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嗜血的国际资本比你想象的更残酷:青山镍事件背后没有硝烟的战场

2024-10-08财经

【一、资本大鳄高盛:金融厚黑学祖师】

1869年的时候,德国有个商人叫马库斯·戈德曼,他在纽约开了个小公司。这小公司就专门倒腾商业票据来赚差价。它原来的盈利模式可简单了,就是把商人的本票打折买过来,过些日子呢,再让原来卖本票的商人按照票面金额给现金。

其实呢,这种赚钱的法子和银行收购承兑汇票差不离儿,就是在1870年代的时候,金融行业还没那么发达,戈德曼开的「私人信用银行」特别受那些因为信用不够没法贷款的小商人欢迎。

1882年的时候,戈德曼的女婿萨克斯加入了公司,帮着料理业务呢。这么着,戈德曼就把公司名字改成他俩名字凑一块儿的形式了,叫Goldman - Sachs,也能音译成戈德曼 - 萨克斯公司。

20世纪刚开始的时候,戈德曼 - 萨克斯就进军华尔街干起了承销股票的事儿。在接下来的70年里,高盛在美国资本市场的风风雨雨中一直稳稳地站着,它的主要业务也慢慢变成帮着客户公司去收购别的公司,或者阻止别的公司来收购自己。

1980年的时候,戈德曼 - 萨克斯开始涉足外汇和期货这块儿了,就这么变成了一家重点搞投机交易的金融机构。

1984年的时候,戈德曼 - 萨克斯想顺利打进中国市场,就特意挑了个有好彩头的中国名字——「高盛」,这名字的意思就是「高度兴盛」。

高盛公司说到底就是国际投资银行,在国际金融投机机构里,它算是最贪婪、最狡猾的那种。它把吸收来的存款拿去对外投资,赚了钱之后就分红。

高盛在金融博弈里的卑鄙行径,连美国媒体都看不过眼了。美国媒体很客观地评价说:「高盛就跟吸血大乌贼似的,只要是闻着有铜臭味儿的东西,就会无情地把吸管插进去。」

金融行业盈利的本质其实就是「零和游戏」。这意味着啥呢?就是只要有个人赚钱了,那就肯定有别人亏钱。那咋把别人的钱弄到自己口袋里呢?主要就靠两大「法宝」:脸皮厚、心肠黑。

高盛把厚黑那一套玩得那叫一个溜,所以在投资/投机的事儿上,就跟开了挂似的,想咋玩咋玩,就没输过。瞅瞅高盛跟中国企业打交道的时候,那可全是阴谋诡计、假话连篇、坑蒙拐骗啊。只要是被高盛瞄上的中国企业,轻的呢,也是大伤元气,重的呀,那就得赔个精光,直接倒闭。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企业凭借着数以亿计工人没日没夜的辛苦劳作,迅速积攒了巨额财富。可跟那些在商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欧美公司相比,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就差多了,应对国际金融风险的经验尤其不足,劣势特别明显。

这就使得中国企业成了国际投行垂涎欲滴的肥肉。

进了中国市场之后呢,像高盛这样的金融界「老油条」,就对那些手里攥着大把票子,还特自信,一心想跑到国际金融市场上去捞一笔的中国企业说:来玩呀,我们带着你一块儿玩!

等那些轻易就信了谎言的倒霉蛋儿进了他们的围猎圈儿,高盛那帮家伙马上就抽出了杀人不见血的刀。

【二、绞杀中航油:高盛的狠辣手段令人胆寒】

二十多年前啊,现在大名鼎鼎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桶油」大家都知道吧。可那时候啊,除了它们之外,还有个被叫做「第四桶油」的呢,就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也叫中航油。

中航油主要有这些核心业务:承担全国100多个机场供油设施的建设工作,购置加油设备;给中外100多家航空公司的飞机加油。

中航油是一家主要靠进口石油的企业,老是被国际油价波动弄得头疼。一直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了,中航油才看到新希望。

他们想成立个做海外石油期货交易的公司,来对冲石油价格上涨的风险,要是赶上石油猛涨猛跌的,说不准还能小赚点儿呢。

中航油设在新加坡的分公司接到了这个任务。那时候,在陈久霖的带领下,中航油(新加坡)干得特别红火,差不多把整个中国航空业进口油料的供应都垄断了,所以特别受北京总公司的器重。

2003年4月的时候,中航油成功地成为了第二批被国家批准有境外期货交易资格的国有企业。

陈久霖拿到这个期货交易牌照可太是时候了。为啥这么说呢?就在没几天前的3月20号,美英那些国家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了,这国际油价「噌」的一下就涨上去了。

咱普通人就知道买进卖出,可中航油(新加坡)玩的是那种叫「对赌」的高级玩法。跟它对赌的呢,就是高盛旗下的高盛杰润(Goldman - Saches J. Aron),这可是一家做金融衍生品的老资格交易公司,每年给高盛赚三分之一的利润呢。

对赌交易的机制特别复杂,咱就简单说吧。在双方定好的一个未来的时间点上,中航油(新加坡)觉得石油价格会涨,高盛杰润觉得会跌。到时候要是石油价格真的涨了,高盛杰润就得把筹码给中航油(新加坡),要是跌了就反过来。

中航油(新加坡)就像个初出茅庐啥都不懂的小白,高盛杰润呢,那可是在江湖上混了多年的大佬。可谁能想到啊,这次对赌,中航油居然赢了,还从高盛杰润那儿小赚了200万美元呢。

旗开得胜,陈久霖的团队可高兴坏了:没几天就猛赚200万美元呢,这可比又进油、又买油,还得小心翼翼守着油库防止出事故轻松得多啦!

陈久霖可是北大出来的大才子呢,他打算好好研究一下石油套期保值交易。他从历史数据还有高盛杰润的交易行为里,很快就察觉到了,原油价格要是超过30美元/桶的话,高盛就会着手做空了。

可不是嘛,1970年往后,国际油价就没超过40美元/桶呢,这么一来,高盛赚钱的规律还不容易找嘛!

眼瞅着国际油价一点一点朝着40美元/桶靠近,陈久霖立马决定做空油价。等到2003年年底的时候,中航油(新加坡)已经积攒了200万桶油的空单。

谁能想到国际油价压根就没有要下跌的迹象呢。从2004年1月起,油价就一个劲儿地往上涨,都快接近40美元/桶了,中航油(新加坡)账面的浮亏也变得越来越大了。

陈久霖怎么想都想不明白,就像病急了乱找大夫一样,居然跑去问高盛公司怎么解套,还把中航油(新加坡)全部的持仓清单都拿出来了。

这可把高盛给美坏了,没想到自己一毛钱没花,就把中航油(新加坡)的情况摸得门儿清。

他们就花了几天工夫,就给中航油(新加坡)弄出一份瞅着特别靠谱的投资报告。他们提的建议是:接着拿着空单,还得加大做空的劲儿。

就这么着,中航油(新加坡)在石油这事儿上成了死空头。在坚决看空的政策指挥下,2004年上半年,中航油(新加坡)一口气连着签了三份展期协议。

展期是啥呢?简单讲就是要解决三个绑一块儿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啊,中航油(新加坡)之前不是下了2004年的空单嘛。行嘞,我先不把这些空单执行了,把它们推迟到2005年、2006年再交割。

第二个问题啊,今年空单不交割了,那我这缺口咋整呢?没办法,我只能拿现金按现在的价位把之前卖掉的多单给买回来,这种操作就叫做「对冲平仓」。

第三个问题是这样的:我用现金买了多单之后呢,账面现金肯定就变成负的了。为了不让实际亏损显示出来,我就得提前把手里的多单卖掉,拿到现金,然后再把现金换成空单。

这操作和赌博简直没两样了。这时候,中航油(新加坡)的空单一下子猛涨到5200万桶还多呢,可中航油总公司一年的石油进口量才1700万桶啊。

陈久霖就盼着油价能降下来呢,为啥呢?因为要是油价跌了,中航油(新加坡)不但能回本,还能大赚一笔。要是油价不跌,那就得赔个精光。

一天天过去,中航油(新加坡)亏损就跟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大,可陈久霖眼巴巴盼着的油价暴跌呢,一直就没出现。2004年9月的时候,国际油价冲破50美元,都快到60美元了,这时候中航油(新加坡)亏了1.8亿美元了。

陈久霖就没弄明白油价上涨的时候,背后那些国际资本大鳄吃人是啥逻辑。过去30年啊,油价一直都挺低的。像美国高盛、英国巴克莱、日本三井住友这样的国际大财团,早就铁了心做死多头了。他们眼巴巴盼着这次油价上涨好狠赚一笔呢,怎么可能让油价降下来,白白便宜了中航油呢?

在新加坡这样的国际都市,中航油(新加坡)的每回操作都是外籍交易员来做的,这里面有好多是被高盛收买的眼线呢,就因为这个,中航油(新加坡)有多少家底,高盛都看得明明白白的。

2004年11月的时候,高盛那几个小弟,像三井、巴克莱、伦敦标准银行,就开始一块儿向中航油(新加坡)催着交保证金了。这就表明啊,高盛那边已经把盛宴都准备好了,下令开宰了。

保证金不足在期货交易里是会被强制平仓的,催缴保证金就像一把「刀」。中航油(新加坡)当时根本拿不出保证金,所以很快就全被强制平仓了。

到11月下旬的时候,实际亏损已经暴露出来了,好家伙,高达5.5亿美元呢。可中航油(新加坡)的净资产才1.45亿美元,没办法,只能向新加坡法庭申请破产保护了。

那时候的中国人啊,真是太善良、太天真喽。西方那些资本家,不管到哪儿,吸血杀戮的暴虐性子都改不了,在他们一手把控的国际资本战场上就更别提了。

2018年下半年的时候,高盛又使了类似的招数,把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石化,中石化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给「忽悠」了,让联合石化买入了超过3000万桶的多单。

2018年二季度起,高盛就和美银美林、巴克莱银行这些国际投行一块儿,一个劲儿地鼓吹油价会一直涨。嘿,还真别说,2018年9月底的时候,受中东局势的影响,油价蹭蹭往上涨,都快到80美元/桶了。可谁能想到呢,刚到10月初,油价就哐哐往下跌。

才半个月的功夫,国际油价就又跌回到65美元/桶上下了,跌了差不多15%呢。有意思的是,11月的时候高盛出的报告还说,预计2018年12月国际油价能涨到85美元/桶呢!

联合石化被这过山车似的行情打了个措手不及,浮亏都超46.5亿元人民币了。可高盛呢,还假模假式地说「公司并没有去执行或者提议那些社交媒体里提到的跟中石化或者其下属公司有关的交易类型和交易金额。」

【三、伦锌之战:株冶遭到国际资本围猎】

实际上呢,打从1993年前后好多国企炒期货赔得稀里哗啦的时候起,中国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被外国资本打劫就已经不是头一回了。

株洲冶炼厂1956年就建起来了,这可是新中国「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企业呢。发展了40多年后,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它就成了全国铅锌产量最大的企业了。

1990年中期那会,国际上锌市场的供需有了很大变化。80年代锌市场的牛市一下子就没了,锌开始进入漫长的熊市,价格老是在1000美元/吨上下晃悠,这可把做大量锌出口生意的株冶给愁坏了。

株冶怕锌价再跌下去会削减公司利润,就搞了个进出口公司,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做卖出套期保值,这就是对冲交易。

1996年快结束的时候,株冶那边觉得锌以后的行情会跌,就打算卖空一批1997年5月到8月要交割的锌锭,把交割价定在1000美元/吨。

实际上呢,这原本是一种对冲风险比较合理的策略。就是说啊,要是半年之后锌价跌到980美元/吨甚至更低的话,株冶在现货交割的时候虽然会吃亏,不过在期货交易上却能赚到钱。

套期保值跟别的期货交易一样得守规则,规则规定卖家卖空的期货合约数量,最多只能和手头现有的现货或者以后会拿到的货物数量一样多。

要是持有的现货数量不够了,还想接着做空,咋整呢?也行得通,那就再拿钱来买空单呗,在期货市场里,这种资金通常被叫做头寸。

可当时株冶进出口公司的负责人啊,不单单想靠套期保值来对冲风险,还打算借着期货交易额外捞一笔呢。

株冶的高层在决策的时候总体上是看空的。实际上呢,株冶在伦敦金属期货交易所卖出的锌空单数量可不少,多达45万吨呢,可株冶当时一年锌锭的产能也就25万吨。

这哪还是套期保值啊,根本就是纯投机的买卖,这么一来可就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喽。

株冶在伦敦交易市场上那一番大手笔的操作,很快就被GAM之类的瑞士对冲基金给盯上了,几个瑞士财团之间,一个围歼计划就这么悄悄儿地冒出来了。

他们调查之后,发现株冶实际的产能压根就没办法完成这么多锌锭交割。然后呢,他们就打算抬高锌价,再狠狠逼空。

对冲基金瞅准了一家瑞士贸易公司,甩出大笔现金,把大量锌锭现货给买下了。等囤够了货,就开始毫不留情地动手了。

伦敦啊,这可是世界上最早搞投机交易的城市里的一个呢,国际资本在这儿那就是主场般的存在。在伦敦这个地儿,美元、英镑就跟子弹炮弹似的,各种各样的期货种类就相当于他们的枪炮!

中国企业要是进了伦敦的市场,那就得按照西方的规矩来,还得拿着西方的那一套跟西方的那些强国斗心眼儿,这可就跟找老虎商量要它的皮一样难呐。

1997年1月的时候,伦敦金融交易所里三月期锌的价格就开始一个劲儿地往上涨,平均下来每个交易日能涨5美元呢。等到当年7月初,期锌的价格已经涨到每吨1700美元了,锌锭的价格更是涨到了高得离谱的2000美元,差不多翻了一倍。

这时候呢,瑞士的对冲基金开始亮牌,搞逼空这一招了:株冶啊,要么花高价把期货合约给买回来,要么就按照约定交货呗!

株冶可惨了,锌价呼呼往上涨,它损失老大了。而且啊,它也没那么多现货能拿出来。要是不能按时交货呢,还得被罚款。

那金额实在是太高了,最后连国务院都被这件事惊动了。咱们的政府领导人知道这事儿后,就责令主管部门专门组织个工作组,进驻株冶公司去处理。

工作组到了株冶之后,就开始找货源,想着能履行一部分合同,止住一部分损失。可是超出产能的量太多了,根本没法解决,没办法,只能用当时的高价把大部分多单买回来平仓,好止住损失。

株冶一下子就亏了1.76亿美元呢,按当时的汇率换算,就是14.59亿人民币。在90年代中期,这亏损数额可太惊人了,于是就成了当时「国资炒期货」失败的典型案例,特有名的那种。

今年年初,国际资本让嘉能可公司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对青山镍搞逼仓事件,这事儿和1997年对株冶锌用的手段简直太像了!

外国资本可是投机这行的老祖宗呢。你要是想靠投机跟外国资本争好处,那可就正好掉进他们设的圈套里去喽。

【四、猛割韭菜:将中国股民玩弄于鼓掌之上】

1998年4月的时候,李锂在深圳弄了个医药公司,叫「海普瑞」,专门生产肝素钠呢,肝素钠就是肝素的粗加工产品。

肝素这东西啊,是动物身体里产生的一种天然的抗凝血的玩意儿,在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还有心血管手术这些个领域里,都被广泛使用呢。不过呢,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医学技术还不咋发达,海普瑞的业务也没什么大的发展。

一直到2007年的时候,公司那年的营业额还不到3亿人民币呢,整体的估值也才不到4000万美元。

可这一年呢,高盛公司竟然找上了海普瑞,还说想花大概491万美元买公司12.5%的股份。

那时候海普瑞觉得这是个双赢的买卖,为啥呢?因为高盛还投了赛诺菲公司呢,这可是美国的一家大厂子,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肝素制剂生产企业。跟高盛「搭伙」,海普瑞就能把和赛诺菲之间的销售渠道给打通喽。

另外呢,赛诺菲要是想跟海普瑞合作,那就得帮海普瑞拿到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盟的CEP这两个认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海普瑞的肝素原材料能打进欧美市场。

嘿,你说巧不巧,2008年出了个特有名的「百特肝素钠造假事儿」,就这么着,海普瑞的对手常州凯普的市场信誉被狠狠地坑了一把。

差不多就一晚上的工夫,像赛诺菲这样的欧美大厂家,把订单一股脑儿全给了有双认证的海普瑞。就这么一下子,海普瑞2009年的业绩蹭地一下涨了超400%,一下子就成了特别抢手的明星企业。

这一年呢,赛诺菲给海普瑞下了15亿多元的订单。海普瑞公司营业额达到了22亿多,到了2010年营业额又超过了38亿,还接着增长了72%呢,就这么成了全球最大的肝素原料药供应商了。

海普瑞看着无限风光,可背后藏着个要命的毛病呢:赛诺菲这一家的业务啊,占了海普瑞公司业务的三分之二还多,这公司可太依赖大客户了。

2009年的时候,海普瑞就开始搞上市计划了。2010年,海普瑞年报的净利润超过了10个亿呢,好多券商机构都被它迷得不行,把它当成超级火的「当红炸子鸡」。

还有分析师公开宣称:「投资者能把锅砸了,铁卖了,然后把钱全投到这家公司,股票一直拿着别卖。」而且还大胆预估:「海普瑞的董事长李锂马上就要成为中国新的首富了。」

2010年5月6日,海普瑞开始上市交易了,它的发行价高得吓人,达到了148元/股呢。到了第二天,股价更是涨到了188.88元/股,这可比当时茅台的股价都要高啊。

好多股民一股脑儿地抢购海普瑞,就怕抢晚了落后于人。大家还以为这个公司生产的是啥特别厉害的宝贝呢,结果呢,不过就是从猪小肠里提取出来的一种普通东西罢了。

海普瑞在肝素行业算是龙头企业,可它绝不是垄断企业。那时候,国内有好几百家企业都生产肝素呢,南京的建友股份也在生产,而且建友股份盈利能力还更强。

2012年的时候,赛诺菲冷不丁地大幅削减了给海普瑞的订单量,原本快接近30亿呢,到了2013年就只剩下不到8.5亿了。

赛诺菲这么想也没毛病:中国现在肝素生产厂商到处都是,还都很便宜,我为啥非得在你这儿一棵树上吊死呢?

被这一打击之后,海普瑞的业绩就像雪崩似的垮下去了。2013年的时候,营收降到了15亿多一点,还不到2010年的四成呢,净利润更是降到了不足三成。

咋会这样呢?眼尖的投资者能察觉到,高盛公司就是从2012年起减持海普瑞的股票来套现的。2012年6月开始,高盛陆陆续续减持了差不多5000万股,套了超10亿元呢。

2014年下半年的时候,高盛把手里海普瑞的股票全给清仓了,总共套现了15亿元呢。要知道,7年前高盛投资海普瑞的时候,才花了不到4000万元,这一下就赚了37.5倍啊,可真是赚大发了。

海普瑞的股价呢,就跟遭遇了啥倒霉事儿似的,一头扎进了漫长的熊市。刚发行的时候,股价最高能到188.88元,可到了最近,就只剩下14.1元了。这一跌,股价直接缩水了13倍还多呢,好多中国股民,得有几十万吧,都被套在高高的股价山顶上下不来了。

海普瑞这公司啊,高盛和赛诺菲一起搞了个局,那配合得可真叫一个绝。他俩是各得其所,赛诺菲借着海普瑞这股热乎劲儿,培养出好多廉价肝素企业;高盛呢,那是赚了个满满当当。

海普瑞的高管和大股东可没吃亏,早就在股价还高的时候减持套现走人了,中国股民才是这件事里唯一受伤害的。

没事,韭菜嘛,割了一茬就又能长出一茬来。

【五、「高盛」们还能劫掠中国人民多久?】

中石化事件过去还不到四年呢,大宗商品期货领域又出了个青山镍事件,这事儿再一次让我们看到国际资本有多凶悍、多残酷。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金融业务越来越多的时候,欧美那些资本大鳄就一次次对中国搞「围剿」。「国家队」偶尔介入一下,他们就会惨败,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多数时候他们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2021年的时候,高盛公司这一整年的营收超过了593亿美元呢,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净利润也超过了216亿美元,净利润率都超过36%了,这数字高得可真让人咋舌。

高盛以前的董事长兼CEO劳埃德·贝兰克芬恩,曾经特别自负地讲:「高盛如今干的活儿,那可是只有上帝才能干的。」

那可不,高盛能有这么骄人的业绩,说到底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掠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投资人呗。它就跟魔术师似的,每次都能想出新花样,把中国企业还有中国人忽悠得晕头转向的。

等大家发现损失老严重的时候,它就站在一旁,捂着胀鼓鼓的腰包,还「一本正经」地辩解呢:这事儿和我可没半点儿关系啊,是你们自己乐意上当的!

但有个事儿一直没变,高盛能赚那么多钱,靠的从来都是人的贪婪和无知。

为啥会掉进高盛那些家伙设的圈套呢?就是因为贪婪呗。为啥在圈套里还不知道呢?就是因为无知呀。

国际金融这个战场啊,看不到硝烟。这地方不用枪炮,可实际上比枪炮还残忍呢。为啥这么说呢?一个国家辛辛苦苦积攒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财富,也许没几天就被那些像豺狼似的国际资本给抢得精光。

中国的老百姓可得警醒点儿了啊。现在中国又繁荣又富裕,还在不断发展呢,这在国际资本眼里那可是最诱人的目标。只要一有机会,它们就会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似的,一股脑儿地围过来。

不过呢,只要咱们看穿了高盛那帮家伙的伪装,脑子清醒着,离那些看着像鲜花,实际上藏着毒药的金融衍生品远远的,那他们就算有再多的鬼把戏也没辙。

高盛那帮家伙还能在中国人民这儿捞多久呢?这可不由高盛他们说了算,得看咱们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