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每天了解一家上市公司——国轩高科(002074)

2024-10-27财经

本文仅分享上市公司基本知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希望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国轩高科是一家在新能源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上市公司。

业务范围:

- 动力锂电池:这是国轩高科的核心业务,产品包括磷酸铁锂材料电芯、动力电池组等,为纯电动乘用车、纯电动商用车等提供动力支持。其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方面不断取得技术突破,例如已实现车规级全固态电池的制备及样品测试,电芯体系循环次数可达3000次以上。

- 输配电设备:国轩高科在该领域也有涉足,从事相关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国轩高科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研发能力:

- 全球研发体系:在中国上海、合肥、日本筑波、新加坡、美国硅谷、美国克利夫兰等地布局了全球八大研发中心,拥有三大验证平台、四大检测验证基地。并且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日本筑波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众多知名大学、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研发机制,这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全球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不断推进技术创新。

- 电池技术成果:在电池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已实现230wh/kg磷酸铁锂电芯设计定型、302wh/kg三元电芯量产装车,系统能量密度突破200wh/kg。其360wh/kg三元半固态电池通过严格的针刺测试,系统能量密度可实现260wh/kg,续航里程超过1000km。

2. 全产业链布局:

- 上游资源掌控:建立了从矿产资源端开始的产业链布局,对上游原材料的掌控能力较强。这有助于保障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在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 中下游协同发展:在材料端、电池产品端、电池回收和充电基础设施等中下游环节也有深入布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闭环。这种全产业链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更好地把控产品质量和性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3. 客户资源与合作关系:

- 国内客户基础:在国内拥有众多稳定的客户,如吉利、奇瑞、上通五、长安等车企,为其动力电池产品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需求。与这些国内知名车企的长期合作,也有助于公司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 国际合作拓展:大众汽车是公司的重要股东,大众的入股为国轩高科带来了技术、资金和市场等多方面的支持,依托大众集团的认证背书,公司有望加速打入欧美高端市场,提升其动力电池产品的价值量和品牌影响力。

4. 产能规模与基地布局:

- 产能规模优势:具备较大的产能规模,能够满足市场对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不断增长的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储能市场的兴起,产能规模优势将有助于公司获取更多的订单,提高市场占有率。

- 广泛的基地布局:在合肥、唐山、青岛、宜春、柳州、南京、安庆等地拥有生产基地,形成了较为广泛的生产布局。这不仅可以贴近客户,降低运输成本,还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提高客户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

5. 专利技术积累:公司累计申请专利8654项,其中发明专利3795项,实用新型专利4379项。丰富的专利技术储备为公司的产品研发和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法律保护,有助于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技术优势。

国轩高科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

1. 宁德时代: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系统提供商,在电池技术研发、产能规模、客户资源等方面都具有强大的优势。其几乎为全球所有主要的汽车制造商供应电池,市场份额较高。2023 年在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领先。宁德时代的产品覆盖了多种电池技术路线,在三元锂电池等领域技术实力强劲,与国轩高科在国内外市场上存在激烈的竞争。

2. 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其在电池领域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实力。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亚迪依托自家新能源汽车产品销量规模的增长,通过电池的自产自销来持续扩大自己的动力电池的容量,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与国轩高科在动力电池市场形成竞争。

3. 亿纬锂能:在锂电池领域发展迅速,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都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与国内外众多知名车企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且在技术研发方面也不断投入。在储能业务方面,亿纬锂能的营收已超过百亿,与国轩高科的储能业务形成竞争。

4. 中创新航:在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领域都有布局,通过低价优势拿下了广汽埃安、小鹏和深蓝等新能源车企的部分订单,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上,中创新航也是国轩高科的有力竞争对手。

5. 欣旺达:在消费电子电池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近年来也积极拓展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业务。其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力,与国轩高科在相关业务领域存在竞争。

6. LG新能源:韩国的电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和较高的市场份额。其在电池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与国轩高科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竞争。

7. 松下:日本的知名电池企业,在动力电池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其与特斯拉等车企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也是国轩高科的国际竞争对手之一。

根据2024年10月13日界面新闻发布的数据,2024年9月国轩高科的市场份额情况如下:

- 国内整体动力电池市场:国轩高科的市场份额为5.8%,位列第五。当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54.5GWh,宁德时代以44.02%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比亚迪以24.2%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二位,中创新航以6.69%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欣旺达以3.21%的市场份额位列第六。

- 国内磷酸铁锂电池市场: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国轩高科的市场份额未提及具体数据,但9月国内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中,宁德时代以14.38GWh的装车量位居第一,市占率为34.8%;比亚迪以13.14GWh的装车量位居第二,市占率为31.8%。

在过去的2023年,国轩高科的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5.91GWh,市占率为4.10%。其中,三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20GWh,市占率0.95%;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4.71GWh,市占率5.64%。

国轩高科2024年上半年的财务状况如下:

1. 收入情况:

- 营业总收入: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67.94亿元,同比增长10.20%。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92.86亿元,同比增长15.18%,环比增长23.68%。

- 营收结构:从产品收入结构看,动力电池系统与储能电池系统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动力电池系统的营收占比为69.67%,实现营收117.01亿元;储能电池系统的营收占比为25.84%,实现营收43.39亿元;输配电设备占比1.75%。

2. 利润情况:

- 归母净利润: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71亿元,同比增长29.69%。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51.35%,环比增长192.18%。

- 扣非净利润:上半年扣非净利润4906.12万元,同比增长38.71%。不过,第二季度扣非净利润3845.78万元,同比下降17.30%,环比增长262.69%。

3. 现金流情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24年上半年为1.80亿元,同比增长9.17%。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8.89亿元,但同比减少28.59亿元。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30.57亿元,上年同期为-38.05亿元。

- 自由现金流:2024年上半年为-38.73亿元,上年同期为0.66亿元。

4. 盈利指标:

- 毛利率:2024年上半年为17.81%,同比上升2.46个百分点。第二季度毛利率为17.77%,同比上升5.6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09个百分点。

- 净利率:上半年为1.86%,较上年同期上升0.28个百分点。第二季度净利率为2.98%,较上年同期上升1.29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上升2.50个百分点。

- 基本每股收益:2024年上半年为0.15元。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24年上半年为1.10%,较上年同期增长0.22个百分点;投入资本回报率为0.96%,较上年同期下降0.12个百分点。

5. 资产与负债情况:

- 资产方面: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增加33.41%,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3.65个百分点;在建工程较上年末增加20.95%,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2.47个百分点;交易性金融资产较上年末减少26.26%,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下降1.5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较上年末减少1.16%,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下降1.48个百分点。

- 负债方面: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应付账款较上年末增加12.84%,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0.99个百分点;短期借款较上年末增加9.72%,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0.69个百分点;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较上年末增加23.32%,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0.96个百分点;合同负债较上年末减少81.04%,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下降0.90个百分点。

- 资产负债率:2024年上半年末资产负债率为73.77%,相比上年末上升1.87个百分点;有息资产负债率为44.22%,相比上年末上升1.41个百分点。

- 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2024年上半年,公司流动比率为0.91,速动比率为0.80。

总体而言,国轩高科2024年上半年在营收、利润等方面有一定增长,但也面临着资产负债率较高、现金流状况有待改善等问题。

国轩高科历年分红比率如下:

2023年:分红方案为10派1元(含税),以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基数计算,股利支付率约为18.87%,税前分红率约为0.51%。

2022年:分红方案为10派1.001322元(含税),对应股利支付率约为125.16%(该数据较为异常,可能与公司的盈利情况及财务处理相关),税前分红率约为0.22%。

2018年:分红方案为10派1元(含税),股利支付率约为10.53%,税前分红率约为0.75%。

2017年:分红方案为10派1.5元(含税),股利支付率约为12.61%,税前分红率约为0.56%。

2016年:分红方案为10派1.5元(含税),股利支付率约为18.75%,税前分红率约为0.36%。

2014年:分红方案为10派0.2元(含税),股利支付率约为16.67%,税前分红率约为0.27%。

2013年:分红方案为10派0.2元(含税),股利支付率约为13.33%,税前分红率约为0.35%。

2012年:分红方案为10派1元(含税),股利支付率约为71.43%,税前分红率约为1.68%。

2011年:分红方案为10送3股转增5股派0.8元(含税),若仅以派息部分计算股利支付率约为42.11%,税前分红率约为0.5%。

2008年:分红方案为10转增7股派1元(含税),以派息部分计算股利支付率约为25.3%,税前分红率约为0.63%。

2007年:分红方案为10转增2股派1元(含税),股利支付率约为19.99%,税前分红率约为0.5%。

2006年:分红方案为10转增2股派1元(含税),股利支付率约为20%(此处数据为推算,与实际可能存在一定偏差),税前分红率约为0.1%(此处数据为推算,与实际可能存在一定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