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1973年,杨振宁做客中南海,日后回忆:毛主席一句话影响了我一生

2024-07-01科学

杨振宁先生出生于1922年,按照中国的传统算法,到2021年,他已届期颐,即一百岁了。

几十年来,杨振宁先生一直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华人科学家。著名华裔物理学家、MIT数学系教授 郑洪 有一个形象的说明: 物理学界有一个通俗的说法,诺贝尔奖分为三等,第三等的贡献是第二等的1%,第二等的贡献是第一等的1%。 60年前杨振宁与李政道因提出 「弱相互相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获得的诺贝尔奖便是其中的第一等。

1957年,杨振宁先生在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颁奖台上说道:

「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可见,杨振宁虽然身在美国,却时刻在想念自己的祖国。

周恩来接见杨振宁,问他第一个想见的人是谁

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杨振宁还没有成名的时候,周恩来就开始指示安排渠道,让还在功德林接受改造的 杜聿明 与杨振宁取得了联系。

杜聿明是杨振宁的岳父,杨振宁的夫人 杜致礼 为杜聿明的长女,杨振宁和杜致礼是建国初期在美国结婚的,直到1971年杨振宁回国探亲,实际上杨振宁和自己的岳父并没有见多面,多年来一直是写信往来。

1957年,当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周恩来又亲自安排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前往瑞典祝贺。杜聿明是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得知自己的女婿得了这么大的奖,他说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两年后,也就是1959年12月,杜聿明被特赦,周总理在北京在接见了杜聿明等国民党战犯,在交谈中,周恩来告诉杜聿明,可以和沈醉溥仪等人一起工作,就留在北京,同时也希望他的妻子可以回到北京。

周恩来非常清楚,杨振宁的贡献不容小觑,如果杜聿明的妻子回国,杨振宁便也容易回到祖国。另一方面,刚刚被特赦的杜聿明也非常想念自己的妻子,便给妻子写信,希望她早日来到北京,和他一起安度晚年。

国民党方面得知这个消息也马上给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写信,希望她早日回到台湾,蒋介石十分清楚,如果杨振宁的母亲去了北京,那么让杨振宁来台湾自然也就没有任何希望了。

时年我国的经济还不是很好,但是杨振宁从母亲那里得知情况后,肯定地告知母亲,一定要回到北京,为了做好准备工作,他从美国购买了很多家电到北京,送走了母亲以后,杨振宁便为自己回国做着各种准备。

1971年的一天,杨振宁在美国报纸上看到政府公告,将中国从美国公民不可访问的国家名单中取消了。他激动不已,立刻给父亲写信,表明自己决定回中国探亲。

1971年7月19日,杨振宁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巴黎到上海的飞机,由此成为了美籍知名华人学者中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这也是杨振宁自1945年赴美留学以来,26年第一次回到祖国。

8月4日,周总理接见了杨振宁,在杨振宁的记忆中,第一次和周总理谈话,一共聊了五个钟头,周总理问了很多问题,比如美国的大学是怎么样组织的,美国的大学办学的方针是什么,大学里头有没有种族的问题等,杨振宁如实回答。

后来,周总理请杨振宁列一份回国后想要见面的人的名单,在这封名单上,位列第一位的三个字,就是他多年未见的好友, 邓稼先的名字

杨振宁与邓稼先是世交,小时候便经常在清华园里玩耍,中学的时候他们也是同学,邓稼先与杨振宁的弟弟杨振平是同学关系,1948年秋,他们一起结伴到美国留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邓稼先是中国的骄傲,他在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邓稼先的研究天才,让美国政府大为惊叹,在得知邓稼先要回国的时候,美国政府坚决不让,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之际,邓稼先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执意回到祖国,为祖国的建设而出力。

新中国成立8年后,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说: 「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这年秋天,邓稼先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研究这项工作是绝对保密的,就连邓稼先的妻子都不知道的邓稼先在干什么,在他妻子的印象中,那年以后,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处在严重的困难时期。对于中国的原子能事业来说,更是艰难无比,当时苏联人嘲讽说: 「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 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邓稼先带着团队披荆斩棘,硬是把青海新疆等荒漠战场打造成了一个核武器基地。

终于,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之后不久,按照邓稼先的设计方案,又成功制造出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 法国用 8年零6个月 、美国用7年零3个月、苏联用6年零3个月 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中国爆炸了原子弹,西方人感觉到不可思议,甚至谣言说,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是由于美国人的帮助。而这次杨振宁为什么第一个要见邓稼先,因为他要当面问邓稼先一句话。1971年在北京见到邓稼先后,杨振宁迫切希望了解实情,却一直到快要离开北京才问出口。杨振宁说: 「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

出于对工作性质的保密,邓稼先并没有直接告诉他,而是请示了周恩来,经过周总理的批准,邓稼先写信告诉杨振宁: 「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 作为一个华人科学家,杨振宁看到后激动得热泪肆流,或许只有在国外生活的华人才能感受到了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这句话的力量多么的大吧。

杨振宁弟弟杨振汉回忆说: 「我大哥拆完信以后他就哭了,然后他就跑到洗手间,整理了以后出来。」

1971年杨振宁的来华访问,可谓一次「破冰之旅」。此后,他凭借自己的学术影响力,利用各种机会介绍新中国,他的回国,实际上是打开了大门,很多几十年没有回到家的科学家都回来探亲、访问。

毛主席接见杨振宁,杨振宁说出当年的细节

1972年7月2日,周恩来总理亲切会见了第二次来访新中国的杨振宁。后来,他又和杜聿明一家接受周恩来的接见和宴请。1973年7月, 杨振宁在第四次来华访问,也就是在这次访问中,他向周总理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请求,他想拜会一下毛泽东主席。

实际上,自从杨振宁第一次回国探亲就想和毛主席说说话,但一直没有说出口,如今他不想留有遗憾,他也甚至自己的身份,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是不容易的。但是他没有想到,毛主席同意了和他的见面。

1973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接见了杨振宁。见到杨振宁后,毛主席十分热情,连忙握住了杨振宁的手。毛主席酷爱读书,就算是物理方面的书籍,毛主席也略懂一二,在和杨振宁的聊天的过程中,还问起了杨振宁宇称守恒定律。对于这个问题,毛主席的看法是宇称可以是守恒的,也可以说是不守恒的。

两个人的谈话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出于在结束谈话后,杨振宁将毛主席从沙发上扶了起来,之后毛主席说:「我们有时间再相聚。」在门口道别之时,毛主席突然有感而发,对杨振宁说: 「很感谢你这位科学家,希望你的成果对全世界全人类都有贡献。」

毛主席说完这句话,杨振宁眼泪便不禁涌动着,后来杨振宁坦言,毛主席当年的这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 临走的时候,杨振宁也发现毛主席步履蹒跚,心里也明白毛主席的身体不太好,他心里一阵的心酸,感动地说道 :「谢谢主席,感谢您今天和我讨论物理,我也要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对毛主席的印象,日后杨振宁回忆说,主席给我的印象,则是一位喜欢从大处远处着想的人,这在我没有见到他以前从他的选集和诗词中已经很有体会了。比如1963年1月他写了一首题为【和郭沫若同志】的词,里面有这样的词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973年7月27日,杨振宁接受了香港一则报纸的记者访谈,杨振宁说了诸多当时谈话的细节,他说除了周总理,还有周培源先生也陪同自己面见了毛主席。周培源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周总理还曾嘱咐他说,把北大理科办好。

杨振宁表示,刚开始主席说到中国历史上的科学成就和科学思想,引用了许多典故成语,这些我都不熟悉,因而一时听不清楚,因为毛主席说话有很重的湖南口音,本来是周培源在毛主席的右边坐着, 周总理发现了问题,便和周培源换了座位,周总理当起了翻译。

从这个细节也说明,周总理不仅时刻在关注毛主席的身体,也在关注谈话的细节,杨振宁当时非常感动,看到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样子,眼泪好几次都快要落下来。他表示,这一方面是主席对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另一方面是主席对海外中国人的关切。

访问新中国是激动人心的,杨振宁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他为祖国20年多来巨大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当时,国内很多媒体都报道了毛主席接见杨振宁的新闻,在世界上都引起了反响。

从那以后,杨振宁就回到了祖国,继续自己的科研事业,但是他没有想到,虽然后来也回过国内几次,可是再也没有见到过毛主席了。

得知毛主席去世,杨振宁悲痛演讲

在1976年之前,杨振宁曾回到国内,提出想再见见毛主席,和毛主席交流交流,但得到的消息是:毛主席正处于养病的关键时刻,不适合见客。

后来杨振宁见到了叶剑英元帅和邓小平等人,叶剑英向杨振宁证实,毛主席的身体状况确实不太好,需要静养。杨振宁心里很遗憾,但还是让叶剑英代他向毛主席问好,希望毛主席早日康复。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在他回到美国几个月后,从电视上突然得知, 毛主席逝世了,永远地离开了他的祖国和人民。

杨振宁对毛主席向来是崇敬的,毛主席逝世后,美国华侨也在当地为毛主席举办了追悼会,杨振宁作为华侨代表,进行了发言,他说:

在艰难的道路上,带路的是毛主席,在巨大的牺牲中,带路的是毛主席,在取得辉煌的成果的每一个过程中,带路的是毛主席,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毛主席就是中国的明灯,是中国的舵手,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位巨人!

杨振宁的演讲,可谓振奋人心,说完最后「 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位巨人 12个字,全场沸腾。在这样悲恸的日子,海外华侨都化悲痛为力量,继续为了祖国未来,深造学习,都希望有一天回到祖国的怀抱。

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了中国公民

1977年2月27日,杨振宁在美国以「全美华人协会」负责人的身份与他人共同发起成立【全美华人促进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员会】,此后,杨振宁一直在为中美关系正常化而奔走,作为一名科学家,杨振宁有理由为祖国尽一份力。

1978年底,美国正式宣布在1979年元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常关系,当时邓小平到美国访问,杨振宁得知后,马上在【纽约时报】刊登醒目广告,表示全美华人欢迎邓小平访问美国。

1982年9月,杨振宁先生60岁了,在石溪分校的来自各地的科学家和朋友们聚会庆祝杨振宁教授的生日。庆祝活动热闹非凡。杨振宁在会上作了演讲。会场里外挤满了人。在这场生日会上,有人夸赞他说,杨振宁教授是一个令人敬佩,又十分亲近的伟大科学家。 杨振宁对这些赞扬之词没有多大触动,而是静静地望着窗外,望着祖国的方向。

从1982年开始,在近四十年间。杨振宁不辞辛劳,访问了国内几乎所有的重点大学,并在很多著名的大学担任名誉教授。1988年9月10日,【天津日报】刊登了杨振宁教授在南开大学新生入学典礼上的一场演讲,清晰地分析了中国文化,他表示,中国文化传统是西方人非常羡慕的。

1994年,杨振宁担任顾问、执行委员的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在香港创立,目的是推动中国的科技研究工作,奖励在科技领域有成就的学者。1995年,应聘担任华侨大学名誉教授。为了纪念杨振宁的伟大贡献, 1997年5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国际编号为3421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 「杨振宁星」

2003年底,杨振宁回中国定居,2015年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了中国公民。21世纪以来,杨振宁教授一直在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奔波。有人曾问过杨振宁教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杨振宁教授笑着说,哪有什么秘诀,但是你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话虽然简单,却包含了他一辈子的辛酸历程。

2021年9月22日,是杨振宁教授农历100岁生日,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为杨振宁教授举办了百岁生日华诞,杨振宁教授亲临现场,回忆起来当年年轻的自己,回忆起来自己1971年第一次访问新中国的情景,杨振宁教授感慨万千。

杨振宁,邓稼先,钱学森,还有很多很多科学家,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