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大理海菜的前世今生

2024-09-02科学

明代状元杨升庵描写茈碧湖中茈碧花曾写下名句「茈碧花开雪满湖」,把洱海等高原湖浅水区海菜花在碧水蓝天间星星点点盛开绽放的靓美壮观,形容为「海菜花开雪满湖」,似乎也不为过。

海菜,是生长在云南大理洱海、茈碧湖等高原湖泊中的淡水植物,系水鳖科水车前属绿藻类多年生沉水植物,喜温暖,生长要求水体清澈洁净,为我国所独有。大理本地人称其为「海菜」,白族话叫「犒馥(音)」,或许就是因生长于洱海等海拔2700米以下的高原湖泊(当地人称作「海子」)中而得名,湖泊、池塘、沟渠和深水田里都可生长。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河南固始籍状元吴其濬,官授翰林院修撰,曾任兵部左侍郎、户部右侍郎、云贵总督、云南巡抚等职,同时作为一名植物学家、博物学家、本草学家、地理学家,他所著【植物名实图考】详细记载了1700余种植物,其中就生动记述:「海菜生云南水中。长茎长叶,叶似车前叶而大,皆藏水内。抽葶长苞,十数花同一苞,花开则出于水面;三瓣,色白,瓣中凹,视之如六,大如杯,多皱而薄; 黄蕊素萼,照耀涟漪,花罢结尖角数角,弯翘如龙爪,故又名龙爪菜。人摘其茎煠食之。」大理一带早有海菜养殖,清代咸丰【邓川州志】「物产」篇曾记载:「在泽有藕,有芹,有茭笋、蒲心、海菜」。

海菜的茎叶翠绿,如细绳索状,细长而脆软滑嫩,一般长约40至80公分,茎长随水深浅各异,最长可达4米。茎顶开花,有苞,每开花四五朵,花期一般为每年5—10月,温暖地区可全年有花。海菜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茎、花、嫩叶都可食用,有清热消肿等功效。白族民歌中常隐喻四处漂泊的人生「大理海子无根草,不飘不落不生根」,指的就是海菜。其实,海菜在洱海水面生长、漂浮,并非无根之物,而是根扎于土中,茎叶随波摇曳飘荡,花朵露出水面吐露芳华,宛如水中精灵绽放。洁白的花瓣喜欢聚集在一起,盛开绽放之时,整条溪河沟渠、整个池塘湖泊都开满了雪花般洁白的花朵,风姿摇曳,十分浪漫。

海菜可以经炒、氽、烩、煮等多种方法后食用,也可涮火锅。大理当地人对海菜的吃法大多是做成「海菜芋头汤」,先把煮熟的芋头剥皮后切成块状,放入汤锅内,加入豆米等配料,调上肉汤煮沸,再把海菜切成约五六公分长度的段,放入汤内煮3分钟左右,即可倒入汤钵内上桌享用,喝来鲜美清香、滑嫩可口。特别是金秋时节,当地的新米上市之际,鲜美滑嫩的海菜芋头汤就着软糯馨香的米饭,吊得人们的食欲成倍增长,喷香的几碗饭「滑」入肚腹中,非常满足。

海菜更讲究一点的做法,是在做好的海菜芋头汤的汤面上,摆上用鲜蛋清、蛋黄糕、红辣椒片和莴笋片做成的4只「鸳鸯」,便成了一道色彩鲜艳、汤清叶翠的「鸳鸯戏水」,滑爽柔嫩,鲜香可口。这碗海菜汤称得上是一道大理特色风味菜了。

海菜对其生长环境尤其水质要求很高,只有在水质优良的湖泊、池塘、沟渠和深水田中才能生长良好,所以也是判断水质的「试金石」,被称为「生态美食」「环保菜」。20世纪80年代前,洱海周围的地区水面海菜花星罗棋布,曾有童谣唱:「海菜花,开白花,爱洗澡的小娃娃,清清水,不带泥,不带脏,洱源处处是我家。」记述了当时海菜花富集绽放的景象。

近年来,云南省不断加大洱海保护和治理力度,洱海和周边水域水质持续向好,濒危的海菜又重现盎然生机、靓丽绽放,洱海正在展现出碧水清流、鸥翔鹭飞的澄澈净美和迷人魅力。(魏向阳 作者系云南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