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英媒述评: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充满政治考量

2024-04-26财经
参考消息网4月25日报道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4月23日报道,近来,「产能过剩」突然成为热词。先是美国财长耶伦访华时说「中国产能过剩」可能会伤害美国,随后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时也提到对「中国产能过剩」的关切。对此,中方各部门多次回应,基本观点是,从全球范围来看这些产业并不存在产能过剩,而即便有一定过剩,也是市场经济下的正常现象。
报道称,面对美欧的指责,中国的回应聚焦于以下三点:
首先,否认存在过剩。背后的逻辑是,受到指责的产业在全球范围并不过剩。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当前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产品的潜在需求巨大。
其次,即便有过剩,也是正常市场规律。中方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普遍的,适度的产大于需有利于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不同国家在各自强项的产能高一些,在其他产业的产能低一些,这是由各自比较优势决定的,只要加强合作,就能共同发展。
彭博社评论称,耶伦这个「如今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正在拒绝经济学中存在已有200多年历史的最基本原理之一:比较优势……如果某个国家能够以比你更低的成本制造商品,你就不应该实施贸易关税壁垒,相反,应该进口商品」。
中文互联网一名自称从事外贸的网友表示:「如果国内供大于求就是过剩,那按照这个逻辑,法国红酒产能过剩,澳大利亚铁矿产能过剩,德国汽车产能过剩……」
最后,中方表示,至于有人说中国新能源等产业优势是靠补贴形成的,这不符合事实,产业补贴是世界通行的做法,美欧很多国家都有,有的国家补贴项目更多、面更广、补贴额度更大。
2022年8月16日,拜登正式签署【通胀削减法案】,投资数千亿美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将重点支持电动汽车、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该法案甚至还引起美国和欧盟的贸易摩擦。
经济学人智库中国分析师李子谦表示,贸易紧张局势不仅源于对产能过剩的担忧,也源于中国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尤其是在「战略」领域。
安邦智库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在具体问题处理过程中,经济问题最好不要政治化。
这是2023年9月26日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拍摄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