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变水资源为「活资产」 全国首笔「取水权」预质押登记融资业务背后的改革突破

2024-02-08财经

▲开州天白水库。受访者供图

2月7日,春寒料峭,距离重庆开州城区48公里处的九龙山镇,蓄满水的天白水库水平如镜,犹如群山环抱着一颗明珠。

水库大坝下,已投用的坝后电站日夜运转,这个电站装机容量1000千瓦,今年1月取得了第一笔发电收入。不远处,装机容量2倍的余水电站也已完工,预计在今年夏天投用。

谁能想到,这个2012年开工的水库,曾因资金缺口面临停工风险,差点烂尾?

一笔由重庆三峡银行发放的贷款,让问题迎刃而解,盘活了这座水库,使其加快竣工。这笔贷款还实现了在「取水权」预质押登记融资方面的全国首创。

这背后都有什么故事?

重大项目遇上资金难关,面临停摆

天白水库是开州的一座中型水库。2009年,天白水库作为开州(原开县)重大项目启动立项。它的总库容为1047万立方米,功能设计方面,以城镇供水、农业灌溉为主,正常蓄水后,可有效解决附近超过10万人、0.66万头牲畜饮水和1.08万亩农田灌溉问题。

一座中型水库的修建,少则三五年,多则十余年,建设周期长,变数多。水库投资方重庆开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晓亚记得,一开始水库总投资预算为3.5亿元,但由于工期太长,材料价格上涨,原有的功能设计也因客观因素需要优化——料场及料场临时道路、大坝次堆石区较软岩筑坝、溢洪道变更、天白水库开发功能调整、引水建筑物及配套电站、水保方案调整、移民规划调整及政策变化等一系列重大设计变更,最终项目投资预算从3.5亿元增加至5.4亿元。

总投资逐步增加,2020年按照工程建设进度,工程款需要集中兑付。一下子,项目近2亿元的资金缺口出现了。

这近2个亿从哪来?项目负责人找到了负责集团投融资业务的刘晓亚。「我们去找大大小小的银行谈,很多银行一开始表示感兴趣,也开展了前期调研,甚至有的开始上会了,最后却没有获批。」刘晓亚坦言,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水库还没建好,还没有获得取水许可证。

已建成获得取水许可证的水库授信很容易,但是天白水库项目必须竣工验收过后才能拿到取水许可证,现在没有资金,竣工就要无限期拖延,这就陷入了死结。而取水权利未获得、担保不足值、收益测算有缺口,无论是国有大行,还是股份制银行,要想发放这么大一笔贷款都很难。

一年时间过去了,项目仍然没有找到融资,眼看建设进度变慢,甚至到了停工的地步,负责人愁得睡不着觉。「毫不夸张地说,我们都心灰意冷了,有好多次都想放弃。」刘晓亚感慨道。

走出第一步,做「吃螃蟹的人」

天无绝人之路。2022年,重庆三峡银行开州支行负责人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听到此事。「我们是库区银行,本身也做过类似的业务创新,是不是可以尝试?」于是,他们主动找到开乾集团沟通,同时向总行汇报情况。

没过几天,重庆三峡银行一行人开着越野车来到水库实地调研,彼时,工地几乎是停摆状态。从下午看到晚上,银行相关负责人觉得,这单业务可以做。

此前,重庆三峡银行多次通过金融创新支持盘活自然资源,其向武隆某农业企业发放的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也是重庆首笔。

「我们是小银行,体制机制灵活,在突破阻碍、开展创新方面,反而具备优势。我们需要走出第一步,做吃螃蟹的人。」接到任务后,三峡银行绿色金融负责人员带着团队开始分析研究。

大家一致认为,水利设施除了固定资产,最核心的就是水资源,而调整设计后的天白水库项目,对水资源价值挖掘比较充分。比如在电站设计方面,除了坝后电站,还有余水电站,将第一次发电后的水资源用来二次利用。作为核心资产的取水权自身价值也没有盘活,通过调研,重庆三峡银行发现取水权自身其实是有价值的,其在全国的交易均价约为0.5元每立方米,从重庆市场来看,交易均价约为0.14元每立方米,未来还有相当大的升值空间。

虽然没拿到取水许可证,但能否进行取水权质押预登记,这是重庆三峡银行提出的一个大胆设想,虽然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的经验证明,以未来的收益作为质押是可行的,但是取水权质押预登记与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相比,也有本质区别,需要得到政府部门更大力度的支持。

第二个问题随之而来——质押的是5年取水权,但随着每年取水指标的使用,质押物随之变少,担保力度将不断减弱。如何控制风险?那就将分期还款与取水权指标使用挂钩,锁定回款资金,设定分期还款计划。

「我们看了三峡银行提交的初步方案,非常符合绿色金融改革发展思路。」人行重庆市分行金融研究处有关负责人说。2022年8月,适逢【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印发,里面就提到重庆要「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此外,人民银行总行和水利部还出台了【关于政策性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金融支持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等。

国家和市级均有政策支持,企业有实际需求,银行也敢于创新,于是,人行重庆市分行金融研究处负责人带着三峡银行有关人员赴市水利局进行协商,大家一拍即合。

项目加速,深度挖掘水资源

框架已定,要开展业务,就得提交项目开工以来的所有材料,进行严格审核。这个项目已开建十年,仅仅是各种审批文件、票据等,就堆满了一个屋子的铁皮柜。那段时间,三峡银行开州支行客户经理不停往工地跑,搜集整理材料。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研究取水政策,政府部门磋商,材料搜集齐全,审批流程走完,项目根据天白水库核定的取水量及项目建成后的收益,在市水利局取得了取水权质押预登记,这标志着重庆在擘画绿色金融这篇文章中又书写了创新一笔。

有了预登记,便有了信用背书,解决了「银行不敢贷」的问题。三峡银行总部为这笔贷款,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提供「保姆式服务」。2023年8月,1.2亿元贷款批下来了。

这笔贷款并非一次发放,而是根据建设进度分批放款使用,截至目前,已陆续发放了7笔资金。

「三峡银行是最后一个介入的,我们也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没想到成了。」刘晓亚介绍,有了这笔钱,项目建设开启肉眼可见的加速度。最先投用的是坝后电站,2023年12月开始运行。按照1天发电收入7200元左右计算,扣除维修期和枯水期等因素,年收入可达100万元。余水电站也已经完建,正在加紧渠道建设,力争在今年底完成项目所有工程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围绕国有资产盘活,未来我们还考虑在水库周边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搞搞采摘旅游,深度挖掘水库价值。」刘晓亚说。

人行重庆分行金融研究处有关负责人认为,这是一个金融支持美丽重庆建设的经典案例,也是国家绿色金融政策在重庆的生动实践。

前不久,市水利局和人行重庆市分行还联合印发【关于探索开展取水权质押融资业务的通知】,支持、鼓励相关单位参照三峡银行的案例,探索开展取水权质押融资。据悉,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取水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制度性文件和指南。

数据显示,重庆目前有大中型水库133座,其中大型19座,中型114座。如果将这些水库的取水权价值挖掘出来,粗略按照每座水库每年取水指标2000万立方米来估算,按照重庆目前的取水权交易价格和取水许可证有效期限,取水许可证有效期限内金融机构可以为重庆水利设施再提供约20个亿的信贷资金支持。

「鼓励大家积极探索开展水权质押融资业务,就是为了拓宽绿色信贷融资渠道,盘活水利资源资产,助力水利基础设施增效扩容和技术改造。」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重庆三峡银行这笔融资的顺利发放,也为水资源的盘活作出了重大创新,是落实市委「三攻坚一盘活」的重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