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回头审视贵州军工企业搬迁

2024-07-26财经

贵州得益于三线建设的方针,以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的军工企业建设,来自东北,东南地区的大批对口援建单位,在贵州的贵阳,遵义,安顺,黔东南,黔南等为主的地区,建设起了011基地,即航空工业集团,061基地,即航天工业集团,083基地,即电子工业集团,使山高水远,偏僻落后的贵州省,一跃有了国内先进的军工企业体系,生产出了大量的战机,导弹,雷达电子设备,为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随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国家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这些军工行业军品任务锐减,而步入民品生产市场,地处偏远,信息不灵,交通不便等缺陷日趋暴露出来,再加上生活不便,人才流失,种种矛盾迭加,使贵州军工行列不得不进行布局调整,自90年代开始,这些企业开始了搬迁过程。

现在回头来简单看看这一搬迁情况。

1,搬迁是历史必然,是对过去布局缺少科学论证的纠正过程。

三线军工建设初期,国家过于强调「进山,进洞,蔽」的方针,企业大多建在偏远的乡下,且战线拉得过长,导致生产成本高昴,以011基地为例,这个产军机的企业集团,从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地区,再到毕节地区,企业战线长达好几百公里,导致一个零部件有可能在500公里之外,且当时路况极差,有的厂区之间一个技术性协调路程就需两天,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矛盾还不明显,而一旦步入市场,其信息反馈慢的缺陷对企业发展的桎梏就相当明显。

进入80年代后期,人才流失,生活不便,使企业搬迁成为必然。

2,贵州军工搬迁的基本情况

简单一句话,贵州的军工搬迁都是以靠进省城为中心进行的。

简单点说,011,061,083基地从总部到骨干企业都搬到了贵阳,其中从安顺搬走的就有黎阳发动机公司,红湖厂,新艺厂,303医院,清平刃具厂,枫阳厂等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少的3000人,多的近万职工,连同家属有上万人,这些企业搬走,对安顺经济发展可谓是一种打击,

而遵义的航天,黔东南的电子集团,也都把主业搬到了贵阳的小河,乌当区。

3,搬迁为一些企业迎来发展新机

企业搬至省城,对方便职工生活,企业交通环境改善,留住企业人才等等都是极为有利的,许多企业搬迁之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之后,走上了新的发展大道。

如万江机电,力源液压,航天科技,振华科技都是这样的典型。

4,搬迁费用从何而来

与当初建设这些企业集团一样,搬迁费用来自3块。

首先是国家有专项搬迁费用,其次是银行贷款,其三是企业自筹资金。

4,搬迁也使一些原本还能过去的企业走入绝境

典型如由原本位于清镇等地的清平刃具厂等几家工具企业,搬迁合并到小河组成西南工具厂后,几家企业负债极重,再加上各种因素,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另外,一些企业是否真要搬迁也值得反思,例如原在安顺平坝的几家企业,离贵阳市仅50公里,且有高速公路直通厂区,现搬至贵阳远郊的沙文,离市区仍有30多公里,这样的搬迁,一家企业就要耗资几个亿,费这么多钱搬迁,意义在什么地方呢?再比如有个金江机械厂,由南京511厂援建的,原在毕节大方羊场坝,80年代搬到贵阳乌当新场乡,仍存在地处偏远问题,到本世纪初搬迁到乌当街上的百衙路,现在又实施搬迁到贵阳机场附近的双龙,这一次搬迁,意义又在什么地方呢?

回头审视贵州三大军工集团搬迁,总体上是必要的,有利的,不在其中,难体会一家企业地处偏远的难,但有的企业搬迁,看来积极作用不多。

也不知道局内局外人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