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中美金融战下半场:为什么国家一定要将股市拉起来?

2024-10-25财经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格局中,中美金融战无疑是一场备受瞩目的 「大戏」。这场金融战的走向,不仅关乎两国经济的未来,更在全球经济秩序中掀起了波澜。近期,关于 A 股市场的走势及其背后的深层逻辑,引发了诸多讨论。许多媒体和自媒体从国内因素,如拉动消费、化债、企业和政府融资等角度对庙堂拉 A 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这些观点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作为一名专注国际政经的博主,我认为有必要从外因角度,即中美金融战的视角,来深入阐述这一轮 A 股牛市的内在逻辑。

中美金融战结束了?答案是进入下半场了

以美联储降息为标志,美国在这次金融战中已显露出失败的迹象。尽管有不少人为美联储的举措进行辩解,但在未能成功拉爆中国、收割全球的情况下,美联储被迫降息,且一次性降幅达 50 基点。这种无奈之举,充分证明了美国此次金融战徒劳无功,其金融战略目标未能达成。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金融战就此彻底结束。从收割角度看,或许可以认为这一阶段的金融战已告一段落;但从战争的收场角度而言,实则还有下半场。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多次提到一个观点:这轮金融战中,美国确实失败了,但中国还不能说已完全获胜。美国在金融战失败后,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其原本试图击败中国的最大筹码也已丧失。然而,若美国能够内部消化这些成本,保住国本,那么其金融霸权仍有可能维持下去,甚至不排除未来养精蓄锐后,对中国发动第二轮攻击。
而从中国的角度出发,我们在这场金融战中付出了诸多代价,好不容易扛过了美国的金融攻击。如果就这样让美国轻易 「平安落地」,不仅对这位末路霸主过于宽容,也会给中国的未来埋下隐患。因此,攻防转换势在必行,中国要发起战略反攻,争取大幅削弱乃至摧毁美国的金融霸权,一举破除过去几十年套在中国头上的金融枷锁。

美国在金融战下半场的策略与困境

美国在金融战上半场进攻失利后,如今要做的是稳住自家阵脚,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回血。那么,美国如何回血呢?

收割全球计划的失败与成本增加

此前,美国试图通过拉爆中国来收割全球,但这一目标已然失败,而且在此过程中,美国还额外支付了约 2 - 3 万亿(外界推测)的成本,这无疑进一步加重了美国的帝国危机。

重振工业体系的艰难与不现实

另一种回血方式是固本培元,即重振工业体系,通过实打实创造财富来缓解经济压力。然而,现实情况是,这不仅难以实现,甚至在过去两年的加息周期中,高利率环境还加剧了美国制造业的萎缩。美国制造业的现状面临诸多挑战,如劳动力成本高、产业配套不完善、技术创新瓶颈等问题,使得重振工业体系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发债成为无奈之选

在上述两种方式都行不通的情况下,美国只剩下发债这一途径。在当前的降息周期,美国必须完成大规模的美债销售。据估算,明年将有 8.5 万亿美元的美债需要续约,同时还有 2 万亿美元的新增美债,总计需要卖出 10.5 万亿美元。只有成功将这些美债售出,美国才能获得资金继续维持其经济运转和社会秩序,否则将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美债销售与中美资金博弈

那么,美国要如何卖掉如此巨额的美债呢?在加息周期中,全球资金大量聚集在美国,且主要集中在美股市场。因此,卖美债的钱很大程度上只能从美股中腾挪。这一过程中,存在几种可能的情况:

美债与美股的平衡

如果美债成功卖掉,且美股没有崩盘,那么美国人可以实现相对平稳的过渡,维持其经济的基本运行。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通过资金的内部转移,虽然在金融战中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胜利,但至少避免了全面的经济崩溃,算是在一定程度上稳住了阵脚。

左手倒右手的平局局面

若美债卖掉了,但美股崩了,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平衡,即资金在内部进行了重新分配,虽然股市遭受重创,但美债得到了资金支持,没有让资金大量外流,尤其是没有便宜中国人。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这可以算是一种平局的结果,虽然经济面临一定的动荡,但金融霸权在短期内尚未受到根本性的冲击。

美债与美股双崩的危机

最糟糕的情况是美债没有卖掉,并且美股还崩盘了。这意味着大量资金逃离美国,而从当前的形势分析,这些资金很可能流向中国。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中国将在这场金融博弈中取得重大胜利,美国的金融霸权将受到严重削弱,其经济也将陷入深度危机。

中国拉 A 股的外部逻辑与战略意义

在这场中美金融博弈的下半场,中国采取了拉 A 股的策略,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

吸引全球资金,削弱美金融霸权

当前全球资产大多处于高位,唯独中国资产处在历史低位,这对全球资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此时启动牛市,可以将加息周期内吸引到美国的资金逐渐吸引到中国。通过 A 股(乃至大城市优质房产)作为诱饵,吸引全球资金投资中国,不仅可以获取海量资金支持中国经济建设,助力启动新一轮经济周期,还能在同时对美国的金融霸权进行釜底抽薪,削弱其对全球资金的掌控力。

技术可行性与战略反攻时机

在之前的金融战过程中,美国凭借金融霸权对中国疯狂进攻,中国只能被动防御,手中无牌可打。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抗,中国在防御过程中完成了产业升级,地缘政治方面美国也被东欧、中东两大战场拖累。如今,美国手里的牌已打完,而中国却迎来了反攻的时机。中国的产业升级使得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抗风险能力增强,为吸引全球资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地缘政治上的相对优势也为中国在金融战中争取了更多的主动权。
A 股走势的节奏性与博弈复杂性
A 股一定要拉起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会一飞冲天。从外部角度看,拉 A 股是为了对抗美国发债,而美债发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 A 股的拉升也会具有节奏性,会根据美债发行的时间节点进行定向狙击。另一方面,由于此次资金争夺极为重要,美国必然会竭尽全力挣扎,用尽一切办法破坏 A 股的牛市氛围。这就是近期 A 股市场大起大落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国庆假期结束后,海外市场围绕 A 股指数做多做空双方展开了激烈鏖战。这其中既有中国自身对市场节奏的控制,也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方面对全球资金看多 A 股热情的恐慌,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阻滞乃至破坏做多中国的共识。

美国的后续手段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美国的手段

接下来,美国为了实现其美债销售目标,维护金融霸权,可能会采取多种手段。除了借助其既有的金融霸权和舆论霸权定时定向狙击中国金融市场外,在地缘政治层面,大概率会在东亚搞事,渲染围绕中国的战争恐慌。不过,美国现在内部外部麻烦一大堆,其自身的可靠性受到质疑。相比之下,中国在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方面相对更为稳定,相信明眼人都能看出资金流向中国更为靠谱。
但真正能为美国所用的手段,可能是炒作经济衰退乃至大萧条。美国试图通过以自家经济衰退为引子,引发全球大众的恐慌,进而让资金认为在全球经济衰退乃至大萧条的背景下,投资变得毫无价值和风险巨大,只有购买美债这种收益相对稳定、具备高安全性的资产,才能在这种恶劣环境下尽可能保存财富。同时,美国进入降息周期后,未来国债收益会更低,美联储可以通过操控降息周期,有节奏地控制美债发行过程,将市场上的资金有序逼入新发美债的购买中,完成资金从美股向美债的转移。
中国的应对
面对美国的这一策略,中国的应对之策是证明自己有不受美国影响,引领经济持续复苏的能力。全球经济衰退预期主要是基于美西方经济衰退,而美西方过去一直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是全球经济的风向标。美国炒作全球经济衰退,目的就是以自身经济衰退引发恐慌。
中国要打破这种恐慌,就必须证明自己有能力对冲美国乃至美西方经济衰退的影响。一方面,中国凭借自身庞大的内需市场以及 「一带一路」 倡议,有能力开启新的经济周期,证明自己已经可以取代美国,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引领者。另一方面,中国通过提高劳动者收入报酬比例等财政手段,结合股市刺激政策,释放经济基本面进步的红利。中国这些年的产业升级已取得成功,经济基本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一场良性通胀和劳动者收入的普遍性增加,点燃中国内需市场,并带动 「一带一路」 体系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基本面的向上与股市以及中国资产的拉升相辅相成,发挥 「1 + 1>2」 的效果。只要中国经济体系的增长实证能够对冲掉美国炒作自家衰退带动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那么全球资金就会将去中国避险与逐利相结合,取代单纯去美债避险,成为资金的主要流向目标。

A 股牛市与中国经济战略进击的展望

拉 A 股只是中国在中美金融战下半场的一个策略手段,其背后是中国整个经济体系的一次战略进击。中国的目标是打破美国平安落地的企图,吸引全球资金中的相当一部分来到中国,与中国的基础生产力相结合,共同打造一个中国主导的全球经济新秩序,让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周期的新引擎。
当然,现实世界充满变数,这场金融战的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美国一定会竭尽全力阻止中国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即便 A 股牛市能够顺利展开,其过程也势必充满波折,大起大落将成为常态。但至少,中国已经成功扛住了美国最疯狂的上半场进攻。进入下半场后,攻守之势已然改变,中国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且目前手中的牌具有一定优势。
在这场关乎国运的金融战中,每一个人都能深刻感受到 「国运,既我运」。中国在金融领域的每一次决策和行动,都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考量,更是对国家未来和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我们期待国家在这场复杂的博弈中能够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场长期而艰巨的斗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坚定信心。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中脱颖而出,引领世界经济走向新的繁荣。
中美金融战下半场的较量才刚刚开始,A 股市场作为这场博弈的一个重要战场,其走势和发展将受到全球的关注。中国将以坚定的决心和智慧的策略,在这场金融战中争取主动,为实现国家的经济战略目标和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而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将在这个过程中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共同见证历史的变迁和中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