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去美元化新动态,9国力挺,印度却反对,背后原因令人咋舌?

2024-10-19财经

关于去美元化的讨论再次吸引了全球的关注,而这次的焦点是金砖国家。

其中,印度对九国联盟中反对票的投出显得格外醒目。

人们并不是第一次听到去美元化的讨论了,之前欧元也曾尝试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这一次,金砖国家共同采取行动能否动摇美元的主导地位呢?更让人深思的是,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之一,印度为何在去美元化的浪潮中持不同意见?

第一次尝试去美元化:欧元的失败。

在本世纪之交,当欧盟发布欧元时,它的目标直指美元在全球的主导地位,期望在国际货币领域获得一席之地。

然而,结果并未如愿,欧元的表现并未如预期中那般出色。

其实质原因并不复杂——实力不够硬朗,因此话语权也难以提升。

当时,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体系掌握了全球经济的核心命脉。

电子设备、汽车、机械等高附加值产品几乎被美国及其盟友所垄断。

欧洲方面,虽然有德国的工业实力和法国的浪漫情调作为支撑,但在高端制造和消费品领域,欧洲的产业链配套仍然存在不足,整体实力难以撼动美国地位。

可以说,欧洲拥有思想,但却缺少工厂。

此外,美元还与全球硬通货石油挂钩。

全球石油市场基本采用美元进行结算,因此各国若要购买石油,就必须先兑换美元。

这一举措有效地巩固了美元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尽管欧元最初风头无两,但缺少石油这张王牌的支持,它从未能够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硬通货。

因此,欧盟花费了大量精力推广的去美元化努力,最终只能无奈接受失败,低调收场。

此外,欧元的区域局限性也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欧元主要在欧洲地区流通,而美元早已实现全球化,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无论是在东亚还是拉美,美元都被各国视为储备货币和国际贸易的首选。

这种无所不在的存在,使得欧元即便有意挑战也无力回天。

欧元的失败向所有试图去美元化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没有完善的产业链作为支撑,没有类似于石油这样的重要商品作为保障,即便怀有热情也无法得到他国的认可。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金砖国家如今在推进去美元化时如此谨慎——没有人愿意重蹈欧元的覆辙,成为历史的注脚。

尽管欧元的结局不尽如人意,但在后来的去美元化进程中,它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单单依靠货币本身是不够的,要想撼动美元的地位,还需要具备全球化的产业能力和资源支持。

金砖国家:多极世界的新尝试。

最近,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巴西、南非和印度)在去美元化方面展开了一项重大行动。

尽管欧元在此道路上遭遇挫折,但这些国家显然并未打算就此认输。

此次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决心采取行动,他们希望通过减少美元在贸易中的应用、推动本币结算,以此来突破美国金融霸权的封锁。

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被视为主要参与者。

中国的工业能力使它充满自信,据数据表明,2023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已占全球近30%,远远超过美国的16%。

换句话说,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如果您想要人民币,请用货物来交换!

无论涉及芯片、汽车还是生活用品,中国的产业链都能提供从头到尾的供应。

与当年欧元在实体层面存在缺陷的情况相比,人民币的存在绝非空谈,它是在实体经济的支撑下。

俄罗斯的举动同样令人深思。

自美国制裁俄罗斯银行并将其排除在SWIFT支付系统之外后,俄罗斯愤怒地决定放弃美元交易,转而以人民币和卢布进行结算。

石油、天然气的收入不再受美元影响,可以直接收取人民币。

2023年上半年,中俄贸易中超过80%的交易使用了人民币或卢布结算。

这一举措向世界宣告:你们美国不守信用,那么其他人为什么还要继续使用你们的货币?

多国去美元化的背后还隐含着全球多极化趋势的兴起。

简单来说,就是大家不再让一个国家独断专行,而是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多中心的金融体系。

金砖国家计划在内部实施更多本币结算协议,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这暗示着全球的经济规则可能逐渐发生改变。

然而,话虽如此,实施这一计划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各国的经济结构和利益诉求各不相同,要达成共识犹如让五个厨师合作制作一道菜,颇为困难。

这场去美元化运动,虽然表面上看是金砖国家的联合行动,但实际上也是一次「抱团取暖」。

当前,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正在上升,各国都不愿再在美国金融体系的阴影下生存,然而,要建立新的体系,还需时间来逐步调整。

接下来,这些国家将展示如何解决内部差异,并且如何应对外部压力。

印度的反对票无疑是一个意外,其立场与这场运动的未来密切相关。

那么,这个被誉为「世界最大民主国家」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意图。

印度的经济困局:为什么反对去美元化?

在金砖国家去美元化的议程上,印度投下了唯一的一票否决,这一举动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在9票支持的情况下,1票反对使印度成为了唯一的一个「特立独行」的国家。

许多人可能会疑惑,印度究竟在做什么?其实,通过观察印度的经济数据和外部环境,可以发现这个决定背后充满了深思熟虑。

首先,让我们看看印度的外汇账户:截至2023年,印度的外汇储备约为6894.6亿美元,但其外债已达6640亿美元。

这看起来像是储备足以覆盖债务,但别忘了,目前美元的利率高得惊人,这导致印度每年仅支付利息就需要数百亿美元。

在美元稀缺的情况下,利息越高,印度的债务压力也就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让印度去美元化,就如同要求一个无力偿还房贷的人主动放弃其借贷渠道。

还有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是贸易逆差。

印度的进出口一直存在失衡,进口额远超出口额。

2023年,印度的年度贸易逆差突破了2600亿美元,这意味着该国每年必须从国际市场划拨大量外汇来弥补赤字。

在这种情况,美元是维持国际贸易流动的「救命稻草」。

一旦切断,印度的进出口体系将会陷入混乱。

指望本币结算来解决问题吗?这与让阿凡达2的票房在一天内赶上复仇者联盟的难度相当。

印度的工业发展也对其产生了额外的限制。

近年来,印度一直在积极推动工业化,吸引外国投资,包括苹果和特斯拉在内的美国公司纷纷在印度市场投资。

要发展工业,就必须进口设备和原材料,特别是像半导体和石油这样的大宗商品,而这都需要使用美元进行结算。

在这个时候放弃使用美元,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美国企业看重印度市场的潜力,但如果印度推行去美元化,资本撤离的风险将会加剧,可能导致这些投资泡汤。

因此,印度的反对并不令人感到奇怪。

它在寻求稳定汇率的同时又希望吸引欧美投资,而去美元化会使它的经济状况变得更加复杂。

对于印度而言,在金砖国家和西方之间保持一种平衡是最优的发展策略。

接下来,我们关注的是,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印度的选择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格局?印度是否能够在两大强国之间游刃有余地行动,还是最终会付出代价?

印度的战略博弈:在中美对抗中谋求利益。

在全球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印度的技巧日益纯熟,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

在金砖国家和去美元化议题上,印度的反对票不仅仅是出于经济考虑,而是一次经过深思熟虑的外交抉择。

在中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印度巧妙地选择了站在「天平的中间」,希望在中美之间游刃有余,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

近年来,美国在印度市场不断增加投资,这让美国企业大获裨益。

苹果在印度开设了首家直营店,而特斯拉也计划在印度设立工厂。

这些动态促进了印度的经济发展。

美国企业对印度的倾斜带来了好处。

印度年轻化的人口结构吸引了大量美国投资。

根据数据,印度消费者在2023年的购买力正处于巅峰,这为美国企业开拓了广阔的市场。

此外,印度家庭的负债率相对较低,约为40%,相比之下,中国的杠杆率居高不下,这使得印度市场更加具有吸引力。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印度是一个理想的「反中盟友」。

近年来,美国在亚洲的布局旨在遏制中国的崛起,而印度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大家争夺的对象——不仅因为其庞大的人口规模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还因为该国在技术与工业方面具有潜力。

为了平衡中国的影响,美国需要印度,而印度也希望获得美国的支持,以获取资金和技术。

因此,在去美元化的问题上,印度尽量避免得罪美国,以免扰乱自己发展的步伐。

另一方面,印度也不愿完全放弃与中国合作。

尽管两国在边境问题上一直矛盾不断,但在经济上却密不可分。

2023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1360亿美元,中国仍然是印度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印度在处理中美关系时表现得格外谨慎,因为它不想彻底倒向西方,也不想与中方闹翻。

这种「既爱又恨」的关系让印度左右为难。

印度也有着宏大的梦想。

该国不仅希望吸引投资以促进工业发展,还希望能够跻身未来国际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之列。

与其全盘接受去美元化,不如在大国之间灵活周旋,寻找最有利于自身的利益机会。

印度的长期目标是在南亚乃至全球范围内扩大其经济和政治影响力。

结语。

金砖国家的合作为多极化带来了机遇,但印度的反对也揭示了复杂多变的经济现实。

作为新兴经济体,印度不仅面临着债务和外汇的压力,还在中美竞争中努力寻找自己的定位。

你认为去美元化是否会成为现实,还是又一次无疾而终?请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共同探讨全球经济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