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美联储降息,我们降准,美国输了金融战,我们赢了什么回来?

2024-10-08财经

引言

随着9月份美联储超预期降息,持续4年多的中美金融战,毫无疑问的以美国败,中国胜,暂告一段落。

问题在于,我们赢得这场金融战,具体获得哪些好处呢?美联储降息之后不久,央行就宣布降息降准,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联?

钱应该去哪儿的问题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首先要说明,金融战跟贸易战的区别。

简单粗暴一点来理解,贸易战是货物流动的问题,金融战是资本流动的问题。

美国希望我们购买他们生产的大豆,石油,但又不想让中国生产的基础工业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这属于贸易战的范畴;

贸易战漫画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外资投入,但美国利用美联储加息,阻止国际资本投资中国,让我们「没钱可用」,这属于金融战的范畴。

正常情况下,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应该是从发达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欧美发达经济体,带着钱来中国找项目。

那么怎么实现这一资本流动的过程呢?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发达国家保持较低的利率,而发展中国家保持较高的利率。

这样美国的钱,存在自家银行根本赚不到利息,还会被每年自然产生的通胀弄得贬值,就只能流动到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寻求更高的回报率。

这么做对发达国家也是有好处的,因为投资本身就是赚钱的行为,他们等于用短期的资本,换了长期的收益。

打个比方,一个美国财团有100亿美元的资金,在美联储维持低利率的背景下,存在美国银行,由于货币贬值的原因,10年之后票面还是100亿美元,但实际购买力,就变成50亿美元了。

不管对于美国国家,还是对于这个财团来说,资产都等于缩水了。

而如果把它投入到中国,一年赚5亿美元,10年之后,这个财团的100亿美元就收获了50亿的利润,而且100亿的成本还在,他等于有了150亿。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得到了100亿美元的投资,基础建设发展起来了,工人有了工作,国家拿了税收,也获得了50亿美元的收益。

资本流动漫画

如此,美国提供100亿美元的资金成本,中国提供廉价的土地、人力资源,双方等达成合作,各赚了50亿,自然就是双赢。

1978年之后的40年里,中美关系相对友好,正是在这种双赢的模式下实现的。

那有人就要问了,美国财阀为何不把100亿投入美国,赚50亿美元,让美国政府也赚50亿呢?

很简单,这100亿美元如果投入到美国,它就赚不了50亿美元的利润了。

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台积电和福耀玻璃等在美国的投资。

说白了,由于人力成本,劳动效率等因素,现在的美国已经不适合基础制造业发展了,钱投在他们那里,根本赚不到钱,所以他们才要向外投资。

总而言之一句话,正常的国际金融体系,应该是发达国家的资本,流动到发展中国家「寻租」,也就是跑到发展中国家找更高利润的项目投资,最终实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起赚钱的目的。

但是最近4年多以来,美国借助着解决国内通胀问题的理由,激进长期加息,促使全球资本都逆向而动,跑到美国银行去吃利息。

如此一来,发展中国家得不到资本投资,发展自然就受到了影响。

央行降息

美国跟中国打金融战,影响非常广泛,但最直接,也是最致命的威胁,就是阻断了全球资本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进程,甚至逆向的吸取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到美国去。

如果长此以往的下去,中国得不到外资投入,其它发展中国家又没钱购买中国商品,那么中国经济发展就存在被「憋死」的可能。

而这,正是中美贸易战的本质。

搞清楚了这个,下一个问题是,为何拥有全球最雄厚资本的美国,会输掉跟中国的金融战呢?

美国的成本

正如前文所说,美联储加息,促使全球资本逆行流动,本应该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变成了从发展中国家,回流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

那美国为什么不坚持这么做,等着中国撑不住,先向美国投降呢?

很简单,因为他们撑不住了。

强行扭转资本流动的正常方向,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美国政府每年要支付的巨额利息。

这里面的逻辑并不复杂。如前文所说,当下的美国,由于人力成本、劳动效率等问题,并不适合进行实体投资,至少是在美国进行实体投资,利润率远低于在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进行实体投资。

这种现状,导致美国在过去20年里,迅速的演变为一个金融资本主义帝国。通俗一点说,就是他们不负责全球生产了,主要以 全球放贷来 维持自己的发展。

当美联储加息,大量国际资本回流美国的时候,这些资本在美国找不到比中国更赚钱的投资渠道,而美国又想要用金融战,阻止全球资本流入中国,那怎么办呢?

答案只有一个,支付巨额利息。

说白了,这就是美国用每年支付高达1万亿美元以上的利息,强行把全球资本留在美国了。一年1万亿,4年多就是5、6万亿美元。

这5万亿美元,是没有任何回报的,纯纯属于美国为了对付中国,消耗自己老本,跟中国打金融战的代价。

美国本就财政赤字巨大,近几年又是疫情,又是俄乌冲突、巴以冲突,花钱的地方本来就多,现在为了跟中国打金融战,每年还得白白浪费1万亿美元左右。

这些钱原本都应该用来投资美国,发展美国的,现在连银行都没有出去,就被少部分财阀赚走了,这当然会影响美国就业,以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由于就业表现不佳,美国「捡瓶子」的人越来越多

7月、8月两月,美国就业数据和制造经理人指数双双跌出预期,就是对此最佳的写照。

正因为继续花大量的钱留住国际资本,已经给美国带来大萧条的危机了,而中国却依旧没有呈现颓势,只是发展的稍微慢了一点。

美国发现自己想要用加息,阻止全球资本涌入中国这个资本洼地,价值高地的想法可能无法实现,反而会拖累自身,所以美联储才会在9月份,超预期的降息。

美联储一降息,全球资本存在美国银行赚不到利润了,自然就要撤离美国。而撤离美国之后,这些资本环顾全球,欧洲在打仗,中东在打仗,拉美债务压身,印度虚不受补,能够大量投资,能够为他们带来长期稳定收益的,也就只剩下中国这个第二大经济体了。

那么自然而然的,资本就会重新向中国流动,恢复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正常模式。

从中美金融战的角度来看,美国想要利用加息,阻止资本流入中国的计划实质上失败了,这场金融战的胜负,自然也就不言而喻。

那么,中国赢了与美国的金融战,能拿到哪些「战争红利」呢?

人民币的潜能彻底被释放

赢了中美金融战,我们能得到什么,这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

首先,从国内的角度,最近几年,由于美联储加息,全球经济环境恶化,国内经济也受到了影响。

9月19号,美联储宣布降息,图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按理来说,这个时候中国应该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开闸救市了。

逻辑也不复杂,国际资本都被美联储加息虹吸走了,国内市场上没钱,投资减少,就业面临压力,实际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通缩。

通缩和通胀相对应,通胀值得是市场上流动的货币太多,导致物价上涨;而通缩指的是市场上流动的货币减少,导致企业融资困难,投资不足,经济增长乏力。

解决通缩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刺激性的货币政策。既然市场上没有钱,央行放点钱出来不就好了?

问题是,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我们降息没用。一方面降息放出来的钱,还是会被美国虹吸走;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国际资本本来就在外流,我们要是再降息,他们只会外流的越快。

这种背景下,就形成了美联储加息,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无钱可用,但同时又不敢刺激放水,充实流动性的尴尬局面。

这也导致国内经济增速承受了压力。

而现在,美联储开始降息周期,而且是超预期降息,那么我国央行就不用担心降息降准,会导致人民币外流,国际资本外流的问题了。

美联储宣布降息后,多国央行宣布降息

而只要央行开始大规模的降息降准,国内市场流动性增强,钱变多了,那么经济增长的速度,自然也就得到了保障。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美金融战,美国撑不住先降息,首先解锁了我国央行采取刺激性货币政策,带动国内经济增长的手脚。

一句话,赢了中美金融战,我们经济增速有保障了。

其次,从国际的角度来看,金融战的另一个核心要素,是人民币的汇率。而人民币的汇率,又决定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

在美国已经用美元制裁俄罗斯,把俄罗斯剔出SWIFT系统之后,尽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就成了一个势在必行,而且宜急不宜缓的事情。

说白了,现在不赶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未来某天美国突然用对付俄罗斯的金融手段对付中国,那我们损失就大了。

而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在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可预期。

如果人民币的汇率,今天还是7块兑一美元,明天就变成了10块兑一美元,那谁敢持有人民币呢?

美联储加息之后,日元、韩元等货币急速贬值,人民币也面临很大压力。这个时候,如果央行降息,市场上钱变多了,人民币汇率肯定要迅速贬值的。

因此,美联储加息的时候,我们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也不放心降息。可不降息就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这同样影响人民币汇率。

但现在,美联储开始降息,人民币贬值压力变成了升值压力,国外投资者一看人民币一天比一天贵,自然更愿意持有,而国内央行也不用担心降息使得人民币汇率加速贬值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赢了中美金融战,解放央行货币政策灵活性的同时,还使得人民币国际化,开始进入快车道,这对我们规避美元风险,乃至建立一个以我为主导的新结算体系,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结语

当然,中美金融战的影响远不止于此,中国赢下金融战,获得的好处还有很多。比如让全球其它国家,意识到中国真正有了匹敌美国,不惧美国最强大手段的能力;再比如让美国认清现实,放弃「从实力和地位出发同中国讲话」,平等的对待中国等等。

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这只是第一回合,接下来美联储降息,乃至其它的金融手段,同样也可能威胁到我们利益。

大国竞争,速胜论和速败论,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做好自己,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才能真正笑到最后。