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陨落的中国底特律,重庆靠新能源汽车东山再起

2024-04-26财经

图片来自赛力斯汽车官网

「等那个时候,
底特律也想做美国的重庆。」

文丨五童

2013年,首届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高峰论坛。时任重庆市长的黄奇帆表示, 「重庆要做中国的底特律」。

当时,重庆的汽车系已形成「1+8+1000」的格局。

1 是指原来的主系统长安;8 是指中国前十位的八个整车企业,如上汽、二汽、北汽等都来了重庆;1000 是指重庆在过去20年形成了1000多个汽车零部件的配套体系,长安福特、铃木等汽车配套都可以达到80%的本地化率。

在中国原本的计划经济中,汽车产业布局呈现井田制,即上汽布局在上海、一汽布局在长春、二汽布局在湖北、北汽布局在北京。重庆的汽车制造最先改变这一格局状况,和汽车制造商云集的美国底特律最为相似。

但太平洋对岸的底特律并不好过。人口的急剧下降和汽车工业的衰退,底特律失业率高企,以及深陷财务危机。就在黄奇帆表态的下一个月,这座全球闻名的「汽车之城」却申请了破产保护,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城市。

戏剧的一幕,老重庆人都要坐在台阶上来一句:

呸!真不吉利。

1978-2016
中国底特律养成记

「重庆要做中国的底特律」的宣言发出后,重庆汽车产业可谓突飞猛进。

2014-2016年,重庆汽车产量连续3年登顶全国第一。当时,全国每8辆车就有一辆是重庆造。

这与重庆过去多年在传统汽车制造业上的积淀无不关系。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并接连将30多个兵工厂迁移到重庆和重庆周围。当时,重庆向前线输送的武器占到60%以上,械弹占到2/3。

1978年之后,中国所有的兵工企业走向「军转民」。当时,世界上第二个生产出钢弹壳的25号兵工厂,则制造出中国第一辆民用摩托车嘉陵CJ50摩托车。

次年国庆节,重庆出厂的5台嘉陵CJ50摩托车从天安门广场前走过,轰动了整个中国。

此后,重庆本地的力帆、隆鑫、宗申等民营企业参与进来,并开始引进日本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形成了摩托车全产业链集群。 最鼎盛时期,全国每10辆摩托车就有4辆产自重庆。

到1992年,重庆名列全国第五大汽车生产基地。其汽车工业的利税占比达到了41%,成为了重庆工业的支柱产业。

1995年,通用汽车和上汽集团的签署合资协议,拉开了「家庭轿车」的时代序幕。摩托车产业陷入无尽的价格战中,3000元一辆的摩托车,甚至赚不到30元。

这时候,长安汽车成为了重庆汽车产业二次增长的关键。

长安汽车前身是上海洋炮局。1983年,长安就进入了汽车领域,甚至引进了日本铃木的技术,成功组装铃木ST90系列微车。

合资经营浪潮下,长安在2001年与福特合资联姻,成立了曾经炙手可热的长安福特。长安汽车随着福克斯的热销,甚至成为了重庆汽车行业的黄埔军校。

再过几年,长安旗下首款轿车奔奔的出世,赢得了和当时的现象级小轿车奇瑞QQ不相上下的热度,打破了当时的微型车市场QQ一枝独秀的风头。

一时间力帆、渝安(现在的小康)、银翔、鑫源等车企纷纷入局造车。「以微为本、以轿为主」成了彼时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2009年,重庆的汽车产量已经做到了全国第三,整个产业形势大好。

龙头大哥长安汽车更是以142.5万辆的自主产销量, 成为中国首个产销过百万的中国车企。 而同时期,中国四大车企集团中的其他三强———上汽、一汽、东风的自主产量共计仅170万辆左右。

这期间,重庆的汽车零部件工厂快速落成,新入驻厂商几乎是每月一个。最终,重庆形成了现在 「1+10+1000」 的格局,即以长安汽车为龙头,福特、现代等14家具备整车生产能力的企业等十多家造车企业,再配以上千家汽车零部件配套厂商作为支撑的产业集群。

2015年,重庆汽车的产销规模增长到260.93万辆,超过上海,成为 全国第一大汽车生产基地 。2016年,重庆汽车产量更是达到315.62万辆,成为全国唯一汽车年产量超过300万辆的省市。

2017-2020
一夜回到10年前

眼看着年产量超过了300万辆,重庆的目标则变成了400万辆、500万辆。各大汽车厂商摩拳擦掌,打算再创辉煌。

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正在从波峰快速跌落至谷底。

2017年,乘用车产销增速明显减缓,是2008年以来年度最低增长水平。2018年,全国汽车产业更是出现28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重庆汽车产业震荡明显。

2017年,重庆汽车制造的GDP排到了电子信息后面;2018年,重庆汽车制造业的总产量仅为172.64万辆,一瞬间倒退回了十年前,同比下滑35.89%,不仅十倍高于全国3.8%的平均降幅,排名更是从榜首跌落至全国第6。

2019年甚至更加惨淡,138.3万辆的生产量,同比又下降20%。昔日的「汽车第一城」,也相继被广东、上海、吉林、湖北、广西、北京赶超, 跌至「汽车产量第七城」。

期间,长安汽车2017-2019年销量从287万辆一路下探至176万辆。特别是2019年,长安汽车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净亏损达26.47亿元。

其他的厂商同样不好过。力帆汽车产量下跌78.62%、销量下跌75.52%。不少经销商维权事件频发,还额外累计了20.30亿元之高的诉讼(仲裁)金额。

众泰汽车甚至还不起买电池的货款,最终以6.5亿元卖掉了重庆璧山一块地皮缓解资金压力。而最终,众泰旗下的君马汽车被三一重工收购,继而退市注销。

一度被视为国产车黑马的北汽银翔,早于2018年出现资金链断裂,企业陷入停工停产最终破产重整。

但重庆汽车制造业的现状,并非中国汽车市场的缩影。

2016年,新能源汽车品牌特斯拉在中国的收入超10亿美元,较前一年飙升234%。2017年,他们在中国的销售额再次实现了翻倍,超过了20亿美元。

要知道,当时特斯拉在中国还没有实现本地生产,特斯拉的车辆在进入中国的时候还需要依靠进口。

国产新能源同样发展快速。媒体报道,2018年,比亚迪全年累计销售汽车52.0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就超过24万辆,占比48%。

这其中,比亚迪2018年12月单月销量达到4.665万辆。

以上数据对于重庆的打击是沉重的。上游新闻报道, 整个2018年,重庆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仅为4.04万辆,不及比亚迪单个厂商的月销量。

2021-2024
东山再起 重回第二

早在2008年,中国就首次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但稳固着「1+10+1000」的传统燃油车格局,重庆汽车厂商迈入了惯性增长的陷阱。

这个过程中,还未更名为赛力斯的小康,最早在2016年探索过新能源汽车。为了对标特斯拉,还专门去硅谷挖了不少技术人才。

但所有的制造业讲究产业集群,重庆汽车扛把子长安没有调转船头,整个配套体系就鲜有去专注新能源的。

以至于,当特斯拉在中国为第一超级工厂选址时,看似最具产业集群效应的重庆错失了。

当蔚来汽车资金周转艰难四处融资时,曾经敢百亿豪赌京东方的重庆却犹豫了。最终合肥喜提蔚来中国总部。

一直到2020年,重庆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为2.7%,远低于重庆整体汽车板块在全国的占比。

这期间,重庆首富尹明善和他的力帆,算得上为重庆汽车产业「鞠躬尽瘁」。

2020年,力帆全年销量只剩下2000多台。同年8月,力帆正式宣布破产重整。当时看来,这是整个重庆汽车产业衰败的象征,却没想到是新征程的开始。

力帆一共有两张汽车生产资质,分别属于力帆汽车和力帆乘用车。 其中,理想汽车以6.5亿元收购力帆汽车旗下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此后,理想又在重庆水土斥资4.31亿拿下一块地。这块地曾被视为理想的第三工厂,而理想方面表示:「关于重庆基地,我们将视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理想汽车自身的发展节奏持续推进生产布局计划。」

同期,吉利和两江新区国资联手,拿下了力帆股份的控股权。根据回应,吉利将把力帆股份打造成为吉利换电车型制造唯一的上市平台,并择机将中高端智能网联换电业务注入。

很少有人知道力帆拥有换电技术。早在2014年,中科力帆就开发了纯电轿车底盘换电技术,在当时还是国内首创。此后,这一技术用在力帆旗下共享汽车平台「盼达用车」,用换电提效的方式,一度拿下中国共享汽车市场25%的份额。

在吉利与理想到来之后,两家老牌车企决定放手一搏。

长安先是与蔚来合资成立新能源公司,而后蔚来推出,华为、宁德时代加入,推出高端智能电动汽车(SEV)全球品牌—— 阿维塔

此后,长安提出香格里拉计划和北斗天枢计划, 深蓝汽车 作为探索者推出。其首款战略车型SL03上市33分钟订单破万,创下了当时行业最快速度。且于当年12月单月交付破万,是最快实现交付破万的电动汽车品牌。

小康也在2019年与华为正式签约合作,两者联合设计的 AITO问界 ,成为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炙手可热的品牌。

在2024年4月第2周50万元以上豪华SUV销量榜,问界M9还以2639辆的销量,力压奔驰GLC、宝马X5、奥迪A6L等,登上榜首。

而为保障交付,小康集团还按照工业4.0标准规划建设了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其关键工序实现100%自动化, 每30秒就能下线一台新车,生产效率全球最高。

从2020年力帆间接引入2大新能源厂商之后,重庆汽车业可谓加速崛起。

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车产量增速达到252%,2022年汽车产量重回200万辆梯队,升至全国第四,2023年连续赶超吉林、上海, 重返全国第二。

其中,重庆新能源车在全市汽车产量中,也从2.7%的占比提升到21.6%。而重庆最新提出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第一个「3」是指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就排在第一位。

2025-2030
扎入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机会

「渝鲁大道」作为鲁渝企业家的交流协作平台,不止关注鲁渝两地产业经济,更渴望在这些产业中寻找投资机会。

显然,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蕴藏着这样的投资机会。

首先看眼前。政策好,投资者进入门槛低。

重庆单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看,相较深圳上海等地差距较大。数据显示,重庆的智能网联汽车在营企业总量为111家,超过西安、常州,但和深圳(1531家)、上海(608家)、广州(345家)相比,则明显不在一个量级。

此外,重庆传统燃油车本地化配套率达70%,而新能源汽车本地化配套率仅在 30% 左右。而就算是一向在传统汽车产业不冒尖的广西,其新能源汽车也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本地配套率超60%。

这就意味着重庆为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将会提供更加诱惑的招商政策和产业扶持计划。

重庆市政府印发的【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也指出:

到2025年,重庆要基本形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国比重达到10%以上;到2030年,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全国的占比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达到全球一流水平。

而【重庆日报】报道,2023年全市规上汽车零部件产值增速达到10.5%,特别是功率芯片、激光雷达、驱动电机等一大批重点补短板项目纷纷落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3大系统、12个总成、56种部件已实现全覆盖和集群式发展。

此外,2023年全市新建成充电桩10万个,累计建成21万个,平均车桩比、公共车桩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换电站数量和换电车辆推广数量均跃居全国第二位。

其次看未来。量价增长和出海趋势明显,收益期望大。

当下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差距,来自于重庆慢半拍的转型。以长安、小康(赛力斯)为代表的传统车企正处于转型新能源汽车的初期,整个的销售规模还没有起来。

这直接影响到后端供应链配套商落地的效率。首先是配套商担心未来的供应量,其实是汽车厂商规模不大议价能力较弱。

单从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来看,重庆一改过去传统燃油汽车的模式,做了一个明显的改变,那就是不仅注重产量,还打造高端化。

无论是长安深蓝、阿维塔,还是问界,「重庆造」汽车开始走向品牌化。想当年,重庆车都被当做廉价国产车的代表,力帆还曾把车论斤卖。

此外,重庆具有一个全国重要的区位优势,即 西部陆海新通道、「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关键节点,亦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

也就是说,无论陆运水运,重庆都能够将汽车卖进东南亚、中亚和欧洲市场。

出海,一定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增量。当年日系车丰田,就是从日本走出去才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比丰田更具说服力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领先全球,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60%以上。甚至有外媒报道, 中国电动汽车改变全球汽车业格局。

在此基础上,出海区位,可能是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一大优势。而目前,「重庆造」汽车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36万辆、同比增长29%,出口金额330亿元、同比增长50%。

你不觉得,这个数字还太小太小吗?

参考资料:

Gawaine/新能源汽车评论-网红重庆的造车沉浮记

两江棒棒/黄桷树财经-新能源汽车企业鏖战山城,鹿死谁手?

许然/中国新闻周刊-重回第二背后:重庆汽车产业变局

-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