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之前,建议您先点击「关注」,这样以后就能持续接收到更多类似的精彩内容啦。
引言
股市行情一片火热,人人高喊牛市来了,可刘纪鹏教授却泼了一盆冷水。他指出A股三大制度性漏洞不除,股市再涨,最终还是股民被割。谁对谁错?
事件概述
刘纪鹏教授在近期的发言中,对当下股市的「疯牛」行情表示了担忧。他提到,虽然在节前5个交易日,A股市场赚得满堂彩,但背后的隐患不容忽视。与其盲目乐观,不如回顾2015年的股灾教训——当年从3000多点一路涨到5178点,结果暴跌,股民们成了「韭菜」。
刘教授重点提出了A股的三大漏洞:首先,大股东和实控人随时可以高位减持股票,尤其是那些原始股已经解禁的公司,这类股票的成本极低,一旦集体减持,将对股市产生极大的冲击。其次,注册制放松了上市门槛,某些不达标的「垃圾公司」也能通过包装手段上市,股民成了接盘侠。最后,上市公司里那些「独立董事」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刘教授呼吁要改革这些漏洞,否则股市再牛,股民依然会是输家。
正文
A股的疯牛行情,股民们一边欢呼一边担心。毕竟,大家还记得2015年那波「韭菜收割」的痛。彼时,股市一路冲高,股民赚得盆满钵满,可没几天股灾来袭,满仓入市的人,连本带利赔光了。今天的刘纪鹏教授之所以敢在一片「牛市来了」的呼喊中泼冷水,显然是有备而来。
他说得最有道理的就是第一个漏洞—— 大股东随时可以高位减持 。别看股市表面上红红火火,很多原始股的大股东已经摩拳擦掌,准备高位套现了。特别是那些解禁的原始股,这些股票的成本低得可怜,一旦大股东决定抛售,后果可想而知。就像刘教授形容的,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股市高位,大股东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发财」的机会。这波减持潮一来,牛市很可能戛然而止,甚至转熊。说白了,股市对散户来说是春天,但对大股东来说,或许是收割季。
注册制也好,注水制也罢 ,这些年来,A股的上市公司数量确实猛增,但质量呢?刘纪鹏教授提到,有不少「包装出来」的公司,名义上符合条件,其实连基本的运营能力都没有。最讽刺的是,监管机构每次去企业现场检查,这些公司反而撤回上市申请。这不是「心虚」是什么?这背后说明了什么问题?显然,注册制的初衷是好的,让更多优质企业通过公开市场融资,但问题是,这种放松门槛的制度也给了「垃圾公司」可乘之机,股民因此成了「接盘侠」。
更荒谬的是,这些公司的中介机构,比如券商,本该充当市场的「把关人」,却为了赚取佣金,甘愿充当帮凶。上市之后,这些公司原形毕露,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股民们辛辛苦苦投入的资金,只不过是为这些企业的漏洞买单。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让人火大: 独立董事的「独立」只存在于名义上 。本来,这些独立董事的职责是监督公司运营,保护股东权益,但现实中呢?这些人拿着公司给的高薪,早就站在大股东一边了。独立董事成了公司内部的「装饰」,不仅没能监督管理层,反而帮着他们隐瞒真相,忽悠散户投资者。换句话说,原本应该保护股民的「保护伞」,成了割韭菜的帮凶。
这些漏洞,如果不被修补,A股再多的牛市也只不过是短期的狂欢,股民最终难逃被割的命运。
刘纪鹏的观点是有历史借鉴的。2008年的6124点,2015年的5178点,哪一轮牛市不是以股灾收尾?每次牛市来临时,股民都幻想着一夜暴富,结果呢?牛市过后,大家发现账户里的钱不但没赚,反而越套越多。这不就是因为A股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漏洞重重吗?
这一次的牛市行情,也并非自然形成,而是**「政策市」、「货币市」**,换句话说,是国家为了提振经济,借助股市的力量恢复市场信心。但问题在于,如果制度上的漏洞不被弥补,这种「人造牛市」最后很可能重蹈覆辙。就像刘纪鹏所说的,眼下股市看起来风光无限,但隐患重重,一旦这些漏洞爆发,散户又会成为最后的买单者。
其实,我们看到,刘纪鹏教授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就在他发表言论的几天后,已经有不少上市公司发布了大股东的减持公告。这不是刘教授提到的第一个漏洞的完美例证吗?趁着股市大涨,大股东开始抛售手中的股票,赚得钵满盆满,留下来的,还是那群充满希望的散户。结果可想而知,牛市过后,迎来的可能是新一轮的「韭菜收割」。
结语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A股牛市的狂欢背后,股民到底能不能逃过韭菜命运?你觉得这些制度性漏洞会不会终结这轮行情?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