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华山西峰,黄昏时分的彗星。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徐学军/摄
文 | 徐学军(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本文由作者参加九派新闻「九派圆桌」直播讨论【彗星来信,一眼六万年】时的发言整理而成,发布前经作者审阅。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出现在地球夜空,这么多年来,普罗大众都能用肉眼清晰地看到它。它在国庆节之前就接近了太阳。10 月 2 日、 3 日最接近。国庆节之前是在拂晓出现,城市里肉眼还看不太清楚。国庆节后、转黄昏时分又重新出来了。我是在10月13日傍晚在华山拍到了彗星,很惊喜。
当时拍的时候,在照相机的取景框里已经能很清晰地看出它的模样,这就说明已经够亮。而过去一些彗星,只有拍完了才能看到它,因为需要长时间曝光。华山那个地方海拔 2000 多米,天空很干净,也是我能拍到的原因之一。
对比国庆节前,国庆节以后的彗星尾巴长长的,很壮观,很震撼。
我当时是用单反相机拍的,更多的人只有一部手机,手机也可以拍,但涉及暗景拍摄,需要人为地调节曝光参数,比如,对于某畅销品牌型号手机,可以打开照相的所谓「专业模式」,灵敏度ISO设高一点、推荐3600, 曝光时间先设到 15 秒试试,根据拍摄的曝光情况调整加减曝光时间。
而对于市场占有率也很大、采用非安卓操作系统的某品牌手机,就没这么灵便了,可以试试它的夜景形式,就是打开照相功能、选「照片」模式,当对向暗弱场景取景时,在窗口的左上角有一个月牙型的阴影小圆斑标记、这就是夜景模式了。
在这个模式下、把它架在三脚架上稳定下来,会看到最高支持 30 秒的曝光。就在该模式下拍摄。不论如何,用手机拍照都需要秒级乃至几十秒的曝光时间,还是要配用一个手机三脚架、不贵,而且最好还配上手机蓝牙快门,也很便宜。再就是用远摄模式、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放大」模式,所谓放大倍数推荐×3~12倍试试。
彗星亮度最高的时候是最接近太阳的时候、也就是近日点附近,好像最容易观测,但接近太阳意味着它的高度比较低,一方面有曙光或余晖的影响,城市光线污染在低空厉害一些;另一方面高度低,穿过大气层的路径就很长,光线衰减很厉害,就像朝阳或落日看着就不刺眼道理是一样的。当它过了近日点,随着它远离太阳,它的亮度也会相应降低,但同时它能见到的高度也随之增大,它的光线衰减少一些,说不定肉眼看着亮度反而会更高一些。
我为什么正式抢到 10 月 13 号去拍,因为它已过近日点、刚过近地点,我觉得观测效果应该不错,尽管可见高度还没有拉太开,但考虑在高山上拍的话,大气污染、灯光污染等比较少,摆脱了大气层底部的稠密区域、彗星光线衰减也小。
关于彗星的亮度,也是按照天体的亮度定义的。最开始,古希腊天文学家依巴谷将天上的星星按照亮度分为几个等级、6个等级,将肉眼刚刚能看见的星星亮度归为六等,最亮为一等。近现代天文学就把它定量化、由间断的分等演变为连续的星等,并有了负星等和大于6等的扩展。但仍是星等数值越大,越暗,反之越亮。
这个星等的概念,不光只是可以衡量天上的星星,也可以用来衡量所有的天体亮度,包括太阳、月亮、其他的行星还有像彗星和小行星这样的小天体。这次我拍摄彗星时,凭与其它星星的对比估计彗头亮度大约在2点几等的样子。
彗星多少年能够见到一次 ?彗星的一大特点就是可见状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最喜欢放鸽子。有时候你预测它会很亮,结果真正到了接近太阳的时候,由于它的结构比较松散,散出很多挥发性物质,太阳的潮汐引力可能会使它分崩离析,结果当然是让人大失所望。
彗星的故乡是奥尔特星云,在太阳系外围,距太阳近2光年,它打那么远过来,周期特别长,所以万年不稀奇,但也不能说所有的彗星都是长周期。比方哈雷彗星就只有76年,为什么这么短呢?这类彗星极有可能是因为过来的时候受到大行星的引力影响,改变了轨道、缩短了周期。
尽管很惊艳,但从天文学或者学术角度看,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没表现出特别的地方,只是特别亮,而且经过太阳这么近的距离,没有分崩离析,没有放鸽子,还能够存活下来,表现很不错了。
怎样区分流星和彗星?其实很好区分。流星在天上一闪而过,它是太空中的微粒、典型的尺度相当于灰尘沙粒,高速闯入地球大气层,和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过程很短,拖了个尾巴、是在大气层内燃烧形成的。彗星不一样,彗星的挥发性物质在太阳光线的光压力和太阳风的吹拂下拖着能反射太阳光而发光的尾巴,在它的轨道上运行,一个晚上肉眼看不出来动的多快、就这么挂着,随日月一样东升或西落。它的尾巴永远背离太阳的方向,而流星的尾巴可就什么方向都有可能了。
不是所有人把彗星当成晦气的象征,1066 年诺曼底公爵征服英格兰的过程中,出现了彗星,后来他打赢了,彗星就是一种吉祥物。这与人的心理和文化相关,当然总的来说是大家看到了不太好的,附加在了彗星身上。从形象来说,夜晚它静静地挂在天上,拖着长长的尾巴一声不吭,古人看到了确实有些诡异。
彗星曾经是与木星相撞过的。木星太大了,树大招风,对小天天体引力很大,挨撞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个彗星是1993 年苏梅克夫妇和戴维共同发现的,天文学家经过反演确认彗星在这之前已经分裂成 21 块了,通过技术计算出轨道,它会撞击木星。1994 年7 月,所有天文台主要的望远镜都在围观这一天文事件。
学界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彗星的成分,现在测量比较容易,通过光谱分析,成分还挺复杂,它来源于太阳系的天体,结构也比较松畅,其中含有复杂的氰化物,这里的氰可不是简单的氢气的氢,它是大家熟悉的剧毒药氰化钾的那个氰,而且氰化物的分子式还特别复杂、属于复杂有机物。
这就给人一个遐想,大家普遍认为彗星来自于太阳系遥远的边界,是太阳系早期的一个产物,研究它对太阳系起源、原始状态有很重要的意义,何况它有这么复杂的分子。
所以有人就提出假说,地球的生命究竟从哪来的?一种说法,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到复杂有机物到生命的原始状态。但也有人认为它就是彗星外来天体带进来的,它从外天体带来了生命的种子,在地球中合适的环境下,一步步进化过来的。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