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有个梦想,就是做一名科学家,去探索宇宙的未知,去探寻星星的奥秘。但遗憾的是,长大了才晓得,原来科学家这条路是超级难走的,并且门槛特别高。
古代社会没条件也没上升途径,大家只能把科举放首位,人生兴趣放其次,这就有了那些半瓶子晃荡的科学家。现在呢,有很棒的信息技术支持,还有伟大的中科院目标,所以更多人朝着这方向努力,可真正能进去的人特别少。
就拿我们这期要聊的主人公来说,她是一位特别有名的中国女科学家,可遗憾的是,努力了一辈子,却被中科院拒绝了4次。最后,没办法就当上了美国院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女科学家的奋斗】
在中国古代啊,老是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时候呢,男性占主导地位,女性想谋求发展可太难了。就说李清照吧,晚年的时候想教一个小女孩学文学,可没想到被「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话一怼,半天都不知道说啥好。
这样就能看出来,中国古代的女性发展道路又窄又难走。但到了现代社会就不一样了,从建国起就有了男女平等的平台,男性和女性一起努力奋斗,在科学领域也开始有很多女性加入进来了。
咱们的主角李爱珍就是奋斗者中的一员。她打小就立下志向要成为一名科学家。不过她和咱们不一样,她不光有理想,还有恒心,最关键的是她还有那样的能力。
李爱珍小时候对科学数字就特别敏感,考试成绩向来名列前茅,每次跟老师交流都能举一反三。从她对数字的敏感和敏捷的思维就能看出来,她天生就是当科学家的料。
既然有天赋也有理想,那就得靠时间来积累,然后在未来有所收获。果然啊,李爱珍没让大家失望,很快就考上了复旦大学。
李爱珍进了这所人人羡慕的学府后,她的成长并没有停止,而是又从一群学霸里冒了尖儿。上学的时候就被大家看好,还被请到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呢。学生时代就这么有出息,周围人的羡慕和敬佩,就是对李爱珍的认可。
研究所里的生活状态和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以前在大学,又自由,又欢乐,还充满人情味,可研究所里只有冷冷清清和埋头苦干。不过李爱珍可没有一点不适应的感觉,相反,她还特别享受这样的生活呢。面对一个又一个的研究和试验,她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就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有了积淀,她很快就有了大量的实验经验,也有了不少积累,还把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际当中。在她的努力下,没几年,她就当上了技术委员会主任。
【二、外面的世界】
当李爱珍持续研究和深造的时候,时代背景也有了变化。那时不少学者和研究人员受到外部世界的诱惑,好多人出国留学后就不回来了,还有很多人更改了国籍,变成了外国人。
当时周围人的选择,也让李爱珍心里有过一点动摇,可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她最后对外面的诱惑不再理会。
虽然要抵御外界的诱惑,可俗话说得好,科学无国界,所以中美科学家之间的交流还是得有的。于是李爱珍就到国外去了,还亲眼看到了美国的学术氛围,见识到了她一直向往的知识和境界。
在美国,她见识到了许多新奇的科学前沿成果,还解开了很多以前想不明白的问题。就在她为之触动的时候,美国的科学家向她提出一个请求,希望她能留在美国。但李爱珍依旧是那句话,做研究可以,可她不想离开中国。
【三、冲击中科院】
从美国回来后,李爱珍继续深入研究,还对科学家的最高学府中科院有了强烈的向往。李爱珍没什么别的想法,但作为科学家,要得到大家认可,中科院是大家共同的目标。
第一次被拒绝,让她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个道理。那些出国留学的人并非真正的高手,真正的高手是一心一意为国家奉献,不争名逐利的。
从那以后,她就凭着更大的决心搞研究,又一次向着中科院的大门发起冲击。但很遗憾,失败了一回,两回,三回,不管她怎么努力,中科院就像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她的理想还是没能达成。等到第四次申请的时候,她年龄已经不符合要求了,所以只能无奈地放弃了。
不过在那个时候的情况中,她虽然失望过,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挫折后,她取得的成就进步非常明显,都让周围人侧目了。所以,美国又一次抓住机会向她提出请求,当时很失望的李爱珍就接受了美国的请求,最后成了美国的外籍院士。
在那个时候,美国人给的待遇实际上更优厚,生活条件好像也更好。可在李爱珍看来,美国的院士头衔根本算不上一个够格的目标,她心里真正向往的是中科院。她没资格进中科院,说到底还是自身实力不够,再说了,她毕竟是个中国人。
当时李爱珍加入美国国籍的时候,很多人都质疑她、指责她。不过李爱珍心态很正,她觉得科学没有国界,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她去美国就是要好好学习技术,再培养好多留学生,好为祖国出更多的力。中科院虽然是她这辈子都难以实现的梦想,但她也能为这个梦想出份力。
就像后来记者采访时她讲的那样,以前咱们闭关锁国,结果就落后了,被人欺负。现在她成了失败者,就想出去走走,给国人开阔一下眼界,多带些知识回来。
所以啊,李爱珍接受美国的院士头衔,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粗暴、自甘堕落。实际上呢,这是在经历失败后的重新出发,她就是在爱国主义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人在国外,心里却一直念着家乡,就算没能实现理想,也想为家乡出份力,在这一点上还是值得大家肯定的。
【结语】
当科学家可太难了,得有天赋,得有毅力,竞争压力还特别大。以前咱们可能没感觉,就觉得中科院特伟大,哪能想到这里面的竞争压力超乎想象呢。
中国有十几亿人口,可院士却没多少。大家都想成为院士,可竞争压力实在太大了,院士个个都是顶尖人才。就拿李爱珍来说,她有天赋又刻苦,还得到了美国人认可,却也没达到标准。
就是在这么残酷的竞争压力下,我们才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绝对顶尖的人才。这些人在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甚至能对美国起到威慑作用。不过大家得端正一个态度,在国内要是到不了最高水平,跑到国外去追求更高水平,并且给我们开辟出一条路来,这也是行得通的。
「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界」,这话没错。可真正有追求的科学家,是不会被外界影响的,他们内心的执着会使他们心里装着祖国,通常来说,科学家叛国这种事不会发生。所以,大家看到那些留学以及接受外国院士之类的新闻时,态度得端正些,别太偏激,可别小瞧了在中国文化熏陶下的科学家。
图片是从网络上获取的,如果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