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27岁当博导,她用4年从博士后到首席科学家:只要坚持一定能做成

2024-07-22科学

女性搞科研的很少,能做出成就来的更是凤毛麟角。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张书彦女士,是一个例外,她用自己的经历,颠覆了这个刻板印象,创造了多个第一。博士后第二年,26岁当博士生导师,4年时间,从博士后到英国散裂中子源首席科学家,打破了一般人平均需要花10-15年的时间的惯例。成为英国散裂中子源「30年以来第一位华人首席科学家」、「卢瑟福实验室百年来第一位女性华人首席科学家」。6月29日,中国妇女报某博号报道了这位杰出女性的事迹。

张书彦,1982 年出生于深圳这块热土。她从小学习刻苦,成绩优异。2008年牛津大学博士毕业,进入卢瑟福实验室攻读博士后,2009年,27岁的她就担任博士生导师,此后,她在实验室牵头研发了三项世界领先的测量技术,参与了2项国际标准的制定。 拥有欧洲和日本的相关学术权威头衔。 2016 年 3 月,张书彦跟着核心团队举家回国,在松山湖创办了广东(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使我国成为继英美日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且技术和综合性能进入国际同类装置先进行列。

6月27日,在接受采访时,张书彦女士说了两句话,要鼓励更多的女性从事科研工作,只要你坚持,就一定能做成。

只要你坚持,就一定能做成——这句话凝聚了张书彦女士自己的学习科研经历的深刻体会。在英国,华人女性要想取得令同行尊敬的成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且不说现在无数在海外留学大学生经常吐槽的、好像难以克服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就是在科研的道路上,更会遇到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唯有坚持,才能取得点滴成绩。

教育人结语

张书彦的成功,有其个人天赋因素,更多的是她个人不懈努力和坚持不懈。她的经历为教育带来了诸多深刻的启示。

张书彦的成就打破了性别的界限,用实力证明了无论男女,都应当享有平等追求知识和科研成就的权利。近年来,高考数据的趋势也表明,性别在智力上的差异正在逐渐淡化,女生在高考高分行列中越来越多。

她的科研经历更是凸显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坚持精神,是她能够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取得突破的关键。这也提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坚韧不拔的品格。

张书彦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毅力。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她取得成功的关键品质。我们老师应引导学生树立高远的目标,鼓励他们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奋斗。正如张书彦一样,她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明确的目标和追求。

总之,张书彦的成功故事提醒我们,教育应是一个公平包容的环境,每个学生都应当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分数固然是敲门砖,我们学校更多的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三观、明确的目标,坚韧不拔的毅力。唯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