机构通过天眼成功捕获纳赫兹引力波的关键性证据。

虽然引力波的本质相同,但由于空间环境的差异,探测设备无法相互替代。在浩瀚的宇宙中,不同的天文现象会产生频率各异的引力波。

频率为10到1000赫兹的引力波,源于黑洞或中子星的合并。此前,美国和欧洲的引力波探测设备,以及我国的监测装置,主要目标均为这一频率范围的引力波探测。

若欲观测超出此范围的引力波,特别是那些来自遥远宇宙或低频段的波动,则需借助创新的科技装置。天眼的功能不仅限于寻找宇宙深处的脉冲星,更可借助这些脉冲星构建阵列,从而深入探索频率更低的引力波。

目前,除了我国的脉冲星测时列阵,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南非和印度也都配备了相关的探测设备。然而,在天眼于2023年探测到关键性证据之前,这些设备并未获得确凿的结果。

引力波的探测过程相当漫长,但国内外科学家们并未放弃,仍在为此不懈努力。

【结语】

在法国去年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扭曲激光,成功模拟了引力波产生的时空波动。据科学家观察,引力波在传递过程中,其信号能量并不会有所损失。

如果能够掌握这种特性,未来或许有人能够研发出引力波通信系统。研究人员已经模拟了多种功率的激光产生的引力波形态,发现与自然宇宙中的引力波相比,其频率和波形模式更为复杂。这些研究成果为未来的引力波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从引力波催生的研究来看,其影响不仅局限于引力波本身,还扩展到了其他多个领域。目前,科研人员正计划构建一个先进的探测系统,以深入探索激光产生的引力波涟漪。这个系统将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人类内心的探索欲望,在这一刻似乎与波纹涟漪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未知与神秘的画卷。

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参考资料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们是研究的基石,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背景和理论支持。无论是撰写学术论文、进行项目研究,还是了解新的领域和技术,参考资料都是我们获取准确、可靠信息的重要途径。在选择参考资料时,我们需要注意其权威性、专业性和时效性。权威性的资料通常来自于知名机构、专家或学者,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影响力。专业性的资料则针对特定领域或主题,提供了深入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时效性的资料则反映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使我们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总之,参考资料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合理利用和引用参考资料,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某个领域或主题,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坚实的支撑。

【科学家证实爱因斯坦预言:引力波被探测到,人类聆听宇宙新声】 2016年2月13日扬子晚报【探索宇宙新维度:引力波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2017年10月4日人民网【引力波被「捕获」:百年预言成真】 2016年2月13日新京报【天琴一号揭秘:太空探测引力波的重要性】 2019年12月20日央视网【中国天眼揭秘:如何探测引力波】 2023年7月12日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