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中国电动汽车出海频频遭遇「逆风」。欧盟发布通知,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进行海关登记,未来还可能征收「追溯性关税」;英美则准备进行反补贴调查或国家安全风险调查。对此,外交部发言人回应表示,保护主义绝不可取,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有违国际经贸规则,只有秉持互利合作,才能做大蛋糕,只有跨越零和博弈,才能带来共赢。
近年来,中国汽车业在新能源领域「换道超车」,成为中国制造的闪亮名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超过120万辆,同比增长77.6%,稳居全球第一。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支撑,得益于国家战略布局和企业集体精进,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已处于领跑阵营,不但低成本、高质量,智能化研发与应用水平也走在世界前列。
正所谓「树大招风」,随着我国电动汽车逐渐赢得全球认可,一系列新挑战也纷至沓来。早在去年10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今年1月,美国政府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声称中国电动汽车「可能含有可以监视美国车主的技术」,构成「国安风险」。美财长耶伦甚至直言不讳,声称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打压措施,就是确保美国国内电动汽车行业取得成功。动辄挥动「关税大棒」,频繁炒作安全风险,都不过是美西方打压遏制中国的惯用伎俩罢了。
无论西方政客怎样抹黑,他们有意无意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电动汽车能有今天的成绩,正是在一次次「逆风」打压中摸爬滚打磨练出来的。相比关键核心技术受限的燃油车,中国电动汽车突破了电池、电机、电控新三大核心技术。尤其是面对售价高昂的空气悬架、激光雷达、人车交互系统等技术,中国车企攻坚克难,不仅打破了技术垄断,还硬生生把价格打了下来。
「逆风」突围的背后,是根植于自主创新的使命、产业升级的梦想以及辛勤劳动的汗水。而西方国家一边要求消费者转向电动汽车,一边却惰于创新吃技术老本,眼瞅着自身竞争力大不如前,竟然以「补贴」为由,妄图扼杀中国车企的努力。就中国企业来说,出海途中常遭「逆风」,是必然要经受的考验,可是一次次实践表明,迎难而上、愈挫愈勇,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打磨出的就是品质更高、服务更佳的产品。
开放创新造就了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进步,而思维、技术的封闭,造成了西方电动汽车行业目前的落后。无论外部环境有怎样的变数,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唯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更多机遇,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