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黄河已成「悬河」,高出地面10米,为啥国家不肯清理河底泥沙?

2024-02-22科学

每到夏季,长江中下游的超警戒水位就几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新闻。

一条大河的众生命,依靠它的滋养水源。

但当它狂暴不羁,这些滋养也就变成了威胁。

长江的夏季洪水屡屡成为头条新闻,让人们忽略了黄河,它的水位一度比高楼大厦还要高出三四层。

它的水位在上游是奔腾不息,到了下游它变得稳重宜人,却带来了另一种危机。

它的河床一度比旁边的居民楼还要高出十米。

这种「奇观」通常在人们的心中只能挂名,却忽视了长久以来的人为原因。

即便有着现代科技的帮助,想要改变这一局面依旧异常艰难。

为什么会出现「悬河」?

黄河,古称河清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它孕育了汉族的先民,也见证了我国数千年的沧桑巨变。

但它也一直是众多自然灾害的「制造者」。

每年春季,它的冰封会融化成洪水,毁灭性的洪水成为了农耕文明的敌人。

在过去,它几乎每隔二三年就会改变自己的流径。

在上游的山区,它会考验人们修建防洪工程的能力。

但它的另一种危机,积压已久。

这条河之所以能够成为「母亲河」,就是因为它的水量极其充沛。

但它的水不单纯是清澈甘甜的。

因为它的上游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开发的「战场」。

过度的砍伐及其耕种,导致土地水土流失。

在水土流失的帮助下,它的水变得浑浊不堪,而这一切都会随着泥沙一起下泄到下游。

这也就是为什么黄河日益淤积的原因。

水定会找到最低点,而泥沙也就迅速堵塞了它以前的河道。

这些堆积如山的沙土,使得居民们在生活中更多了一层威胁。

他们需要时刻防备河水的入侵,还要面对这些沙土在袭来。

因为河水的到来,它们会变得异常肥沃,可一旦退去,这片土地又成了略显残酷的沙漠。

这些沙土的到来,让人们陷入了「悬河」的局面。

想要解决这一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清理河床堆积的泥沙。

但黄河不是一条小溪,想要清理它的河床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

即便有如今先进的机械,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人们不肯去做这件事?

为什么不清理河床泥沙?

黄河的泥沙淤积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面对着将近四百亿的泥沙流入黄河,它的下游河道的深度每年都会减少约六米。

如此剧烈的淤积,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无疑就是清理河道了。

但这项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科学家们认为,这项工作的难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每年的淤积量都高达四亿吨,这些泥沙一旦堆积起来,就会成为相当坚硬的物体。

如果用拆除建筑物的机械,效果也不会太好。

但如果使用拆迁工具,又很难做到精确清理。

即便是开发专用机械,这些东西也是需要时间的积累,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够出现。

但时间并不是最大的问题。

如果我们真的将所有的东西都清理出来,那它们又该如何处置呢?

四亿吨的泥沙并不是一个小数字,如果直接抛到旁边的地方,这片土地很有可能会被埋没。

而如果直接通过运输车辆进行转移,那又会浪费大量的资源。

这些都是清理工作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最重要的是,即便将所有的泥沙都清理干净了,但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根除。

面对黄河这样的大河,它的水量是如此之大,即便清理了部分泥沙,它也会继续淤积。

黄河的上游一直都是水土流失的主战场,即便有诸多的防治工程,但要扭转这一局面,还需要更多时间的积累。

如何扭转局面?

水和泥沙都是黄河的本身,要想扭转它淤积的局面,唯一的方法就是从源头开始。

从古至今,无数的抢救工程都是治标不治本。

这些方案固然能够挽救灾情,但时间久了它的成本也会变得越来越高。

要想扭转黄河淤积的局面,就得防止过多的泥沙流入河中。

既然黄河的上游是水土流失的主场,那我们就该从这里着手。

这里的地区大多数都是荒芜的土地,而水土流失的原因也大多都是因为没有植被的保护。

因此,我们就需要大举植树造林,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泥沙的流失,还能使得这些土地变得更加肥沃。

即便是到了今天,我国的工程也从未停止过。

虽然工程带来的成效不会一蹴而就,但只要人们保持初心,这条河流迟早会回归到它的治理时期。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水库及其水利枢纽来减少泥沙流入黄河的数量。

不过这些工程也是需要时间积累的。

从古至今,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对黄河的治理工程,无数前辈都付出了毕生的努力。

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了先进的科技手段,我们也已经具备了更多的经验。

只要我们一直坚持下去,相信不久的将来,黄河必定会恢复昔日的风彩。

笔者认为。

河水是养育万物的,水资源更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当这股力量失控时,它又会变得毁灭性。

希望大家都能够珍惜它,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