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脑科学】为何改变如此之难?6200个念头背后的「边缘摩擦」现象

2024-08-15科学

每天有多少个想改变自己的念头?或许是把懒惰改成勤快,把刷手机改成学习,把熬夜改成自律。为什么这些改变总是变成没改变?是因为态度不够坚决,还是因为太懒?加拿大皇后大学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人脑每天大约会冒出6200个想法,其中绝大部分围绕着改变现状。这说明大脑确实太想改变,太想进步了。

北欧一家调研机构统计了66份有效问卷,发现有92.4%的青年渴望变革,认为只有改变才能让现状有所变化。渴望改变、要求改变、努力改变,也有可能引发改变。斯坦福大学老科学家安德鲁休伯曼称这种状态为边缘摩擦。人难以改变,因为没有形成改变习惯,而没有形成改变习惯的核心原因是边缘摩擦。

边缘摩擦指的是大脑新皮质系统与边缘系统之间的激烈冲突。现代脑科学研究证实,大脑是堆叠而成的,最先进的脑区覆盖最原始的脑区。大脑最外层的新皮质年轻富有想法,中间层的边缘系统情感丰富且伴随着巨大能量,底层的是大脑最原始部分,主要负责身体自动化运行。当新皮质中的前额叶产生改变的想法时,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可能会引发焦虑、恐惧反应,弗格核则产生奖赏或抑制反应。这些反应会影响新皮质的想法,使得改变的念头受到干扰。

在改变过程中出现边缘系统摩擦严重的人,会出现焦虑、拖延、疲倦、无力等状态。改变的念头越频繁越强烈,边缘系统的摩擦就越激烈,导致人陷入渴望改变又无力改变的痛苦内耗中。很多研究希望打破这种边缘摩擦困局。【神经科学前沿】的一篇研究文章提供了一些思路。大脑自动化运行是人存在的最基本条件,即习惯。人清醒时有70%以上的行为是通过习惯产生的,习惯是神经元自动连接的产物。形成习惯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大脑能耗,减少边缘摩擦。

神经元自动链接的习惯回路像是建立从A点到B点的神经通路,A点是改变的想法,B点是产生的行为。中间的这条神经通路被称为习惯。一旦形成习惯,很多改变行为就可以下意识地在这条神经通路中自动运行,不需要再启动新皮质进行监督鞭策,也因为没有启动新皮质,大大减少了与边缘系统之间的摩擦消耗。思维确定方向后,剩下的行为交给习惯去执行,不用过度思考产生精神内耗。

培养习惯的难点

时间是第一个难点。伦敦大学心理健康研究所贝利帕拉利博士调查研究了96个人的习惯养成周期,发现一个人养成习惯的时间大约需要18天到254天,而一个人只靠思维或意志力执行某个行为的持续时间通常是3分钟到30天左右,远远不够习惯养成的平均时间。研究显示,一个人通过意志力坚持的时间越久,大脑出现边缘摩擦的现象就越严重,严重到没有改变的动力。

改变意味着打破旧习惯

旧习惯的打破对于大脑边缘系统来说是未知且危险的行为。边缘系统会沿用先前建立的习惯来运行人的行为,这些熟悉且被经验验证过的习惯能保障安全感与低消耗。即使这些习惯在现实中不健康、不合时宜,理性中枢额叶皮层分析这些行为不好、有危险,边缘系统仍会坚持按以前建立的神经系统运行。焦虑、不确定性变化的论文论述,当人打破旧习惯时会引发杏仁核的焦虑反应,导致边缘系统无法平静,严重的边缘摩擦让人改变习惯失败,重新回到熟悉的旧习惯中。

习惯养成的环境影响

在产生问题的环境中寻求改变,结果是越改越无力,越改越迷茫,直至放弃摆烂。举个例子,一个成年人总是和给他压力、否定他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他想改变的问题也是在这个环境中产生的,但只要身处压力与否定的环境,就需要不断重复旧有习惯来应对。这个时候,边缘系统长期处于旧有习惯的重复影响下,大脑很难有空间去形成改变习惯的新轨道。要完成改变,需要创造一个合适的新环境,一个不需要再通过旧有习惯应对的环境,培养新习惯才能覆盖旧习惯的影响。

完美改变的执着

执着于完美改变是另一个难点。这是一种无法与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平共处的逃避行为。人类存在一些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想通过完美改变解决这些问题,是无法耐受这些问题的状态。耐受住问题不去刺激夸大,不追求完美解决问题,是对大脑边缘系统焦虑反应最大的安抚。解决问题越急切,越容易出现基底神经节的焦虑应激反应,导致严重的边缘摩擦。耐受住问题的前提是舍弃对自己完美的想象,舍弃用思维控制自己,接纳现有不足。接纳本身就是一种改变,是与问题共存的习惯改变。如果能做到真实接纳自己,在其他事情上的改变不会感到困难。

利用最佳习惯养成时间

大脑最佳习惯养成时间是每天醒来的0至8小时。这是人一天中多巴胺水平最高、肾上腺素与良性皮质醇分泌最佳的时间。大脑皮质可以利用这些神经递质扶上养成习惯改变的轨道,大大减少边缘系统的摩擦。在8小时过后,进入低改变欲望的接纳状态,避免太渴望改变而激发边缘系统的焦虑反应。

有人会说,每天醒来的8小时都被工作学习占据了。如果能早睡2到3小时,早起2到3小时,再配合通勤和自习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培养改变习惯。办法不是用想法、念头、意志力逼出来的。改变核心是把自己放在改变的轨道上,不是提前想象改变后的成果,也不是用边缘系统的焦虑、恐惧胁迫自己改变。自然改变的能力本身蕴含在大脑里,只需避开情绪系统的反应。

这些脑科学知识是否给你一些改变的启发?为什么我们总是想改变却难以实现?改变真的那么难吗?也许关键不在于改变的决心,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应对自己的大脑反应。你是否愿意尝试这些方法,打破旧习惯,培养新习惯,走上真正的改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