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人类从未有过宇航员,将来也可能没有:钱学森的理论,实在是领先

2024-07-31科学

我们应该停止错误地称呼外国的航天员为宇航员。

根据钱学森的定义,目前人类的航天活动仅限于航天员,而不涉及宇航员。航天员与宇航员在概念上有显著的不同。

在国内,很多人误将外国航天员称为宇航员,甚至认为「宇航员」听起来更加高端,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需要被纠正。

(中国航天员在天宫)

在中国航天事业初期,「航天」这个词还未被创造。那时,人们将人类在地球大气层外的活动称为「宇宙航行」,简称「宇航」,这是「宇航员」一词的来源。

然而,1967年9月11日,钱学森在我国返回式卫星论证会上首次提出了「航天」这一新词。

钱学森提出这一新词的原因很简单:他认为,人类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只能在太阳系内活动,用「宇宙航行」来描述显得过于夸张。

(哈勃望远镜的一张照片,包含数百个星系)

太阳系的直径大约为1光年,即9.46万亿公里。

整个可观测宇宙的直径约为930亿光年,大约8700万亿亿公里。

在如此巨大的宇宙尺度下,用公里来衡量已无意义,这个规模大到超出人类想象。

自1977年以来,人类发射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飞行了四十多年,仅走过0.002光年的距离,甚至还未完全离开太阳系,预计还需飞行3万年才能真正飞出太阳系。这种情况下,称之为「宇宙航行」显然不妥。

例如,2023年12月,旅行者一号发送回来的数据仅为0101的乱码,无法继续进行任何有效探测。

鉴于此,钱学森提出了精确的定义:

- 地球大气层内的活动称为「航空」;

- 大气层之外、太阳系之内的活动称为「航天」;

- 飞出太阳系到宇宙的活动才称为「宇航」。

根据这一定义,无论是美国、俄罗斯、欧洲还是日本的航天活动,无论其语言如何翻译,它们的航天员都应被准确地称为「航天员」,而非「宇航员」。

1982年5月4日,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决定将「第七机械工业部」改名为「航天工业部」,从而使「航天」这一词在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中得到正式采纳,具备了法理上的严格意义。

然而,由于国内对航天的了解不够深入,加之受到西方媒体和文化的影响,例如【绝世天劫】和【地心引力】等美国科幻电影中「宇航员」的误译,这一错误用法广泛流传。

直到最近十年,随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和空间站的建成,人员常态化驻留,对「航天员」一词的正确使用逐渐得到纠正。

再比如,NASA通常被误译为「美国宇航局」,正确的翻译应为「美国航空航天局」。除非未来某天NASA的活动超出太阳系,否则其正确的称呼应仍然是「航空航天局」。

这种对专业#图文新星计划# 术语的精确使用反映了对科技和文化自主权的尊重。当我们定义新科技和新事物的名称时,能够独立而准确地使用本国语言,这不仅是文化自豪感的体现,也是科技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