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美媒发声:西方粮商的盈利时代已结束,中国将不再为其买单!

2024-10-14财经

粮食问题始终是国家稳定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西方主导的国际粮商才能肆无忌惮地操控粮价,从而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

然而,在粮食领域,国际粮商面临了一道难关,那就是中国。外媒指出,由于中国的迅速崛起,西方粮商原本舒适的盈利空已受到压缩。

外媒为何会如此评价呢?我国在抵御西方粮商的影响方面到底做了哪些重大举措?

西方粮商的好日子到头了?

最近,美国彭博社发布了一则报道,其内容指出:「由于中国对粮食的需求减少,导致美国玉米和法国大麦对华出口额骤然下降。」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中国消费者逐渐降低了肉类消费,并减少了外出就餐的频率。」

在阐述完这些内容后,文章直言总结道:「西方粮商的美好时光即将结束,因为全球最大的粮食消费者——中国,突然停止了采购。」

彭博社发布此文后,迅速引发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与讨论。

在众人眼中,国际粮商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宛如过山车般波动不居,最终只能无奈认输,丧失了对这一市场的控制。

提到这一点,或许许多人会好奇,国际粮商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到底如何?为什么他们赚的钱都是那么轻松的?

常年搞垄断的国际粮商

严格而言,在中国刚加入WTO的那些年里,国际粮食商实际上生活得相当舒适。

那时我国成功进入欧美市场,可以将国内的低价工业产品自由地销售给这些国家,从而获得大量外汇。

毫无疑问,我国加入WTO是付出了代价的。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不得不从西方进口大豆等农产品。

针对美西方的这一请求,我国答应了。毕竟当时我们对大豆的需求并不旺盛,购买主要是用于榨油或喂养牲畜。

国际粮商提供的大豆价格相当实惠。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开展合作,直接进行大规模进口国外的大豆。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大豆逐渐成为了我们的弱点。

目前,我国对大豆的需求持续上升,年进口量接近1亿吨,其中绝大部分来自美国。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美国停止向我们出口大豆,那么我国将面临大豆短缺,这将影响到养殖业的饲料供应。在这种情况下,生猪价格可能会急剧上升。同时,我国对肉类产品的消费也会相应下降。

总的来说,我国在大豆领域已经显现出明显的对外依赖。国际粮商利用这一弱点,疯狂操控大豆期货价格,从而在中国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特别是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这四大国际粮食公司,统称ABCD,它们在操控粮价方面经验丰富。

在西方各国政府的支持下,国际四大粮商曾一度控制了种子、农药、化肥、仓储物流、加工运输和分销等多个环节。

凭借这一垄断地位,它们直接操控供需关系,掌握粮食价格的波动。在这种情形下,其他国家只能任其摆布。

在某种意义上,国际四大粮商与石油体系中的欧佩克有些相似,它们都强调自身的主导地位。

中国不买国际粮商的货了

毫无疑问,过去国际四大粮商确实拥有过分的资本实力。然而,现在情况已然不同,如今的粮食市场完全是买家主导。而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购买国。

如果中国停止采购,这些粮商的粮食将只能无奈地堆积在仓库里。关于这一点,从近年来国际粮商对华出口贸易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比如,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对中国的玉米出口量仅为1.34万吨。而在去年同期,这一数字则达到了56.4万吨。骤然下降了97%,这对国际粮商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损失。

除了玉米,大豆的状况也相似。今年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仅为500万吨,同比减少了25%,是自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法国的大麦同样遭遇了出口危机。今年,鲁昂港的大麦出货量与去年相比下降了50%,这个减少的份额正是流向中国的。

显然,中国确实不打算再从国际粮商那里购买商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难以赚到丰厚的利润。

后备大粮仓——俄罗斯

提到这一点,或许有人会疑惑,中国凭什么有这样的底气?竟然不把国际粮商放在心上?说不买就果断拒绝了?难道就不担心粮食危机的发生吗?

严格来说,其实并不害怕。因为在面对粮食危机这一问题时,我国已经采取了很多备用措施。

首先,俄罗斯成为了我们的重要后手。从现在的形势来看,它已经发展为我们的备用粮库。

去年,中俄两国达成了一项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粮食协议,合同总金额达到2.5万亿卢布,折合人民币约1827亿元。

根据协议,未来12年内,俄罗斯将向中国出口7000万吨谷物、大豆、小麦等,以满足中国市场的粮食需求。

有了这份最低保障合同,我国在应对国际粮食商的威胁时,将能更加从容自如。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2023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小麦面粉达到14.3万吨,比去年增长了350%。

从进口数据来看,我国的麦粉主要来源于俄罗斯,其占比达到了65.7%。由此可见,俄罗斯确实具备取代国际四大粮商的能力。

除了小麦面粉,俄罗斯还向我国提供了大豆、菜籽油、冷冻鱼、虾蟹及猪肉等多种商品。其中,猪肉的供应尤为旺盛。

俄罗斯出口中心的高级副总裁尼基塔·古萨科夫曾指出:「在不久的将来,俄罗斯计划为中国开通一条‘肉类专线’,力争成为中国三大猪肉供应国之一。」

这很自然,毕竟中国的猪肉市场规模庞大,每年中国人对猪肉的需求量巨大。在如此丰厚利益的吸引下,俄罗斯怎么会不心动呢?

总的来说,我国在应对俄罗斯的这一局面时表现得相当稳健。

打造自身产粮、储粮硬实力

当然,除了利用俄罗斯这张牌之外,我国还有一张重要的牌,那就是我们自己。正如俗话所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唯有强化自身的粮食生产能力,我们才能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中立足生存。

根据目前的情况,中国的谷物自给率已经超过了95%。这得益于袁隆平院士所研发的杂交水稻,使得我国在2021年的粮食产量实现了「十八连丰」的辉煌成就,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

显然,在粮食生产方面,我国的表现并不逊色于美国、俄罗斯等其他国家。

除了粮食产量丰盈之外,我国还具备非常完善的粮食储存体系。根据国际机构的统计数据,我国储存了全球69%的玉米、60%的大米和50%的小麦。

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0千克,远超过国际公认的400千克粮食安全标准。由此可见,我国在粮食储备方面的实力非常强大。即使面对全球性的粮食危机,我国依然能够保持独立与自足。

在此基础上,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智能粮库的发展,以降低粮食储存的损耗率。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我国在全国范围内的智能粮库中,已安装了数百万个监控设备、温湿度传感器和数千台地磅。

在此期间,我国还构建了粮食储存物联网,从而实现对粮食库存的动态监控。随着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当我国遭遇粮食危机时,将能够从容应对。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中国目前的粮食储备足以供全球14亿人一年之用。这说明我国的粮食供应远超过时间和人口增长所带来的需求。这样的控粮能力是其他国家无法相提并论的。

底蕴雄厚的中粮集团

显然,在粮食安全方面,我国还有一个重要支持,那就是中粮集团。

中粮集团作为一家备受瞩目的央企,以其深厚的底蕴而闻名。2008年爆发的小麦战争便是这一点的经典例证。

当时,国际粮商在金融危机中疯狂推高粮食期货价格,试图通过抬高价位来大赚一笔。然而,他们没有料到中粮集团的强大实力。

目睹国际粮商抬高价格,中粮集团决定直接出售库存粮食,以此进行打压。你们国际粮商收购多少,我就抛售多少,目的就是将粮食价格压低。

最开始,国际四大粮商气焰高涨,完全不把中粮集团放在心上。然而到了2008年9月,这些国际巨头几乎撑不下去了,中粮集团却依然在加码投入。

目睹中粮集团强大的实力,国际四大粮商纷纷感到震惊:「中国到底还储备了多少粮食?」

最终,在中粮集团的强力干预下,粮食价格成功被压低。粮食期货的指数暴跌3000点,国际粮商损失惨重。

此时,美西方终于意识到,中国无疑是这场粮食博弈的关键角色。

今后还将管控粮食进口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在粮食的掌控与布局方面,已经领先于国际粮商。在这种背景下,国际粮商若试图利用粮食来威胁中国,这似乎显得有些自不量力。

根据相关学者的观点,未来我国将借鉴日韩两国的做法,通过限制粮食进口来保护本国农民。

虽然国际粮商在外面提供的粮食价格较低,但我们将不再大量进口。未来会专注于消化国内的粮食剩余,以提升农民的收益。

如果真到了那种情况,西方粮商的日子就真的要结束了。毕竟我们不采购的话,还有谁能消化国际粮商手中的库存呢?

综上所述,我国在粮食安全方面一直采取稳健的策略,逐步推进。当我国的粮食安全体系全面建立时,西方粮商也将难以获得丰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