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约65头!长江南京段江豚家底持续增厚,「母子豚」频现

2024-09-06科学

一江碧水,勃勃生机。在南京的滨江地带,江风徐徐、江豚逐浪、候鸟飞翔……生物多样性的美丽画卷成为日常。9月4日,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2024年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动态调查情况。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从2023年秋季至2024年夏季,保护区内共观测到长江江豚336头次,评估种群数量约65头,江豚种群稳定且呈增长趋势。

江豚

长江江豚种群稳定,「母子豚」多次出现

「本次调查时间一年,从2023年秋季至2024年夏季,共完成4个季度的调查分析,并形成【2023-2024年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动态调查报告】。」南京市绿化园林局一级调研员张瑞忠介绍。保护区内长江江豚种群稳定,且数量呈增长趋势。

2023-2024年调查周期内,保护区内共观测到长江江豚336头次,评估种群数量约65头,较2022年本底资源调查结果的62头增长4.84%。

保护区长江江豚总体上呈连续分布,其中新济洲—子母洲水域和潜洲水域为热点区域。长江江豚分布存在季节性差异,其中新生洲至大胜关长江大桥(三桥)水域季节性变动更为显著,主要受地理位置、水文条件和鱼类资源影响。调查周期内观测到母子豚9次,保护区长江江豚种群发展潜力良好。

胭脂鱼、长体鳜……水生生物资源、湿地植物丰富

除了长江江豚,保护区内水生生物资源丰富,分布有珍贵濒危物种。

东方白鹳 王文聪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凯告诉记者,调查显示,共采集鉴定浮游植物105种、浮游动物59种、底栖动物56种、鱼类47种。除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江豚外,另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胭脂鱼,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物种长体鳜(guì)及江苏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长吻鮠(wéi)、鳗鲡、鳊和铜鱼。

黑鹳 张静摄

保护区及周边分布有多种鸟类。本次动态调查共记录鸟类12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除黄胸鹀(wú)、东方白鹳、黑脸琵鹭外,本次调查新发现黑鹳(guàn);另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种:水雉、白胸翡翠、震旦鸦雀、云雀、黑鸢、游隼、红脚隼、燕隼、普通鵟(kuáng)、赤腹鹰、白尾鹞、雀鹰、鸿雁、小天鹅、小白额雁、鸳鸯、白额雁、花脸鸭、小鸦鹃和白琵鹭。

水杉 汤霖摄

保护区及周边分布有较为丰富的湿地植物。本次动态调查,共采集鉴定湿地植物367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裸子植物门5种、蕨类植物门5种、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267种及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90种。分为4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和49个群系。调查发现水杉、银杏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莲、樟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中水杉、银杏和樟均为人工栽培。

中华水蕨 丁兆宸摄

保护区江豚栖息地环境质量良好。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保护区水体的pH、溶解氧、总磷等5项主要理化指标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值。采样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值47.03,其中63.0%的水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介于30-50范围内,水环境质量良好。

将持续开展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动态调查

本次调查由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组织实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南京师范大学合作承担。调查范围覆盖保护区水域,重点针对江豚活动的热点区域。主要调查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及分布特征,水生生物、湿地植物和鸟类的物种组成、现状及时空变化,以及水环境质量等。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为保护好「微笑天使」,南京应用长江江豚「水上-水下—岸线」综合监测技术,建立长江干流长江江豚原地应急救护体系,开展长江江豚活动习性和栖息地环境研究。此外,南京打造「南京长江江豚保护主题月」「守护江豚之都」等系列公益宣传活动品牌,持续挖掘长江江豚保护文化内涵。2022年10月24日,南京联合镇江、马鞍山两省三市共同颁布的【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正式实施,推动长江江豚保护跨区域协同立法,健全完善上下游、左右岸、跨地区、跨部门协同保护制度。

「下一步,南京将持续开展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动态调查,为科学有效保护长江江豚及其栖息地打好基础。」张瑞忠说,将继续围绕长江生态环境修复的先行示范、物种保护智慧管理的技术标杆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色样板三大目标,持续推动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讲好南京的江豚保护故事。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卢河燕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