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上班不摸鱼,不如当头驴。
青年作家蒋方舟在介绍押井守的【我每天只工作三小时】一书时表示,上班摸鱼是合理的自我休息方式,并非偷懒或逃避工作。
在【Current Biology】这一Cell子刊上,巴黎大脑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表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这项研究揭示了人们在工作或学习中常感到疲劳的生理机制,从而为那些在忙碌工作中寻求休息的人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表明,认知疲劳的产生与大脑中的生化过程变化密切相关。具体来说,当我们长时间使用大脑进行思考活动时,会导致外侧前额叶皮层(IPFC)中谷氨酸的积累。外侧前额叶皮层是大脑中主要负责认知控制的区域,它涉及到决策、注意力调节和问题解决等认知任务。
随着谷氨酸在IPFC的不断积累,这一区域的激活成本增高,即需要更多的神经资源才能进行同样的认知活动。这种生物化学变化使得大脑更难以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从而使人感到疲劳,效率下降。
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大脑疲劳机制的理解,还强调了适时休息的重要性。通过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的比例,减少长时间的连续脑力劳动,可以有效避免谷氨酸的过度积累,保持大脑的活力和认知效能。这对于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和保持长期的认知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确实,蒋方舟在讨论「上班摸鱼」的主题时,强调的不仅仅是工作中偶尔放松和休息的重要性,而是更深层次的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及对个人价值观和生活意义的探讨。她提出,我们不应该被工作完全占据,忽略了生活的其他方面,包括个人兴趣、家庭关系以及身心健康。
蒋方舟指出,「上班摸鱼」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关于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与个人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的一种智慧。她认为,过度投入工作而牺牲了个人生活的质量,可能会导致身心疲惫,甚至失去生活的真正乐趣和深远意义。
在这种观点下,「上班摸鱼」成了一种自我调节的策略,提醒我们在追求职业成功的同时,也应保持对生活本身的热爱和追求。这种平衡有助于我们维持长期的职业动力,保持心理健康,以及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种方式,「上班摸鱼」不再是单纯的消极懈怠,而是一种积极的、有意识的选择,用以优化生活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一种对现代工作文化的反思,挑战那种单纯以工作业绩为导向的生活方式,鼓励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生活满足感和幸福感。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工作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对许多人来说,「勤奋」已成为衡量职业成功的关键标准。然而,近年来,「上班摸鱼」这一概念逐渐流行起来,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尽管这一行为在传统观念中常被视为不负责任或懒惰的表现,
但实际上,适当的「上班摸鱼」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增强职场幸福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健康工作方式。
1. 认知科学的支持
首先,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看,「上班摸鱼」有其科学依据。研究表明,长时间集中精力工作后,大脑的认知资源会逐渐耗尽,这时效率自然下降。
巴黎大脑研究所的研究发现,持续用脑会导致大脑前额叶皮层中谷氨酸的积累,从而增加大脑激活的成本,使得继续集中注意力变得更加困难。适时的休息和转换注意力,比如上网浏览信息、简短交谈或进行小憩,可以帮助减轻大脑疲劳,恢复注意力和工作动力。
2. 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适当的「摸鱼」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指出,人的注意力如同弹簧,过度拉伸会失去弹性。工作中短暂的放松,
可以看作是重新卷曲这个「注意力弹簧」的过程。例如,Google等一些高科技公司鼓励员工利用20%的工作时间来进行个人项目或休息,结果不仅没有降低工作效率,反而激发了创新思维,推动了公司的发展。
3. 增强员工幸福感
再者,「上班摸鱼」有助于提升员工的整体幸福感。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现代人追求的重要目标。不断工作而忽略个人兴趣和社交活动,长此以往会引发职业倦怠甚至是心理健康问题。允许员工在工作中适时放松,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心理健康和生活热情,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4. 培养创新能力
此外,摸鱼也是培养创新的一种方式。创新往往在不经意间闪现。当我们从紧张的工作中抽离出来,大脑仍在潜意识里加工和连接信息,这种状态有时会激发出新的想法。因此,适当的摸鱼时间,如简短的散步或空想,实际上是在为创新铺路。
5. 维护身体健康
最后,从身体健康的角度,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不利于身体健康。定期起身活动,如在办公室内散步、做些简单伸展运动,可以预防职业病如颈椎病、腰痛等。这种「摸鱼」实际上是对身体的一种必要保养,有助于维持长期的工作能力。
综上所述,尽管「上班摸鱼」在传统观念中可能被认为是一种消极行为,但从多个角度分析,它实际上对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员工幸福感、促进身心健康和激发创新能力都有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这一行为,将其视为一种健康和理性的工作方式
。在日常工作中合理安排摸鱼时间,不仅可以使员工更加健康和快乐,还可以为组织带来更高的效率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